1.4进入生产区有淋浴消毒设施:生活区进入生产区必须经淋浴消毒,更换场内工作服才能进入,淋浴房分为三个区:生活区更衣室、淋浴室、生产区更衣室。淋浴间建造在生活区与生产区交界处,划分明确的脏区和净区,淋浴前所有衣物,鞋帽和私人物品在脏区保管,裸体充分淋浴,香波洗发后进入净区穿上生产区专用内外衣物鞋帽进入生产区;同样,出生产区前必须在淋浴间净区脱去所有生产区专用内外衣鞋帽,充分淋浴后在淋浴间脏区穿上个人衣物进入生活区;生产区专用内外鞋帽必须在生产区清洗消毒后生产区保管;除非得到兽医许可并经过严格消毒,任何私人物品(包括手机,项链,MP3,MP4,相机等)不准进入生产区。
1.5出猪台设施: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中出猪台设施是仅次于场址的重要的生物安全设施,也是直接与外界接触交叉的敏感区域,因此建造出猪台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猪只只能单向流动,杜绝猪只返回现象。2、设置禁区,生产人员禁止跨越规定区域。3、出猪台的设计应保证冲洗出猪台的污水不能回流到生产区。4、出猪台远离猪舍。5、保证出猪台每次使用后能够及时彻底冲洗消毒。
1.6全进全出:全进全出、批量生产、小单元生产,尽可能做到同日龄范围内的猪只全进全出。能够做到彻底清洗消毒。
1.7猪舍内外净道与污道分开:走过污道后绝不在没消毒的情况下走净道。舍与舍之间要有专用的转猪通道,转猪前后都要对通道、猪只、猪舍充分消毒。
1.8设置净区和污区:净区和脏区的概念是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区域其含义不同,相对于整个猪场区域,猪场以外是脏区,以内是净区;而在猪场内部区域,生活区是脏区,生产区是净区;相对于生产区,凡是猪群活动的区域(赶猪道&圈舍)是净区,其他区域是脏区;针对料道是净区,粪道是污区。
2、病源控制
2.1消毒:进猪前,彻底清洗、消毒所用栏舍,至少空置7d后,再转进新猪。清洁栏舍可用高压水枪,同时结合应用洗涤剂,以便使附在地面的有机物松散开来而被洗净。做好此项工作,可以杀灭95%以上的有害微生物。冲洗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高压水流(21~42kg/cm )。进猪后每周带猪消毒1~2次。使用液体消毒剂要注意控制温度,不能用50℃ 以上的热水稀释消毒剂,以免降低消毒效果。但还应注意的是,多数液体消毒剂在温度低于l7℃时,每降低3℃,会降低消毒效果50%,干粉消毒剂“施立安”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大扫除做到每月两次可以大大减少病原菌,对全场环境消毒做到每月两次。
2.2病猪处理:每栋猪舍应预留病弱猪栏,一旦发现病猪立即转到病弱栏内。经2 d治疗未见好转的,立即转入病猪隔离舍治疗。防疫治疗期间做到一猪一针。
2.3其他动物及昆虫:老鼠、鸟、寄生虫、蚊蝇、狗、猫、鸡、鸭等这些生物多数带毒而本身不发病,但它们的存在却对猪场生物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老鼠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带毒者,谷物收割季节容易被老鼠传染给猪只。夏季蚊蝇滋生,是乙脑、附红体的高发季节,猫狗是弓形体病的传播者,鸟类是衣原体的传播者,而且鸟类、禽类还能携带口蹄疫病毒,而其自身不发此病。要建立其他动物及昆虫的清除和杀灭计划和制度。
2.4车辆控制1、运送饲料和运输猪只的车辆做到专车专用,禁止混用。2、任何车辆入场前,必须经过严格彻底的冲洗消毒。
3、场内外交涉及投入品控制
3.1工作人员控制:只有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才允许进入猪场,所有人员必须住在生活区内。休假人员回场必须经过24h的隔离,并经过淋浴消毒后才准许进入生产区工作。场内各猪舍的饲养员禁止互相往来;技术人员进入不同猪舍要更换衣物,严格消毒,加强卫生消毒,是防制交叉感染。
3.2外来人员控制: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养殖场,杜绝外来人员的参观;非猪场人员,如确实需要进入生产区的,经批准并经洗澡、全身更衣后方可进入猪舍,并由场内工作人员引导,按指定的路线行走,不得到处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