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仔猪是否应断尾?基于生产数据与福利的视角来看待仔猪断尾

来源: 互联网   2025-02-24 15:09:51   查看:  次

  仔猪断尾(Tail docking)是集约化养猪业中广泛应用的常规管理措施。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20年发布的《规模化猪场管理技术规范》,约92%的国内规模化猪场对新生仔猪实施断尾(李等,2020)。

  本文基于国内外生产实验数据,系统分析断尾与不断尾对猪群健康、生产效益及动物福利的影响,并结合养殖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仔猪

  01断尾意义与生产数据支撑

  仔猪断尾(Tail docking)其核心目的是降低生长阶段因咬尾行为(Tail biting)引发的继发感染与经济损耗。

  一、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

  1、摆尾活动与代谢能

  A、国内对照试验(华南农大,2021)

  断尾组(n=300):日增重+1.7%(P>0.05)

  能耗监测:摆尾活动占代谢能9.2%(红外热成像法测定)

  B、国际研究数据(爱荷华州立大学,2019)

  断尾使活动能耗降低6.8%

  但未发现显著增重差异(P=0.23)

  2、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

  A、国内数据

  中国畜牧网报道(2024年),断尾猪比普通猪增重率高10%,出栏时间提前10-15天。

  B、国外数据

  美国研究(Smith et al.,2019):对1,200头断尾猪与未断尾猪的对比试验显示,断尾组日增重(ADG)提高3.2%(890g vs 862g),饲料转化率(FCR)改善2.5%(2.8 vs 2.87)。

  荷兰试验(Wageningen University,2021):断尾猪在育肥期(30-110kg)的ADG为920g,显著高于未断尾组的895g(p<0.05)。

  二、降低咬尾症发生率

  1、国外数据

  美国WCROC(2023)对比研究发现:

  断尾组:咬尾发生率仅7.5%

  未断尾组:咬尾发生率高达51.7%,且首次咬尾时间提前6周。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研究指出,断尾可使咬尾风险降低约70%(Ursinus et al.,2014)。

  日本带广畜产大学(2022)神经学研究:完整尾巴猪在混群时,尾部被攻击概率是耳朵的4.7倍。

  2、国内数据

  国内规模化猪场统计显示,断尾后咬尾相关感染率下降62%,抗生素使用量减少3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对1200头断尾仔猪的跟踪显示,断尾组咬尾率为4.3%,未断尾组则高达28.6%(张等,2019)。

  三、尾部感染控制

  1、断尾可减少尾部开放性创面,据《中国兽医科学》统计,未断尾猪尾部脓肿发生率是断尾组的5.3倍(王等,2018)。

  2、链球菌感染率

  英国剑桥大学2021年追踪试验表明,未断尾猪因咬尾伤导致链球菌感染率比断尾组高23%(n=1500,P=0.01)

  美国猪兽医协会(2020):未断尾猪伤口感染风险(OR=3.2)显著高于断尾猪。

  未断尾猪咬尾伤口深度平均达2.3cm,感染葡萄球菌风险增加4倍。(国内)

  四、与免疫的关系(免疫力关联性存疑)

  目前尚无权威研究证实尾部摆动与免疫增强的直接关系。动物行为学领域更倾向的解释是:

  尾部摆动可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动物行为生理学》,2020)

  但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未达显著差异(华南农大2019年血清检测数据)

  五、胴体品质改善:

  江西省某规模化猪场数据表明,断尾猪肋间脂肪沉积量增加13%,肌纤维直径减少8%,屠宰率提升4%-5%。

  欧盟EFSA(2020)多国联合研究揭示:当猪群密度>0.65m²/头时,咬尾风险指数陡增3.2倍,尾部损伤猪只的胴体贬值率:23%-37%(因脓肿导致屠宰分级下降)

  六、操作成本与经济效益

  广东温氏集团6万头商品猪的统计显示:断尾组咬尾症发生率:2.1%vs未断尾组31.6%(P<0.01),因尾部感染导致的淘汰率:0.7%vs 8.9%。

  按万头猪场计算,断尾操作成本约0.2元/头,而因咬尾导致的治疗、死亡、淘汰损失可减少8-12万元/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19)经济效益模型:断尾使每头猪的医疗成本降低1.8美元,咬尾爆发导致的群体生长滞后损失达12-15美元/头。(来源:*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97卷)

  02不断尾的实践意义与挑战

  尽管断尾具有经济效益,但其引发的动物福利争议日益凸显。欧盟自1994年起禁止常规断尾(Directive 2008/120/EC),要求养殖场优先通过环境改良预防咬尾。

  一、支持不断尾的核心论据:

  1、神经生理学证据

  猪尾分布有密集的神经末梢,断尾可导致慢性神经痛。苏格兰爱丁堡大学通过行为学与皮质醇检测证实,断尾后仔猪应激反应持续48小时以上(Sutherland et al.,2011)。

  2、疼痛与应激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指出,断尾造成的急性疼痛可持续72小时,慢性疼痛影响采食行为。

  疼痛应激指标:断尾瞬间皮质醇峰值达156ng/ml,持续升高72小时(德国莱布尼茨研究所,2018)

  3、生理功能缺失

  尾部含尾尖穴(针灸治疗感冒、中暑的关键穴位),断尾可能削弱猪自我调节能力。(国内数据)

  4、感染率对比

  未断尾猪链球菌感染率比断尾猪低18%,可能与尾部摆动增强免疫力有关。

  2022年《中国预防兽医学报》研究显示,断尾伤口处理不当可能成为链球菌感染入口(感染率增加12%,P<0.05)

  二、替代管理方案的有效性

  环境富集:丹麦试验显示,提供秸秆、悬挂链条可使咬尾率降至9%(Jensen et al.,2015),但仍高于断尾组。

  条件性不断尾"模式”:空间保障(≥2㎡/头),环境富集(每栏3种以上玩具)

  通风优化:氨浓度控制在<10ppm时,咬尾发生率降低42%(欧盟EFSA报告,2007)。

  分群策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议将群体规模限制在15头以内,可减少竞争性攻击(Stolba et al.,1983)。

  精准营养调控:添加色氨酸(0.25%)可减少异常行为32%,但成本增加0.8元/头。饲料中蛋氨酸>0.4%,纤维>5%可降低咬尾。发酵饲料使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占比提升15%,对应激性咬尾有抑制作用。

  三、消费市场需求变化

  2022年《中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指出,68%的消费者愿意为福利养殖猪肉支付10%-15%溢价(中国畜牧业协会,2022)。

  03是否应该断尾?

  一、推荐断尾的场景

  高密度集约化养殖(>1.5㎡/头):可降低管理难度

  饲料成本敏感型猪场:投资回报率达1:8

  疫病高发区域:减少开放性伤口传播风险

  二、可尝试不断尾的条件

  生态养殖模式(<500头规模):通过每头猪>3㎡空间+每日2小时放牧,咬尾率可控制在5%以下

  高端品牌猪肉生产:未断尾猪肌内脂肪含量提高0.8%,适合开发特色产品

  自动化监测系统完善:以色列研发的AI行为识别摄像头,可在咬尾发生前6-8小时发出预警(准确率91%)

  三、折中方案探索

  部分断尾:保留3-5cm尾段,兼顾行为表达与损伤控制

  阶段性断尾:在转群、换料等应激期前实施,降低综合影响

  04国内外政策与实践趋势

  一、欧盟动态

  2023年起,丹麦、瑞典要求断尾需提供兽医证明,否则罚款2000欧元/次。

  荷兰KIPOR农场模式:采用三层福利体系(发酵床+自动玩具+音乐刺激),实现年出栏10万头不断尾猪。

  二、国内行业标准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技术规范》(NY/T 2937-2023)将断尾列为"推荐性操作",但要求使用电烙法降低感染风险。(如:3日龄内完成、保留2.5cm尾根)

  三、技术创新方向

  基因编辑技术:中国农科院团队已定位控制咬尾行为的SNP位点,未来或通过育种解决

  激光断尾设备:美国Zoetis公司产品可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至36小时

  数字化监控(咬尾预警系统):利用AI摄像头识别早期咬尾行为,干预成功率>90%

  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疼痛缓解技术(如局部麻醉)和遗传改良,推动产业向更人性化方向发展。

  05结论与建议

  咬尾是因为动物位于不适当的环境中,因此被剥夺了表达正常探索行为的自由。尽管断尾并不能解决咬尾的根本原因,并且本身可能无法有效消除有害行为,但它仍然被认为是控制咬尾的有效做法。然而,很明显,断尾的猪会经历痛苦、伤害、恐惧和痛苦,并且可能会被剥夺表达正常行为的自由,因为缺失的尾巴是它们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工具。断尾的长期好处似乎超过了应用这种程序引起的急性压力和痛苦,并且比咬尾的猪和受害猪的福利的后果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欧洲立法限制了这种做法,但断尾仍然很普遍的原因。然而,在了解咬尾的根本原因并广泛采取预防措施来消除它之前,我们可以合理地预期断尾将继续被广泛使用。在此框架内,建议进一步研究,以改善断尾期间和之后的疼痛缓解,并及时检测和干预慢性疼痛和压力迹象。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