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猪场生产管理模式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批次化生产管理,猪场的生产管理从传统的连续式生产,转变为批次化生产。母猪批次化生产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规模按计划组织批次生产,以提高母猪群生产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传统的生产模式无法做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模式可以使传统连续饲养方式造成的疾病散播得到阻断。
目前在国内外养猪生产中使用的定时输精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简式定时输精(simplified time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TAI),另一类是精准定时输精(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FTAI),是否需要母猪的发情鉴定是二者主要的区别与分类标准。
在生产中,常通过烯丙孕素、血促性素和戈那瑞林的联合使用来实现后备母猪的精准定时输精,即对后备母猪连续使用14-18 d烯丙孕素(20mg/d),以延长后备母猪的黄体期,再通过统一停用烯丙孕素实现性周期的同步化,再在烯丙孕素停喂的40-42 h肌注800-1000 IU血促性素以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及卵泡的发育,80 h后肌注100μg戈那瑞林以促进后备母猪排卵的发生。肌注戈那瑞林24 h后对后备母猪进行第一次人工授精,于肌注戈那瑞林40 h对后备母猪进行第二次人工授精。
笔者在多年的猪场服务过程中,总结精准定时输精方案的受胎率普遍在85%以下,且母猪受胎率的批次波动范围大,造成猪场生产成绩不稳定。另据R.R.Kraeling等报道,母猪经过血促性素处理后胚胎在附植期间的存活率由77.1%下降到60.5%,推测血促性素由于其较长的半衰期可能会影响胚胎的早期附着。笔者结合多年的服务经验,发现运用血促性素绒促性素替代血促性素结合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替代戈那瑞林,并在烯丙孕素给药结束后使用溶解黄体的D-氯前列醇钠,对精准定时输精进行优化,总结出了一套“高效定输方案”。为探讨和评估“高效定输方案”的实际效果,本试验通过分析母猪繁殖成绩,评估“高效定输方案”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最终为推广批次生产在养猪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01材料与方法
①试验材料
“同孕宝”(烯丙孕素内服溶液,4mg/ml,购于宁波第二激素厂)、“递胎素”(D-氯前列醇钠注射液,2 ml:0.15 mg/支,购于宁波第二激素厂)、“同发素”(注射用血促性素绒促性素,PMSG 400 IU+hCG 200 IU/支,购于宁波第二激素厂)、“仔仔多”(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25µg/支,购于宁波第二激素厂)、诱食果汁(普通商店购入)、口服饲喂器(购于北京天悦生科技有限公司)。
②试验动物
试验于河南省XX猪场,选取600头长白(Landrace)×大白(Yorkshire)二元后备母猪,平均日龄为(232±9)d,按照场里免疫程序正常免疫,后备母猪体况评分2-3分,生长发育良好,无肢蹄病,符合留种标准。试验猪只要求至少有过一次情期记录才能入群。
③试验材料
本试验共设3个批次进行重复对比试验,每批次选取200头体况达标、日龄相近、且初情期接近的长白×大白二元后备母猪,平均分为2组,每头作为1个重复在限位栏中饲养,执行“高效定输程序”(见图1)。

图1“高效定输方案”程序示意图
1)试验期内每天14:00-15:00饲喂“同孕宝”5 ml,饲喂时间均为18 d。为避免母猪体内激素变化而影响烯丙孕素的效果,在给药期间均不与公猪接触。
2)给药结束24小时(第19 d)肌注“递胎素”1 ml;
3)第20 d肌注“同发素”1支;
4)在21-26 d用公猪气味剂查情,确认后备母猪是否发情;
5)查情期间,对有明显发情表现的母猪可进行配种,于配种前2小时肌注“仔仔多”1支;
6)在肌注完同发素88小时(第24 d)后,对剩余的有发情征状的母猪全部配种,并于配种前2小时肌注“仔仔多”1支;
7)间隔24小时(第25天后第二次配种,再间隔8-16小时(第26天)对仍有静立表现的母猪进行一次补配。
④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均采用单体限位栏饲养模式,自由采食和饮水,猪舍环境温度控制在17-23℃,湿度控制在70%-80%,光照16 h/d,保证地面干燥无污染。正式试验前3 d使用果汁训练猪只,使其形成抬头咬枪的条件反射。给药期间均需确保喂药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及试验的准确性。
⑤查情程序与发情鉴定
试验21-26 d每天08:00和16:00用公猪气味剂进行2次查情,发情母猪的主要表现是外阴流出黏液、外阴红肿也有所减退、温度稍微增加、站卧不安、有时目光呆滞,可判断母猪发情。上午发现发情症状下午配种,下午发现发情症状则次日上午配种,以按压背部出现静立反射作为人工授精的时机。
⑥人工授精
确定发情后均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同一头猪同批次精液输精2次,由同一批人员操作,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输精差异影响结果。
⑦测定指标与方法
1)发情率
发情率=发情头数/总头数×100%
2)受胎率
一般采取配种后18-25 d查返情,28-35 d用B超孕检确认是否妊娠。
受胎率=受胎母猪头数/参与配种母猪头数×100%
02结果与分析
经统计,烯丙孕素处理后,三批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分别为99%、98.49%、98.5%,平均发情率为98.66%,且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三批后备母猪的受胎率分别为89.9%、91.33%、90%,且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率与受胎率均较理想,参试母猪生产成绩优异。
03小结
本试验结果显示,后备母猪经烯丙孕素处理18 d后可以实现母猪的集中发情,运用D-氯前列醇钠结合注射用血促性素绒促性素的处理,可提高母猪发情表现,增加母猪受胎率,达到更理想的后备母猪入群效果,更好地实现批次化生产的目的。
目前在国内外养猪生产中使用的定时输精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简式定时输精(simplified time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TAI),另一类是精准定时输精(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FTAI),是否需要母猪的发情鉴定是二者主要的区别与分类标准。
在生产中,常通过烯丙孕素、血促性素和戈那瑞林的联合使用来实现后备母猪的精准定时输精,即对后备母猪连续使用14-18 d烯丙孕素(20mg/d),以延长后备母猪的黄体期,再通过统一停用烯丙孕素实现性周期的同步化,再在烯丙孕素停喂的40-42 h肌注800-1000 IU血促性素以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及卵泡的发育,80 h后肌注100μg戈那瑞林以促进后备母猪排卵的发生。肌注戈那瑞林24 h后对后备母猪进行第一次人工授精,于肌注戈那瑞林40 h对后备母猪进行第二次人工授精。
笔者在多年的猪场服务过程中,总结精准定时输精方案的受胎率普遍在85%以下,且母猪受胎率的批次波动范围大,造成猪场生产成绩不稳定。另据R.R.Kraeling等报道,母猪经过血促性素处理后胚胎在附植期间的存活率由77.1%下降到60.5%,推测血促性素由于其较长的半衰期可能会影响胚胎的早期附着。笔者结合多年的服务经验,发现运用血促性素绒促性素替代血促性素结合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替代戈那瑞林,并在烯丙孕素给药结束后使用溶解黄体的D-氯前列醇钠,对精准定时输精进行优化,总结出了一套“高效定输方案”。为探讨和评估“高效定输方案”的实际效果,本试验通过分析母猪繁殖成绩,评估“高效定输方案”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最终为推广批次生产在养猪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01材料与方法
①试验材料
“同孕宝”(烯丙孕素内服溶液,4mg/ml,购于宁波第二激素厂)、“递胎素”(D-氯前列醇钠注射液,2 ml:0.15 mg/支,购于宁波第二激素厂)、“同发素”(注射用血促性素绒促性素,PMSG 400 IU+hCG 200 IU/支,购于宁波第二激素厂)、“仔仔多”(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25µg/支,购于宁波第二激素厂)、诱食果汁(普通商店购入)、口服饲喂器(购于北京天悦生科技有限公司)。
②试验动物
试验于河南省XX猪场,选取600头长白(Landrace)×大白(Yorkshire)二元后备母猪,平均日龄为(232±9)d,按照场里免疫程序正常免疫,后备母猪体况评分2-3分,生长发育良好,无肢蹄病,符合留种标准。试验猪只要求至少有过一次情期记录才能入群。
③试验材料
本试验共设3个批次进行重复对比试验,每批次选取200头体况达标、日龄相近、且初情期接近的长白×大白二元后备母猪,平均分为2组,每头作为1个重复在限位栏中饲养,执行“高效定输程序”(见图1)。

图1“高效定输方案”程序示意图
1)试验期内每天14:00-15:00饲喂“同孕宝”5 ml,饲喂时间均为18 d。为避免母猪体内激素变化而影响烯丙孕素的效果,在给药期间均不与公猪接触。
2)给药结束24小时(第19 d)肌注“递胎素”1 ml;
3)第20 d肌注“同发素”1支;
4)在21-26 d用公猪气味剂查情,确认后备母猪是否发情;
5)查情期间,对有明显发情表现的母猪可进行配种,于配种前2小时肌注“仔仔多”1支;
6)在肌注完同发素88小时(第24 d)后,对剩余的有发情征状的母猪全部配种,并于配种前2小时肌注“仔仔多”1支;
7)间隔24小时(第25天后第二次配种,再间隔8-16小时(第26天)对仍有静立表现的母猪进行一次补配。
④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均采用单体限位栏饲养模式,自由采食和饮水,猪舍环境温度控制在17-23℃,湿度控制在70%-80%,光照16 h/d,保证地面干燥无污染。正式试验前3 d使用果汁训练猪只,使其形成抬头咬枪的条件反射。给药期间均需确保喂药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及试验的准确性。
⑤查情程序与发情鉴定
试验21-26 d每天08:00和16:00用公猪气味剂进行2次查情,发情母猪的主要表现是外阴流出黏液、外阴红肿也有所减退、温度稍微增加、站卧不安、有时目光呆滞,可判断母猪发情。上午发现发情症状下午配种,下午发现发情症状则次日上午配种,以按压背部出现静立反射作为人工授精的时机。
⑥人工授精
确定发情后均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同一头猪同批次精液输精2次,由同一批人员操作,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输精差异影响结果。
⑦测定指标与方法
1)发情率
发情率=发情头数/总头数×100%
2)受胎率
一般采取配种后18-25 d查返情,28-35 d用B超孕检确认是否妊娠。
受胎率=受胎母猪头数/参与配种母猪头数×100%
02结果与分析
经统计,烯丙孕素处理后,三批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分别为99%、98.49%、98.5%,平均发情率为98.66%,且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三批后备母猪的受胎率分别为89.9%、91.33%、90%,且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率与受胎率均较理想,参试母猪生产成绩优异。
03小结
本试验结果显示,后备母猪经烯丙孕素处理18 d后可以实现母猪的集中发情,运用D-氯前列醇钠结合注射用血促性素绒促性素的处理,可提高母猪发情表现,增加母猪受胎率,达到更理想的后备母猪入群效果,更好地实现批次化生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