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全进全出背后的生死博弈:同步发情技术如何重构中国养猪成本曲线?

来源: 互联网   2025-04-02 15:58:13   查看:  次

  以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为基础,建立具备工业化生产特征的母猪批次化生产模式,可以实现母猪生产节律可控。通过批次生产构建“全进全出”管理体系,可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提升猪群健康水平,增强养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批次化生产的优势

  1.1生物安全水平的提升

  批次化生产在防控传染性疫病方面优势显著。批次猪只“全出”栋舍后,对栏舍进行严格的空栏消毒,极大地降低了疫病交叉感染的风险,有效阻断了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为猪群健康提供了基础保障。

  1.2产业链协同增效

  批次化生产模式下的产业链协同增效。协同增效体现在多个关键环节的紧密协作与高效整合,如市场销售环节,由于批次化生产猪只的出栏时间和日龄相对稳定,销售部门能够更好地制定销售策略。供应节奏稳定有助于提高上市计划性和出栏猪只的均匀度,有计划出栏精准对接下游用户,实现产业链多环节的互利共赢,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3员工管理效率与福利提升

  连续式生产模式下,工作任务分散且缺乏规律,员工难以有效规划工作与休息,不仅影响工作积极性,还易引发身心健康等问题。批次化生产将母猪生产实现集中化、流程化、工业化,并具有规律性。如配种阶段,员工可以集中精力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输精等操作,分娩阶段则专注于接产和仔猪护理。这种集中工作的方式,让员工能够更高效、专注地完成任务,避免了工作中的混乱和重复劳动,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周期合理安排员工休假,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放松,提高员工福利。

  2国内主流批次生产模式对比分析

  3周批和4周批作为国内主流批次生产模式在生产中各具优势。其中4周批的产能最大,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每年每头母猪出栏肥猪头数、每个产床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都有明显优势,但采用4周批的猪场少于3周批,究其原因如下。

  2.1技术与管理更严格

  2.1.1对同步发情技术要求更严格

  4周批次的仔猪哺乳期短,批次母猪的同步发情、空舍清洁消杀等生产环节排布紧密,对养殖水平及技术人员技能要求较高。3周批次与母猪自然发情周期吻合,对激素诱导的同步化技术依赖程度较低,即使部分母猪发情延迟或提前,仍可通过自然调整纳入下一批次,另外,3周批生产模式容错率较高,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2.1.2后备母猪补充压力大

  与3周批次相比,4周批单次补充后备母猪数量更多,这不仅对后备猪群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要精准考虑批次母猪淘汰率,若后备母猪不足或淘汰率波动较大,易导致4周批次母猪产能降低、增加空栏率,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2.2生物安全风险集中化

  2.2.1疫情风险集中

  同一猪群批次生产间隔越长,单一批次母猪数量越大,相应疫情风险越高。4周批次通常对应较大规模的单批猪群,若暴发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严重。3周批次单批猪群规模通常为4周批次的75%,通过缩小单批规模,或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非洲猪瘟或猪蓝耳病等风险造成的损失。

  2.1.2空栏消毒时间紧张

  4周批生产工作节奏非常紧凑,尤其是断奶后产房洗消时间短,这使得很多企业难以严格执行消毒标准,相比之下,3周批容易适配“全进全出”模式,批次间隔期内有足够时间完成清洗、消毒、干燥,阻断病原体跨批次传播。

  2.3成本与资源投入差异

  4周批生产模式集中进行配种、分娩接产等操作时,往往需要临时增加人手,那么在员工流动性较高的生产区,增加了劳动力和培训成本。3周批次将配种、分娩、断奶等生产高峰操作分散到不同周次,有效避免了4周批次因集中作业导致的人力紧缺问题,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培训压力。

  2.4生产节奏与员工负荷矛盾

  4周批次模式存在生产高峰与低谷交替的情况。在生产高峰期员工超负荷工作,而生产低谷期员工又处于闲置状态,员工工作效率与生产效率均受到影响。

  2.5行业现实约束

  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后,猪场普遍采用“小单元独立防控”模式,3周批次单批规模更适配物理隔离单元容量,国内4周批次可能需要跨单元操作,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另外,中小型猪场仍在我国生猪产业占据重要地位,其资金和技术能力更适合3周批次。

  基于上述情况,不同猪场基于自身生产条件实施相应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如牧原股份、傲凯牧业等主要实施4周批,德康集团、唐人神集团主要实施3周批次,新希望集团、海大集团等主要实施周批次,温氏股份、大北农集团等实施非整周批次生产。

  3疫病净化促进定时输精批次化生产

  猪蓝耳病净化是养猪业疫病防控的重要目标。当猪场实现猪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阴,即完全净化后,猪群的健康水平、生产效率及批次化管理的可控性将发生极大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生产指标的提升上,更对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生产流程设计和经济效益产生巨大深远影响。

  3.1促进生产同步化和生产性能

  批次化生产的核心在于猪群同步化发情、集中配种和全进全出,实现生产节律可控。猪蓝耳病净化后,母猪同期发情率、配种分娩率得到改善,因猪蓝耳病导致的流产、返情等及其引发的非生产天数显著降低;猪蓝耳病毒垂直传播导致仔猪先天性震颤、弱仔率增高的现象消失,仔猪断奶均匀度提升,为后续育肥阶段的同步化管理奠定基础。

  3.2提高生物安全与栏舍利用效率

  猪蓝耳病净化后猪舍交叉感染风险降低,因PRRSV免疫抑制导致的继发感染减少,从而提高了生物安全水平和批次生产栏舍的利用效率。

  3.3成本结构的重构

  猪蓝耳病净化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随着产房和保育舍等设备利用率提高,批次化生产设备折旧成本分摊降低。此外,猪蓝耳净化后的批次化生产配套升级后备母猪管理体系,后备猪引种隔离能够集中完成,既提高了安全性又提升了效率。

  4结论

  当前,批次化生产模式的选择不存在“通用最优解”。在与生产水平、疫病防御体系、资源供给、市场需求节奏等匹配的前提下,企业选择合适的批次生产模式。随着智能化、智慧化技术发展,批次化生产将超越“生产管理”工具范畴,成为整合生物技术、数字革命、人工智能等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