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繁育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批次化生产:养猪业效能提升新路径

来源: 互联网   2025-04-14 16:09:20   查看:  次

  随着养猪业的飞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已成为目前发展的趋势。尽管传统的连续生产养殖模式具有灵活性高、技术门槛低、适用性高等优点,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母猪繁殖效率低下、疫病防控难度大以及人力和物力利用效率低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生猪生产效能的提升。因此传统的连续生产养殖模式正在被更科学,管理及生产更高效的批次化生产模式所替代。

  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输精、同期分娩、同期免疫,批次化生产是一种能实现“全进全出”、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管理体系。批次化生产不仅可以提升资源分配效率,还可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疫病防控能力。如施汉忠等发现批次化生产可以将母猪窝均产仔数提高1.36头。张亮等发现批次化管理对地方品种母猪的配种受胎率、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地方品种仔猪以及保育猪的存活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批次化生产可以更准确的掌握工作时间节点,减少猪群周转操作,控制疾病传播及提升免疫的整齐度保证猪群健康。

  鉴于此,笔者于2024年在河南省某猪场开展批次化生产技术应用,将传统的连续性生产改为18 d批次生产模式,收集试验数据分析批次化生产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批次化生产在内部实际应用推广提供数据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动物、精液

  丹系母猪,品种为长白、大白的纯种母猪2 805头,丹系长白、大白精液均由河南某猪场旗下的育种场公司提供。

  1.1.2主要仪器和药品

  兽用B超仪,兽用A超仪,烯丙孕素。

  1.2方法

  1.2.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24年5月在河南某猪场开展。将2 805头母猪分为7组,对照组(SY)301头,试验一组(CK1)441头,试验二组(CK2)444头,试验三组(CK3)397头,试验四组(CK4)438头,试验五组(CK5)389头,试验六组(CK6)395头。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在相同圈舍配种,饲养管理条件一致。

  对照组采用传统连续生产模式,试验组进行批次化生产模式于批次生产第一天每日早晨9:00开始投喂烯丙孕素,每头每天投喂5 mL,连续投喂18 d停药,停药24 h后开始诱情,确定母猪发情状况,对发情母猪进行人工授精2次,输精时间间隔12 h输第一次,再间隔24 h输第二次。对照组自然发情配种输精时间一致,配种后25 d及35 d使用兽用B超仪进行两次孕检。妊娠期结束后均进行自然分娩。

  1.2.2统计项目

  观察两种模式下母猪的发情表现,统计母猪的配种分娩指标(受胎率、分娩率、返情率、空怀率、流产率)和繁殖性能指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健仔数、窝均弱仔数、窝均死胎数、窝均木乃伊数)并记录。

  1.2.3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据的初步整理和统计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7软件。所有指标采用SPSS20.2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性比较采用Duncan多重比较法,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2结果与分析

  2.1批次化生产对母猪繁殖性能指标的影响

  通过测定母猪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见表1)表明:SY处理和前三批试验组(CK1,CK2,CK3)的窝均总产仔数(TLS)差异不显著(P>0.05),第四批(CK4)、第五批(CK5)和第六批(CK6)试验组的窝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SY处理和前三批试验组(CK1,CK2,CK3)(P<0.05);SY处理的窝均健仔数显著低于第四批(CK4)、第六批(CK6),和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SY处理窝均弱仔和窝均死胎与第四批(CK4)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SY处理窝均木乃伊与第一批(CK4)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

  图片

  2.2批次化生产对母猪分娩指标的影响

  通过测定母猪分娩指标,结果表明(见表2):基础母猪的发情率在不同批次间波动不大,平均约为85%,表明在发情管理方面较为稳定。后备母猪的发情率普遍较高,平均超过90%,且第六批(CK6)的后备猪只发情率高达99.70%;母猪的返情数在不同批次间有所波动,但整体控制在较低水平。第一批(CK1)的返情率最高(26头)。SY处理的受胎率除了略高于第一批(CK1)之外,均低于其他实验组;SY处理和各批次的流产率各有波动,无明显趋势,其中第一批(CK1)和第五批(CK5)流产率最高,第三批(CK3)流产率最低;SY处理淘汰率最低,第三批(CK3)淘汰率最高;第四批(CK4)死亡率最高,第六批(CK6)死亡率最低;配产率在不同处理间波动,但整体较高,第五批(CK5)的配产率最高(91.26%)。

  批次化生产对母猪分娩指标的影响

  3讨论

  3.1批次化生产对母猪繁殖性能指标的影响

  母猪批次化生产在养猪业中具有多重意义,同时母猪繁殖性能(窝均总产仔、窝均健仔、窝均弱仔、窝均死胎、窝均木乃伊)不仅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影响猪场规模扩张的速度。本研究发现,CK4处理和CK5处理的窝均总产仔数较高,表明这两批次的母猪产仔能力较强,这可能与母猪的品种、饲养管理、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虽然所有处理组的窝均健仔数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但CK4处理的健仔数最高,表明该批次母猪生产的健康仔猪比例最高。这可能与母猪的健康状况、遗传背景、饲养环境等因素有关。本研究还发现,SY、CK4和CK6处理的弱仔率较高,可能与母猪的营养状况、疾病感染等因素有关。CK5处理的死胎和木乃伊率较高,可能与母猪的年龄、疾病感染、应激反应等因素有关。需对这些批次的母猪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管理,以改善其繁殖性能。此外,不同批次处理间的繁殖指标数据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母猪的个体差异、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有关。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饲养环境,以减少批次间的差异,提高整体繁殖性能。然而,在不同批次处理中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本研究尚未明确,在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开展更详细的饲养管理调查和生物学实验进行探索,以确保批次化生产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更高效。

  3.2批次化生产对母猪分娩指标的影响

  母猪分娩指标是衡量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且批次化生产对母猪的分娩指标有着积极影响,可提高分娩率和窝均产仔数,降低死胎率和木乃伊率,提高猪群整齐度,优化饲养管理,显示出后备母猪在发情能力上的优势。第一批(CK1)的返情率最高(26头),这可能表明该批次在发情管理或配种方面存在问题,第二批(CK2)的空怀率最高(24头),这可能意味着该批次在受孕方面存在问题。本研究还发现,受胎率从第一批到第六批有所提高,表明养殖过程中可能在提高受孕率方面有所改进,且第五批(CK5)的受胎率最高(94.86%),说明第五批次(CK5)处理在受孕管理方面可能更为成功。第五批(CK5)和第六批(CK6)的流产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头和8头),具体原因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淘汰率过高表明母猪的健康状况或生产性能不佳,本研究中,第三批(CK3)的淘汰率最高(10头),需要在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控做出相应改善。母猪死亡率反映了猪场在母猪管理和疾病防控方面的效果,本研究中,第六批(CK6)的死亡数为0,表明该批次在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控方面可能做得较好。此外,本研究中配产率在不同批次间波动,但整体较高,表明大部分受孕的母猪都能成功分娩,且第五批(CK5)的配产率最高(91.26%),说明该批次在分娩管理方面可能更为成功。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批次化生产对母猪分娩指标基本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不同批次化存在的差异可能与母猪个体差异(年龄、健康状况等)、应激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4结论

  批次化生产对母猪的分娩指标(受胎率、分娩率、返情率、空怀率、流产率)繁殖性能指标(窝均总产仔、窝均健仔、窝均弱仔、窝均死胎、窝均木乃伊)均有着积极影响,而不同批次化各指标存在差异,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分析和探究其中原因,为批次化生产在公司内部实际应用推广提供数据参考。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