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有的猪场温度高达37度以上,高温高湿环境,加上蚊蝇的叮咬,不管是母猪还是肥猪,都很容易发生中暑。中暑是猪日射病和热射病的统称,是由于急性热应激引起的体温调节机能障碍的一种急性中暑神经系统疾病。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十分关键。
热射病是潮湿闷热的环境中,猪的新陈代谢旺盛,而体内热量排出不及时,导致体内积热,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疾病。
猪中暑一般是突然发病,最严重的2~3小时内死亡。病猪表现出呼吸促迫,张口喘气、呕吐泡沫,心跳加速,狂躁不安,喜欢饮水,结膜潮红,瞳孔散大后缩小,大多卧地不起,四肢空划,体温高达41~43度,最后昏迷,休克,痉挛,多数猪因虚脱或心力衰竭而死,采食量减少、饲料利用率低等症状。
猪由于皮下脂肪比较厚,散热困难,夏季猪发生中暑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一些小型养殖场,条件简陋,缺乏降温系统。如果不注意管理,就给养殖场带来额外的损失!
热应激综合防控措施
一、改善舍外环境,减少太阳的热辐射
1、在猪舍周围搭建遮阳棚
2、加强舍顶隔热措施
二、加强舍内环境控制,营造凉爽舒适的舍内环境
1、水帘降温法
2、喷雾降温法
3、提高流速降温法
栏舍环境优化方案
1,降温与通风管理
(1)物理遮阳与蒸发降温
在猪舍西侧及屋顶架设遮阳网(遮光率70%以上),可降低舍温3-5℃。采用屋顶喷淋(间隔40分钟喷3-5分钟)结合风机通风,避免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哺乳母猪推荐颈部滴水降温(5-10滴/分钟),可使采食量提高20%,注意滴水位置应在颈肩部,避免直接喷淋头部。
(2)通风系统优化
开放式猪舍安装接力风扇(间距15-20米),确保风速达1.5m/s以上。半开放式猪舍采用湿帘-风机系统(湿帘厚度15cm),可使舍温降低5-8℃。重点保障产房和配怀舍的通风,每头母猪需15-20m³/h换气量。
2,饮水管理升级
水温每降低5℃,母猪饮水量增加1.5L/天。应加长供水管道埋入地下或使用隔热材料包裹,确保饮水温度≤25℃。水压调整至流速1.5-2L/分钟(30秒接满1000ml),饮水器高度与肩部平齐。每日检查饮水器是否堵塞,可在水槽添加浮球式水位计直观监控。
营养调控策略
1,能量与蛋白调整
(1)脂肪添加技术
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3%-5%植物油(豆油、椰子油),可提高能量密度10%-15%,同时减少热增耗。注意需同步添加胆汁酸200-300g/吨,促进脂肪乳化吸收,预防营养性腹泻。
(2)氨基酸平衡日粮
采用低蛋白高氨基酸模式,粗蛋白降低2%-4%,添加赖氨酸(1.2%)、蛋氨酸(0.35%)、苏氨酸(0.8%),减少蛋白质代谢产热。妊娠前期(0-30天)适当提高色氨酸含量(0.18%-0.20%),有助于缓解热应激。
2,抗应激添加剂应用
(1)电解质平衡包
每吨饲料添加小苏打3-5kg+氯化钾1-2kg+有机铬0.2mg/kg,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
(2)强化维生素组方:
-牛磺酸:100-200g/吨,抗应激保护肠道促进消化功能增强
-维生素C:300-500g/吨,增强肝脏解毒能力
-维生素E:200IU/kg,减少肌酸激酶释放
-生物素:0.5mg/kg,改善蹄壳完整性
-叶酸:5mg/kg,降低胚胎死亡率
(3)植物提取物增效剂:
-杜仲叶提取物(绿原酸≥5%):200-300g/吨,缩短产程15%-20%
-陈皮苷:100g/吨,提高采食量8%-10%
-酵母培养物:0.5%-1%,改善肠道健康
3,饲料形态与饲喂程序优化
(1)湿拌料技术
水料比1:3,现拌现喂,可使采食量提升10%-15%。添加发酵液体饲料(替代30%饮水)效果更佳,但需每小时清理料槽,防止酸败。
(2)分段饲喂策略:
【哺乳母猪】:04:00-06:00(35%)、19:00-21:00(45%)、23:00-01:00(20%)三次饲喂,夜间补饲青绿饲料(如菊苣、南瓜)2kg/头。
【妊娠母猪】:执行“高-低-高”模式:
-前期(0-30天):2.2-2.5kg/天,促进胚胎着床
-中期(31-70天):1.8-2.0kg/天,控制膘情
-后期(95-114天):3.0-3.5kg/天,攻胎增重
精细化饲养管理
1,哺乳母猪关键管理
(1)乳腺发育管理
初产母猪产仔少于10头时,训练仔猪轮流吮吸不同乳头,确保所有有效乳腺发育。产后24小时内进行乳房按摩(45℃热毛巾温敷+环形按摩),每天2次,每次10分钟,可提高泌乳量15%-20%。
(2)产后渐进式加料:
-分娩当天:仅喂麸皮电解质水(麸皮500g+盐50g+水5L)
-产后1-3天:日增料0.5kg/天(1→2kg)
-产后4-7天:日增料0.7kg/天(2.7→3.5kg)
-产后8天起:自由采食,确保日采食量≥6kg
(3)泌乳刺激技术
在饲料中添加催乳中药组方(王不留行50g+通草40g+黄芪50g煎汁拌料/头/天),配合催产素10单位肌注(产后第2、4天),可快速提升奶水质量。
2,妊娠母猪特殊护理
(1)背膘动态调控:配种后每30天测量P2点背膘(目标范围16-22mm),厚度每偏差1mm,日喂量调整200-300g。重点时段:
-妊娠30天:调膘至18mm
-妊娠75天:维持18mm
-妊娠95天:增至20mm
(2)防流保胎措施:避免高温时段移动母猪(10:00-16:00),配种后7-14天及妊娠100-114天在饮水中添加孕酮稳定剂(烯丙孕素1ml/头)。遭遇极端高温时,使用直肠降温法(注入20℃生理盐水500ml)。
3,后备母猪培育要点
(1)初情期管理
六月龄起在日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150mg/头/天,光照延长至16小时(强度200lux)。公猪诱情(≥12月龄性成熟公猪)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接触。
(2)首配时机把控
体重达140-150kg,背膘18-20mm,第二或第三情期配种。夏季配种时间安排在05:00-07:00或20:00-22:00,配后48小时内避免热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