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舍是猪场生产的核心枢纽,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仔猪成活率、断奶重以及母猪下一胎的生产性能。每一次高效的巡栏观察,都是对猪群健康无声而有力的守护。本文将结合具体数据和实用表格,系统梳理分娩舍日常巡栏的关键观察点与操作流程,欢迎大家阅读!
01、核心价值与目标
降低仔猪死亡率:据统计,规范巡栏管理可将哺乳期仔猪死亡率降低15%-30%。
提升母猪健康与利用效率:及时发现并处理母猪问题,减少非正常淘汰,延长母猪使用年限。
保障生物安全:早期识别疾病征兆,防止疫情扩散。
优化生产成绩:提高断奶仔猪数、断奶重和均匀度。
02、观察重点与数据分析
一、母猪状态观察-健康的母猪是成功的基础
精神状态与行为:
重点观察:是否警觉、反应灵敏?采食、饮水是否积极主动?有无异常行为(如过度兴奋、沉郁、咬栏、磨牙、犬坐姿势)?
数据关联: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的母猪,产后感染(子宫炎、乳房炎)风险显著升高(临床统计显示,此类母猪发病率可达未表现症状母猪的3倍以上)。
采食量与饮水:
重点观察:记录每头母猪的采食量(剩料情况),观察饮水器是否畅通、水量是否充足。
数据关联:哺乳母猪日采食量应逐步提升至6-8kg(高峰期)。采食量下降20%即需警惕,下降30%以上表明存在严重问题(如疾病、疼痛、热应激)。饮水不足(每日需25-40L)会严重影响采食量和泌乳量。
体温与呼吸:
重点观察:对疑似病猪(精神差、食欲差)必须测量直肠体温。观察呼吸频率(正常<30次/分)、深度(有无腹式呼吸)和节奏(是否均匀)。
数据关联:体温>39.5℃提示发热(正常38.5-39.5℃)。呼吸急促(>40次/分)、腹式呼吸是呼吸道疾病或热应激的强烈信号。
乳房与泌乳:
重点观察:检查乳房是否充盈、有无红肿热痛硬块(乳房炎)。观察乳头是否完好、有无损伤或堵塞。观察仔猪吃奶时,母猪是否安静、乳汁分泌是否顺畅(乳汁稀薄或带血/脓为异常)。
数据关联:临床乳房炎发病率约3-8%,是导致母猪泌乳不足、仔猪饥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阴与恶露:
重点观察:产后1-3天观察恶露排出情况(量、颜色、气味)。正常恶露为淡红色/褐色,量逐渐减少,无异味。外阴有无红肿、异常分泌物(脓性或带血块)、脱垂?
数据关联:恶露异常(恶臭、大量脓性分泌物)是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约5-15%)的典型表现。
肢蹄与运动:
重点观察:母猪起卧是否自如?有无跛行、关节肿胀、蹄壳损伤?
数据关联:肢蹄问题导致母猪哺乳困难、压死仔猪风险增加,也是母猪过早淘汰的重要原因(占淘汰原因约15%)。
母猪关键健康指标观察与异常判断表
二、仔猪状态观察-关注每一头小猪的生存与发展
活力与行为:
重点观察:初生仔猪是否及时擦干、吃到初乳?仔猪是否精神活泼、反应灵敏?有无发抖、扎堆现象?是否均匀分布在保温区?
数据关联:初生6小时内吃到充足初乳是获得被动免疫的关键。扎堆、发抖表明温度过低(低于临界温度下限)。
哺乳情况:
重点观察:仔猪吃奶时是否有力、能含住乳头?哺乳后仔猪腹部是否圆滚?有无争抢乳头、弱小仔猪吃不到奶的情况?
数据关联:弱小仔猪需要辅助固定乳头或寄养,否则死亡率极高。
脐带与断尾/伤口:
重点观察:脐带是否干燥、无红肿渗出?断尾/打耳号/去势伤口是否干燥、无感染发炎?有无互相咬尾/咬耳现象?
数据关联:脐带炎、伤口感染是新生仔猪败血症的重要诱因。
腹泻:
重点观察:肛门周围是否洁净?有无水样、糊状或带血粪便?腹泻仔猪的精神状态?
数据关联:哺乳仔猪腹泻(尤其是1-3日龄黄痢,10-21日龄白痢)是导致死亡和生长受阻的首要原因(发病率可达20-50%,死亡率5-30%)。温差波动>5℃是重要诱因。
均匀度与生长:
重点观察:同窝仔猪大小是否均匀?弱小仔猪的数量?定期称重(如3日龄、7日龄、14日龄、21日龄)评估生长速度。
数据关联:断奶重每增加1kg,通常可缩短育肥期5-7天。弱小仔猪(体重<1.0kg)死亡率是正常体重仔猪的3倍以上。
压死/饿死:
重点观察:及时发现死亡仔猪(尤其产后前3天),分析原因(压死多在母猪起卧时,饿死多因吃不到奶或奶水不足)。
数据关联:产后前3天死亡占整个哺乳期死亡的60%-80%,其中压死占比最高(可达50%以上),其次是饿死和弱仔死亡。
哺乳仔猪关键观察点与风险时段分析表
三、环境与设施观察-创造舒适安全的小环境
温度:
重点观察:母猪区(18-22℃)与仔猪保温区(32-35℃初生,随日龄降低)温差是否合理?使用精准温度计(非普通温度表)测量仔猪活动区(离地20cm)温度。检查保温灯/板是否正常工作?有无贼风?
数据关联:仔猪保温区温度不足是腹泻和压死的主要诱因。昼夜温差>3℃显著增加仔猪腹泻风险。
湿度与通风:
重点观察:舍内是否潮湿(尤其产床下、仔猪保温区)?空气是否清新、无刺鼻氨味?通风设备(风机、进风口)是否正常运行?风速是否过大(贼风)?
数据关联:相对湿度>80%利于病原滋生(尤其球虫、细菌)。氨气浓度>25ppm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疾病。通风不良导致CO2积聚、氧气不足。
卫生与干燥:
重点观察:产床是否干净?母猪后躯、仔猪保温区垫料是否干燥?料槽、水槽是否清洁?粪尿是否及时清理?
数据关联:潮湿脏污的环境是腹泻、皮肤病(如渗出性皮炎)、脐带炎/伤口感染的最大温床。
饮水与饲料:
重点观察:饮水器出水量、高度是否合适(仔猪饮水器高度15-20cm)?水质是否清洁?料槽有无霉变饲料?饲料新鲜度?
设备运行:
重点观察:产床有无损坏(如漏缝、尖锐突出物)?保温灯高度是否合适、有无过热或破损风险?栏门、插销是否牢固?水电供应是否正常?
03、日常巡栏流程与记录
一、日常巡栏流程
1、频次:至少每天4次(早晨喂料前、上午、下午喂料后、晚上最后一次喂料后/熄灯前)。产后24-72小时母猪及仔猪应增加巡视频次(如每1-2小时)。
2、流程:
准备:穿专用工作服鞋靴,消毒双手,携带记录表、笔、记号笔、体温计、手电筒、必要工具(如调整保温灯)。
整体观察:进入舍内,先整体感知环境(温度、湿度、气味、通风噪音),观察猪群整体状态(安静度、有无异常声响如咳嗽尖叫)。
逐栏检查(核心):按固定路线(避免遗漏)逐栏检查:
快速扫视母猪精神、呼吸、起卧情况。
检查料槽(采食量)、水嘴(出水)。
重点观察仔猪:活力、分布(是否在保温区)、哺乳情况、有无腹泻、脐带伤口、弱小仔。
检查环境:保温灯/板温度、垫料干湿度、栏位卫生。
标记与记录:发现异常猪只或问题,立即用记号笔在栏位或母猪卡上做明显标记(如发烧、不吃、腹泻、弱小仔)。在记录表上详细记录(时间、栏号、问题描述、初步处理)。
初步处理:对能立即处理的问题进行处理(如调整保温灯、疏通饮水器、辅助弱小仔吃奶、给不食母猪测体温、隔离严重腹泻仔猪)。
报告与跟进:将需进一步处理的问题(如疑似疾病、严重不吃料母猪、设备损坏)及时报告给主管或兽医。对标记的异常猪只进行后续跟踪观察,直至问题解决。
清理与消毒:巡栏结束后,清理携带物品,消毒。
二、各环节核心任务与操作规范
三、分娩舍日常巡栏观察记录表(示例)
04、关键点总结与提升
“四看”原则:看母猪(精神、食欲、奶水、恶露)、看仔猪(活力、吃奶、腹泻、均匀度)、看环境(温度、湿度、卫生)、看设备(水电、保温、栏位)。
“四勤”要求:勤观察、勤记录、勤思考(分析原因)、勤处理(及时干预)。
“四不放过”原则:异常情况不查明原因不放过、不落实处理措施不放过、不验证处理效果不放过、不吸取经验教训不放过。
数据驱动:建立并分析仔猪死亡率、腹泻率、断奶重、母猪采食量等关键指标,用于评估巡栏效果和改进管理。
团队协作:建立清晰的问题上报和处理流程,确保兽医、饲养员、主管间信息畅通。
持续培训:定期对分娩舍员工进行巡栏要点、疾病识别、应急处理的培训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