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且昼夜温差变大,猪场需重点防控以下疾病,以保障猪群健康:
1.呼吸道疾病
-常见类型: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感等。
-防控原因:气温降低导致猪舍通风与保温矛盾突出,空气流通差易引发病原传播;猪群受凉后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
-防控措施:
-定期通风,避免舍内氨气、粉尘浓度过高;夜间注意保暖,减少温差应激。
-做好猪瘟、蓝耳病等疫苗免疫,降低混合感染风险。
2.消化道疾病
-常见类型:仔猪腹泻(如大肠杆菌、轮状病毒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防控原因:低温环境下,仔猪对寒冷敏感,肠道菌群易失衡;饲料或饮水温度过低,刺激消化道。
-防控措施:
-保证仔猪产房温度(30℃左右),铺设保温垫,避免地面潮湿。
-提供温热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调节肠道。
3.流行性感冒
-防控原因:白露后气温多变,流感病毒活性增强,猪群易通过飞沫传播感染。
-症状:发热、咳嗽、流涕、食欲减退,严重时可继发细菌感染。
-防控措施:
-加强猪舍消毒(可用过硫酸氢钾等),减少人员进出交叉感染。
-发病时及时隔离病猪,对症治疗(如退烧、止咳),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4.猪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
-防控原因:这两类疾病易导致猪群免疫抑制,白露后应激因素增多,发病风险升高。
-防控措施:
-严格执行疫苗免疫程序(如蓝耳病弱毒苗或灭活苗、圆环病毒疫苗)。
-减少猪群密度,避免频繁转群,降低应激。
5.口蹄疫
-防控原因:口蹄疫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长,可通过接触、空气传播,对猪群危害严重。
-防控措施:
-定期接种口蹄疫疫苗(O型、A型等主流毒株疫苗)。
-加强生物安全,进出车辆、人员严格消毒,避免从疫区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