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清场后引种双阴母猪,若猪场原为蓝耳病阳性场,需对新引入的双阴母猪进行蓝耳病驯化,以避免新毒株引入或原有毒株复发。
一、驯化前准备
1,背景调查:
明确原猪场蓝耳病感染状态(如阳性不稳定、阳性稳定等),检测原场母猪血清、仔猪处理液等样本的抗原(RT-PCR)和抗体(ELISA)情况,必要时进行基因测序,确定优势毒株。
确认引入的双阴母猪确实为蓝耳病抗原和抗体双阴性,避免引入潜在感染猪。
2,隔离管理
引种后将双阴母猪置于独立隔离舍,与原场母猪物理隔离至少14-21天,期间禁止人员、物资交叉流动,防止新毒株传入。
隔离期间每日监测体温、采食、呼吸等临床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二、驯化方式选择
1,活体接触驯化:
操作方法:选择本场正在排毒的青年公猪或仔猪与双阴母猪混群接触,通过鼻对鼻接触使母猪感染本场蓝耳病毒。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供接触的活体排毒量不确定,可能导致驯化效果参差不齐,且易引发呼吸道等继发疾病。
2,疫苗驯化:
操作方法:使用与本场蓝耳病毒同源性高的弱毒疫苗,对双阴母猪免疫2次,间隔1个月。
优点:安全性较高,可提供一定交叉保护。
缺点:疫苗免疫效果存在差异,可能无法完全替代野毒驯化。
三、驯化后监测与评估
1,检测指标:
抗原检测:驯化结束后,采集每栏1-2头母猪的口腔液或血液,进行蓝耳病抗原RT-PCR检测,要求结果为阴性,表明母猪已度过排毒期。
抗体检测:随机采集20%母猪血液,通过ELISA检测抗体,合格标准为S/P值>2.0的比例为0,且阳性率≥90%,确保群体免疫力整齐。
2,转入条件:
满足抗原阴性、抗体整齐的检测要求,且临床无发热、呼吸障碍等异常症状,方可将双阴母猪转入原场母猪群。
四、注意事项
1,生物安全:驯化期间严格封场,禁止与其他猪群接触,防止新毒株引入。
药物保健:驯化前后可在饲料中添加牧乐星(泰万菌素)等药物,预防支原体、细菌继发感染。
2,动态监测:每周观察临床症状,每2周检测抗体,根据驯化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需注意,蓝耳病驯化需结合猪场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以确保驯化效果和猪群健康。
一、驯化前准备
1,背景调查:
明确原猪场蓝耳病感染状态(如阳性不稳定、阳性稳定等),检测原场母猪血清、仔猪处理液等样本的抗原(RT-PCR)和抗体(ELISA)情况,必要时进行基因测序,确定优势毒株。
确认引入的双阴母猪确实为蓝耳病抗原和抗体双阴性,避免引入潜在感染猪。
2,隔离管理
引种后将双阴母猪置于独立隔离舍,与原场母猪物理隔离至少14-21天,期间禁止人员、物资交叉流动,防止新毒株传入。
隔离期间每日监测体温、采食、呼吸等临床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二、驯化方式选择
1,活体接触驯化:
操作方法:选择本场正在排毒的青年公猪或仔猪与双阴母猪混群接触,通过鼻对鼻接触使母猪感染本场蓝耳病毒。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供接触的活体排毒量不确定,可能导致驯化效果参差不齐,且易引发呼吸道等继发疾病。
2,疫苗驯化:
操作方法:使用与本场蓝耳病毒同源性高的弱毒疫苗,对双阴母猪免疫2次,间隔1个月。
优点:安全性较高,可提供一定交叉保护。
缺点:疫苗免疫效果存在差异,可能无法完全替代野毒驯化。
三、驯化后监测与评估
1,检测指标:
抗原检测:驯化结束后,采集每栏1-2头母猪的口腔液或血液,进行蓝耳病抗原RT-PCR检测,要求结果为阴性,表明母猪已度过排毒期。
抗体检测:随机采集20%母猪血液,通过ELISA检测抗体,合格标准为S/P值>2.0的比例为0,且阳性率≥90%,确保群体免疫力整齐。
2,转入条件:
满足抗原阴性、抗体整齐的检测要求,且临床无发热、呼吸障碍等异常症状,方可将双阴母猪转入原场母猪群。
四、注意事项
1,生物安全:驯化期间严格封场,禁止与其他猪群接触,防止新毒株引入。
药物保健:驯化前后可在饲料中添加牧乐星(泰万菌素)等药物,预防支原体、细菌继发感染。
2,动态监测:每周观察临床症状,每2周检测抗体,根据驯化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需注意,蓝耳病驯化需结合猪场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以确保驯化效果和猪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