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乍起,养猪人面临的不仅是一场温度骤降,更是一场关乎猪群健康与养殖效益的严峻考验。
每当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不仅考验着猪群的抵抗力,更考验着养猪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低温环境会直接导致猪只维持体温的能量消耗增加、生长速度放缓,更会显著提高消化道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科学准备、主动应对,不仅能帮助猪群平稳度过寒潮,更能有效保障养殖场的全年收益。
01、防寒保温:守住猪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猪舍密封性检查与优化是防寒工作的基础。需仔细检查门窗、卷帘、墙体缝隙,使用泡沫胶、密封条进行封堵,防止贼风侵袭。统计表明,贼风可使猪只体感温度降低3-5℃,对仔猪危害尤为严重。
不同猪群的差异化温度管理至关重要:
分娩舍:母猪适宜温度18-20℃,但哺乳仔猪产后一周需32-35℃。必须配置保温箱+红外线保温灯+电热板,营造温暖的“微气候”。
保育舍:断奶仔猪温度应维持在26-28℃,随后每周降低1-2℃。地暖配合保温灯是最佳选择。
生长育肥舍:温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16℃,以保证饲料转化效率。
增温设备安全排查不可或缺。在使用柴油暖风机、电地暖、保温灯等设备前,务必检查线路承载能力,规范安装,清除周边可燃物,防止火灾事故。
02、通风管理:在保温与空气质量间寻找精妙平衡
冬季猪舍管理最大的挑战在于协调通风与保温的矛盾。过度强调保温会导致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飙升,湿度过高则易引发皮肤病和呼吸道感染。
精准通风策略包括:
选择午间高温时段进行数分钟的集中通风,迅速置换污浊空气。
将纵向通风调整为横向通风,避免冷风直吹猪体。
使用变频风机,通过调整转速实现持续微弱的换气。
环境监控是关键。猪舍内氨气浓度应控制在10ppm以下,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通过安装温湿度计和有害气体检测仪,为通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3、营养调整:为猪群注入“抗寒能量”
低温环境下,猪只维持体温所需能量增加。营养调整方案应包含:
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在饲料中添加2%-3%的植物油,或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比例。
增加饲喂量:生长育肥猪可增加10%-15%的喂料量,保证能量储备。
调整饲喂方式:采用温热水拌料饲喂,提供清洁35℃左右温水,避免猪只因饮用冰水而消耗体热。
04、健康监测:筑牢疫病防控的坚固堤坝
寒冷应激是猪群健康的“催化剂”,会显著提高疫病发生风险。
重点疾病防控应关注:
消化道疾病:增加仔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的巡查频次,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
呼吸道疾病:重点防控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支原体肺炎等,可通过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维生素C等抗应激制剂,增强猪群抵抗力。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加强入场人员与物资消毒、防止外来病原传入、实施全进全出管理模式的彻底清洁与消毒、以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05、基础设施:全面保障猪场平稳运行
水电线路的全面检修至关重要。对裸露水管、饮水线要用保温材料包裹,防止冻结。同时检修电路系统,确保加热设备正常运转,并为关键设备配备备用发电机,储备足量燃料。
物资储备不容忽视。需提前准备防滑垫料、应急药品、饲料原料等至少15天的用量,以及扫雪、除冰工具,应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
严防水汽冷凝。在保温舍内,水汽常在屋顶冷凝下滴,使猪群感觉更冷。增加顶棚保温层或使用稻壳、锯末等垫料,可有效缓解此问题。
猪场管理从来都是细节决定成败。面对冷空气这场年度大考,唯有将保温、通风、营养、防疫四大环节紧密结合,建立系统性的防寒体系,才能将寒冷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当每一头猪都能在寒冬中保持舒适与健康,来年春天的生产成绩单自然会给出最好的回报。
每当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不仅考验着猪群的抵抗力,更考验着养猪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低温环境会直接导致猪只维持体温的能量消耗增加、生长速度放缓,更会显著提高消化道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科学准备、主动应对,不仅能帮助猪群平稳度过寒潮,更能有效保障养殖场的全年收益。
01、防寒保温:守住猪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猪舍密封性检查与优化是防寒工作的基础。需仔细检查门窗、卷帘、墙体缝隙,使用泡沫胶、密封条进行封堵,防止贼风侵袭。统计表明,贼风可使猪只体感温度降低3-5℃,对仔猪危害尤为严重。
不同猪群的差异化温度管理至关重要:
分娩舍:母猪适宜温度18-20℃,但哺乳仔猪产后一周需32-35℃。必须配置保温箱+红外线保温灯+电热板,营造温暖的“微气候”。
保育舍:断奶仔猪温度应维持在26-28℃,随后每周降低1-2℃。地暖配合保温灯是最佳选择。
生长育肥舍:温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16℃,以保证饲料转化效率。
增温设备安全排查不可或缺。在使用柴油暖风机、电地暖、保温灯等设备前,务必检查线路承载能力,规范安装,清除周边可燃物,防止火灾事故。
02、通风管理:在保温与空气质量间寻找精妙平衡
冬季猪舍管理最大的挑战在于协调通风与保温的矛盾。过度强调保温会导致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飙升,湿度过高则易引发皮肤病和呼吸道感染。
精准通风策略包括:
选择午间高温时段进行数分钟的集中通风,迅速置换污浊空气。
将纵向通风调整为横向通风,避免冷风直吹猪体。
使用变频风机,通过调整转速实现持续微弱的换气。
环境监控是关键。猪舍内氨气浓度应控制在10ppm以下,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通过安装温湿度计和有害气体检测仪,为通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3、营养调整:为猪群注入“抗寒能量”
低温环境下,猪只维持体温所需能量增加。营养调整方案应包含:
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在饲料中添加2%-3%的植物油,或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比例。
增加饲喂量:生长育肥猪可增加10%-15%的喂料量,保证能量储备。
调整饲喂方式:采用温热水拌料饲喂,提供清洁35℃左右温水,避免猪只因饮用冰水而消耗体热。
04、健康监测:筑牢疫病防控的坚固堤坝
寒冷应激是猪群健康的“催化剂”,会显著提高疫病发生风险。
重点疾病防控应关注:
消化道疾病:增加仔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的巡查频次,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
呼吸道疾病:重点防控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支原体肺炎等,可通过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维生素C等抗应激制剂,增强猪群抵抗力。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加强入场人员与物资消毒、防止外来病原传入、实施全进全出管理模式的彻底清洁与消毒、以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05、基础设施:全面保障猪场平稳运行
水电线路的全面检修至关重要。对裸露水管、饮水线要用保温材料包裹,防止冻结。同时检修电路系统,确保加热设备正常运转,并为关键设备配备备用发电机,储备足量燃料。
物资储备不容忽视。需提前准备防滑垫料、应急药品、饲料原料等至少15天的用量,以及扫雪、除冰工具,应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
严防水汽冷凝。在保温舍内,水汽常在屋顶冷凝下滴,使猪群感觉更冷。增加顶棚保温层或使用稻壳、锯末等垫料,可有效缓解此问题。
猪场管理从来都是细节决定成败。面对冷空气这场年度大考,唯有将保温、通风、营养、防疫四大环节紧密结合,建立系统性的防寒体系,才能将寒冷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当每一头猪都能在寒冬中保持舒适与健康,来年春天的生产成绩单自然会给出最好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