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过去一年前我们强调猪场生产效率的话,周批次生产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随着”非瘟“恶魔的到来,衡量一个猪场水平的高下首先就是对风险的控制,因此批次化生产再被提上议事日程。
批次生产结合定时输精,能给猪场带来许多变化。猪群健康度更高,同批次猪只更整齐,客户挑选余地大;技术员工作休息时间好调控,生产成本有明显降低。当前在ASF持续肆虐的情况下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各个规模场有必要对现在的生产模式进行反思。
一、连续生产模式缺点与弊端
1、现状一:
每天都有配种、分娩、25天断奶事件发生;
每天配种、分娩是依照保育空间断奶(可能每周一批);
每周配种、分娩、断奶,但畜舍永远不满(无目标);
2、现状二:
难以做到全进全出:
多数出现同一栋猪舍不同时间陆续进养,分批出舍。
3、一系列问题:
疾病平行感染可能性加大:不同日龄、体重混养,相互传染
不易断绝疾病:从没有整幢彻底清洗、消毒或有效空栏
疾病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很快
猪只整体生长速率及饲料效率较差
每批次猪只整齐度较差
增加药物使用量,生产成本提高
员工普遍工作繁重且无法休假
工作疲乏效率欠佳
少量生产,有时猪只不易寄养
二、三周批生产的优势:真正的全进全出
阻断疾病传播,改善猪群健康状况
畜舍环境整幢规律使用、温湿度容易控制
集中分娩,哺乳期交叉寄养容易安排
饲料可按不同阶段不同营养成分饲喂
管理活动可以预先计划及控制,工作相对集中
真正有计划生产、节省运输费
利用优秀公猪精液改进猪群的遗传性能,降低疾病风险
提高管理效率,节省时间及材料
减少药物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长性能及饲料效率;缩短上市日龄
整批猪苗大量出售、整齐度较佳,价格高
可每批次监控猪群饮水和耗料情况,精确分析成本及问题
整幢畜舍定期清空,利于清洗消毒与维修
实在忙的时候可雇用临时工,员工拥有适当的休闲生活
定期更新母猪,维持母猪群最佳产能状态
容易执行生产履历所需之记录
三、三周批生产模式解析
1、技术人员每周专注一项工作:一周配种、一周分娩、一周离乳
2、圈舍的利用率最高
3、周批与三周批的差异
四、三周批生产的注意事项
1、对后备母猪的掌控
须有足够的后备母猪群
引种时机
同期发情
2、经产母猪的把控
集中人力达成配种目标
每幢产房5个单元更好,一个单元直接全是头胎母猪
接产周可以作人力调度
3、精液的准备
因为采用常规人工授精AI结合PCAI技术,精液必须计算好每批次的数量 。
五、实施定时输精的优缺点
1)简单:按程序进行;
2)大幅度降低配种员对查情和适时配种工作量;
3) 断奶后母猪可直接到定位栏,减少调猪的工作量 。
4)要实现定时输精,我们有必要使母猪(血促性素、PMSG)卵泡发育同步化,(GnRH)排卵同步化,然后定时输精。同时随着成熟卵泡数的增加而增加的雌激素水平,可减少隐性发情的比例,提高配种分娩率和产仔数。
表四.山东某猪场使用定时输精程序的试验结果
|
发情
|
受胎
|
返情
|
空胎
|
|
头数
|
发情率
|
头数
|
受胎率
|
头数
|
返情率
|
头数
|
空胎率
|
正常发情
|
63
|
|
57
|
90.5%
|
6
|
9.5%
|
|
|
无
发情直接配种
|
6
|
|
3
|
50%
|
|
|
3
|
50%
|
合计
|
69
|
91.3%
|
60
|
87%
|
6
|
8.7%
|
3
|
4.3%
|
注:1、输精后28天B超检测母猪受胎情况;
2、试验时间2015年4月资料。
我们以500头母猪规模场为例作基本计算
条件:500头规模,年分娩2.2胎,分娩率85%;
计算:全年1100胎,3周一批17批(52/3),每批次分娩65胎,每次配种头数为76,配种的批次间隔为3周。
关键点:
①后备母猪数量、引种时机和发情控制;
②对技术人员素质要求高:精通配种技术、理解配种目标、擅常产房管理。
六、怎样才能让母猪繁殖周期同步
1.最节省成本的方法就是在一定范围内让母猪同时断乳,这批母猪会在断乳后约5-7天同时发情,如果是三周批次,则此动作每三周执行一次,约经过四个月调整,全场即可调整三周批次生产模式。
2.利用前列腺素(PGF2α)诱导母猪同期分娩,但如预产期范围过大时,并不适合使用此法。但调整后之批次母猪群,如果其中有2头母猪已经生产,剩余待产母猪即可以施打PGF2α,使其整批怀孕母猪群集中分娩,将批次间分娩之仔猪日龄控制在3日龄以内,对整批仔猪后续的饲养会较为顺利。
3.某些猪场可能须准备大量成熟后备母猪扩养或减产母猪群,使每一批次之母猪群达到批次需求目标,逐渐更新繁殖母猪群。所准备之后备母猪应记录发情日期,于批次安排之配种前一周调动后备母猪至不同栏舍,以刺激后备母猪发情。
4.应用四烯雌酮让母猪发情同期化,四烯雌酮是人工合成之类固醇,有类黄体激素(助孕素)之作用,于黄体期间每日添加于饲料中,使母猪延长黄体期,导致滤泡生长发育延迟,直到停药后整个发情周期再重新启动。停药后滤泡激素(FSH)和促性腺激素(GnRH)激增,会刺激滤泡生长,滤泡成熟时,黄体刺激素(LH)增加促使滤泡破裂排卵,一般停药后约5-7天内同时发情排卵。四烯雌酮对于滤泡期FSH及LH之分泌并无法抑制,因此,在滤泡期间口服治疗效果不明显(Chen et al., 2006),欲治疗的母猪应该事先了解其发情周期。一般对于不知发情日期的后备母猪建议连续投药18天,但对于那些已知发情期的后备母猪只需投药10天或14天(见表五),其停药至发情的天数两者效果差异不显著(Borbolla et al., 2006)。实验证实使用四烯雌酮的猪场,其母猪怀孕率比较高,且黄体数目显著增多(Martinat-Bott’e et al., 1995),年产断乳仔猪头数比未使用之猪场多0.69头(表六),每胎断乳仔猪头数约增加0.25头(Meissonnier et al., 2006)。
5.性周期同步化、卵泡发育同步化、排卵同步化的基础上,母猪发情也基本同步化,这样才有条件实现定时输精。在注射G nR H 24小时后进行第1次输精,注射GnR H 后38~40小时后进行第2次输精,发情鉴定和公猪诱情也是必须的,虽然大部分母猪可按程序输精,少部分母猪根据发情鉴定情况调整输精时间。输精时在每份精液中可加入10IU 缩宫素,轻摇3~5次后马上输精。缩宫素能加强子宫和输卵管的收缩,促进有更多的精子更早到达输卵管的壶腹部,可显着提高初产母猪和高温季节母猪的妊娠率。
6.成熟公猪每天暴露在待配母猪群之中15-20分钟,每天2次,对于母猪发情有很大的帮助,了解掌握后备母猪的发情周期,对后续使用药物控制后备母猪加入繁殖猪群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配种后的母猪应尽早于25-35天进行怀孕诊断,以利空胎母猪及早筛选出来进行后续处理。
表五、后备母猪给予不同剂量律期媒停药至发情天数比较
Altrenogest, 5 mL/天
|
停药至发情天数(天)
|
10天(15头)
|
14天(16头)
|
差异
|
|
6.33 ± 1.4
|
6.12 ± 1.1
|
P<0.65
|
开始体重(kg)
|
128 ± 6.65
|
128.8 ± 9.8
|
P<0.99
|
开始日龄(天)
|
230 - 240
|
235 – 242
|
P<0.99
|
(整理自Borbolla et al., 2006)
表六、使用律期媒(Regumate®)之平均生产力比较
|
|
使用律期媒
|
未使用律期媒
|
差异
|
牧场(场)
|
48
|
59
|
|
断乳头数/母猪/年
|
26.21
|
25.52
|
P<0.05
|
总仔数/胎
|
13.8
|
13.6
|
|
断乳头数/胎
|
10.80
|
10.55
|
P<0.05
|
分娩间隔(天)
|
150.6
|
150.9
|
|
(整理自Meissonnier et al., 2006)
|
七、转成三周批次生产猪场后需要考虑事项:
1.三周批生产母猪整个生产周期约为147天,是由断乳后再发情约7天,加上怀孕期115天及哺乳天数25天所构成。将猪场调整为3周批次生产模式之后,整个猪群应做好繁殖记录,收集一段时间后,由平均断乳后再发情天数及怀孕天数总和,对哺乳天数再做修正。
2.批次生产后,为了充分利用保育舍以后之设备,一切作为应以满足保育以后之栏舍为主。
3.注意收集一年中各月份之配种分娩率数据,考虑母猪年更新率,由该时期之配种分娩率决定每批的配种母猪及更新后备母猪头数。
4.在养公猪会因批次生产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而必须减养,且因使用间隔过长而影响精液品质,必须调整使用计划,于非配种周之期间,还是需要将公猪精液采集掉,以维持公猪正常生理。
5.安排更新后备母猪选留计划,可于每批次选拔优良种母猪固定配种数胎,所生产之更新小母猪,于肥育后期选留更新用。
6.将技术人力集中执行配种及分娩助产,确实照顾分娩仔猪,提升活仔率。
7.批次生产后,每批猪只抗体水平稳定,可做血清学定期监控计划,疾病清除计划较能实施成功。
8.利用更新后备母猪计划,选拔出整齐度一致之种猪,再给予稳定整齐之种公猪精液,则可生产整齐度一致之肉猪,肉猪整齐度生产计划在批次生产系统中是绝对必要的,将可以使猪舍达到完全利用。
结论
批次生产配合上述控制方法,可大幅改善猪场保育和育肥阶段之育成率。
表四.山东某猪场使用定时输精程序的试验结果
|
发情
|
受胎
|
返情
|
空胎
|
|
头数
|
发情率
|
头数
|
受胎率
|
头数
|
返情率
|
头数
|
空胎率
|
正常发情
|
63
|
|
57
|
90.5%
|
6
|
9.5%
|
|
|
无
发情直接配种
|
6
|
|
3
|
50%
|
|
|
3
|
50%
|
合计
|
69
|
91.3%
|
60
|
87%
|
6
|
8.7%
|
3
|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