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批次化生产 > 正文

三生精准批次化:提高繁殖效率,助力防非复产

来源:猪场动力网 2019-10-23 11:45:00| 查看:

 

早在40多年前,批次化生产就已经以一种简单、高效管理的方式在欧洲开始被采用了。

直到2000年左右,北美的兽医为预防疾病采取了特别多的方法但仍未能清除蓝耳病毒,直到后来开始尝试使用大周批次的生产方式后发现效果很好。尽管一些猪场还是呈现蓝耳阳性,但经过转做四周批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临床的发病率、死亡率,使得猪群的生产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然而这种方法不仅在蓝耳病的控制上有效,在PED的防控上同样有效。此后,但凡是猪群有健康问题的猪场,北美的兽医们都会开始考虑转做大周批的方式进行养猪生产,宁波三生养殖事业部总监杨远荣正向排座在展台前及直播间的观众讲述着批次化生产的发展历程。 

三生展位现场

2019年10月19日下午13:00整,李曼大会宁波三生D5展位上人流涌动,掌声连连。宁波三生以“三生精准批次化,提高繁殖效率,助力防非复产”为主题邀请了三位专家进行系列精彩内容讲座,此次讲座由猪场动力网进行线上同步直播,吸引了数万行业人士围观。

宁波三生养殖事业部总监杨远荣

在动物繁殖领域,宁波三生已经深耕了六十余载了。杨远荣总监表示:三生精准批次化生产不仅在其它疫病防控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对于目前盛行的非洲猪瘟防控也同样是“有力武器”。

批次化生产不但能够降低与场外猪只接触风险,还能降低场内猪群间的接触风险及批次间疾病感染风险。以不同生产模式下卖猪频次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对比为例(假如一次卖猪感染风险为0.5%):连续性生产模式下,一次卖猪感染疫病的概率为0.5%,卖猪频率为7天/次,则年卖猪次数为52次,那么感染疫病概率即为24.93%;如卖猪频率为10天/次,则年卖猪次数为36.5次,疫病感染概率即为16.72%;如果使用三周批进行生产,卖猪频率减少为21天/次,则年卖猪次数为17.3次,那疫病感染概率即降为8.31%……,如使用4周批或者5周批次生产,那么猪场感染疫病的风险将降至5.08%,可见其降低风险能力。

除此之外,批次化生产不仅能够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降低养殖成本,还具有提升猪场整体效益、促进猪场更为标准化、流程化、简单化的管理,完全可以用来作为非瘟特殊时期猪场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安徽科技大学闻爱友教授

“规模猪场养猪疫病风险巨大、养猪成本提高、饲养管理模式改变等都是非瘟常态化后,生猪产业未来3-5年养猪生产将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而这系列变化将使得猪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且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安徽科技大学闻爱友教授说到,未来的3-5年是全产业链合力抗非的几年。

生猪去产能力度逐月加大,虽有说法表示明年生猪将逐步恢复,但在闻爱友教授看来,明年就能恢复的说法可能过于乐观,“当下复产仍面临猪场对非洲猪瘟感染风险认识不足、内部清除病毒不彻底、复养工作不系统、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设施、种源缺乏等系列问题存在,这将会导致复养成功率极低。

闻爱友教授表示,基于现形势下的生猪市场情况,相比传统的连续生产模式,精准批次化模式在猪场管理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更为有利的因素,这种模式1、有利于均衡、有序、满负荷的生产管理,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波动及其它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2、有利于改善母猪发情配种率;3、有利于增加母猪产仔数和断乳数;4、有利于有效减少夏季繁殖问题;5、有利于缩短全群母猪的年非生产天数;5、有利于猪场内外部生物安全防控;6、有利于优化管理、提高人员效率。

宁波三生养殖事业部经理崔贞亮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能繁母猪存栏断崖式下跌,种源严重不足且调运引种困难,再加上三元育肥母猪作为配种目标用于繁殖等情况,母猪繁殖问题如何解决?宁波三生养殖事业部经理崔贞亮给出了针对于育肥母猪(三元母猪)常态化入群、大日龄后备/育肥母猪入群、异常母猪最大化利用、夏天高温季节提高母猪产能、母猪二胎综合征等的五项操作方案,致力于解决不同情况下的母猪繁殖问题。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