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化生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当时欧洲养殖规模较小,以50-500头为主,最早使用批次化生产是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管理措施,做到批次配种、批次产仔和批次销售。随后,由于猪场蓝耳病(PRRS)和流行性腹泻(PED)等疾病的流行,北美等一些国家也开始采用批次化生产作为一种健康控制手段。
经过猪场的多年实践表明,批次化生产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疾病的传播,还能够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
01 批次化生产介绍
母猪批次化生产要求把所有母猪在一个繁殖周期内分成组,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集中配种、分娩和断奶,使猪场所有的母猪在繁殖周期的基础上进行循环生产。批次化生产改变了原有的每天断奶、配种和分娩的连续生产模式,极大的提高场内的生物安全、人工效率和猪群健康度,降低栏舍成本。目前最常用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包括1周批、2周批、3周批、4周批和5周批等,也有12天批、16天批和18天批等的特殊批次。每一种模式对应的繁殖周期和哺乳期都略有不同。(表1)。
猪场在选择批次化生产的时候,在栏舍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根据现有的产房栋数与产床数和定位栏数量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猪场的批次化生产模式。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批次化生产目标,建设相应的产房栋数与产床数和定位栏数量。每个批次化生化模式所需要的产床和定位栏的数量都略有不同(表2)。
目前批次生产管理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然而不同的生产模式存在这较大的区别,一项研究调查显示,不同规模的猪场都会选择不同的批次化生产模式,有些是为了节约劳动力、有些是为了环保、还有些是为了提高栏舍等设施的利用效率和繁殖效率。无论如何,每种批次化生产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猪场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表3)。
定时输精技术
定时输精技术包括简式定时输精和精准定时输精,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促性腺激素以及查情。简式定时输精是通过后备母猪饲喂烯丙孕素和经产母猪同期断奶的方式,其关键点是必须进行发情鉴定,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对猪场管理和操作人员要求非常高。反之,精准定时输精是不需要发情鉴定即可定时输精。这种模式的定时输精主要在德国和东欧各国等国家应用,近些年在我国也有很多猪场在应用,但仍不是很成熟,使用效果波动较大,其原因主要与猪场的管理、猪群的健康以及促性腺激素的质量有很大关系。精准定时输精不需要进行发情鉴定,操作简单、执行力强。
同期分娩技术
由于每个母猪体况不一样,妊娠期会有所不同。为了保证母猪能够同步断奶、仔猪的整齐度更高,批次化生产中需要采用同期分娩技术。在实施同期分娩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猪场母猪的平均妊娠期,在妊娠期前一天早上进行同期分娩处理,常用于的激素包括氯前列醇钠和缩宫素。同期处理的时间不能提前预产期的两天,否则会导致弱仔数偏多,仔猪存活率低等问题。
05 总结
批次化模式在国外应用非常成熟,但是我国推广多年,效果时好时坏,有些猪场成功由连续式生产到批次化生产的转型,生产效益也有显著提升,然而有些猪场在使用批次化过程中,生产成绩不升返降。究其原因,跟猪场的管理、执行力和猪群健康有很大关系。实践表明,对于管理水平较好的猪场,猪群健康度高,批次化生产成绩越好,反之越差。因此猪场可根据自身情况,包括后备母猪初情期管理、后备母猪利用率、经产母猪断奶后7天内发情率等指标,以及猪群健康度和猪场员工的执行力等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