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系统防非 科学复产”进程,第五届国际畜牧业创新论坛(IAHI)将于7月2日~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本次论坛以聚焦非瘟防控、复养复产、生物安全批次化管理、营养管理等养猪业的热议话题给大家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内容盛宴。
论坛邀请了全国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协作组副组长翁士乔老师现场授课,为大家带来《非瘟背景下的猪场设计及批次生产》的相关课题。应组委会的邀请,爱猪网对翁老师进行了独家专访。
“我国在非瘟背景下,要求养猪场户密度大幅降低,同时在高猪价的刺激下,养猪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将快速推进,未来3年前10大养猪集团出栏量将达到我国总量的一半。”全国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协作组副组长、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三生)常务副总经理翁士乔在接受爱猪网采访时告诉记者,“美国养猪业产业化用20年(1980-2000年)走完的历程(养殖场从65万家下降到7万家),预计中国只会用5年(2019-2023年),养猪业进入微利时代也会快速到来,养猪业充分竞争的环境将会来临,出路将是效率导向和疫病防控导向型的批次化生产。”
母猪批次化生产,其实应该说从它诞生以来,现在应该其实有很多年了,这个技术在国外应用,尤其是在德国应用已经好多年,那么在我们国家,也就是可能最近十多年在开始应用。为什么最近十多年行业的养猪企业纷纷重视并使用母猪批次化生产,比如温氏、牧原、新希望等大型养猪企业这两年也正在大规模推广应用?
翁老师告诉爱猪网记者,批次化生产模式的优势之一是充分利用产床,使猪场的年产胎数达提高。据爱猪网从行业了解到,目前,宁波三生后备母猪的推广量已达500万头份,母猪定时输精推广量已达400万头份。母猪的批次化生产之所以成为规模化养猪企业必用生产模式,其本质上是产业结构所催生养猪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效率至上新需求的出现。
▨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模式的本质
什么叫精准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翁老师表示,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按照计划组织母猪批次生产,提升母猪群体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从精准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关键词,即生物技术。养猪产业和传统工业化产业的一大不同就是养猪产业是生物化的生产线,受各种因素限制,具有不可控性。
什么叫生物化的生产线呢?就是猪场中的母猪,我们也把母猪称为生物工厂,而这条生产线效率的提升,恰恰需要的是生物技术。宁波三生的精准母猪生产批次化的管理模式,其实就是优化提升养猪企业中“生物工厂”效率的一套解决方案,其本质是减少不利因素对母猪生产的影响,实现母猪生产的可控性。翁老师在接受爱猪网采访时也曾说,通过批次化生产模式能够提升养殖场生产效率和健康获益,已经是全球养猪界的共识。
左滑查看批次化四大优势
▨ 母猪生产批次化提升猪场效率的表现
对于大型养猪企业来说,效率是猪场运营的生命线。目前我国的猪价仅受供求关系波动,还没有竞争的概念,3年后当10大养猪集团出栏量将达到我国总量一半的时候,竞争时代才会到来,猪场效率才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能提升猪场效率的技术则必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需求点,其中母猪生产批次生产则重在提升猪场在生物化生产线上的可控性和效率。
然后,如此好的新技术,新模式但在行业的推动过程中仍有一些难度,对此翁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对批次化生产持否定态度的人实际对批次生产没有很好的了解,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养猪场因地理环境因素(热应激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疫病复杂、设备设施落后、管理粗放等,要实行批次化生产难;采用精准批次化生产需要有较多的药品支出,但收益预期不确定或无信心;因我国受猪周期的影响,猪价大起大落,造成养猪业对新技术不敏感。”
母猪生产批次化的一大特点就是把以前不间断的这种连续的生产模式改为通过现有的生物技术的科学方法调控,实现在集中时间段内完成生产的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工人有时间进行间断性的休息,便于提高人均效能,也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减少疾病的传播。比如说三周一个批次,中间都有间隔时间,而这个时间可以用来集中对猪舍进行消毒等等这种处理,就可以很好地提高疾病的防控,有效地减少疾病,然后提高猪的健康水平,也可以改善猪场效益。
▨ 如何高效实施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
虽然母猪生产批次化是未来趋势性的技术模式,而且已经成为全球养猪行业的共识,但在前期推广上,仍需要理念的普及。对此,翁老师介绍,精准母猪生产批次化的核心是母猪繁殖调控技术,在前期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全国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协作组,协作组开展了德国考察培训、国内交流培训等活动;争取了科技部的支持,开展母猪繁殖调控技术和相关新药研发;同时宁波三生公司还开展了大量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技术研讨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据爱猪网了解,5年来,宁波三生公司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共支出3500万元。
有了理念和技术研发的推广,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的应用。对此,翁老师告诉记者,在繁殖性能的提高方面,养猪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后备母猪培育管理。从饲料配方、霉菌毒素控制、生长速度控制、诱情管理、环境调控、免疫优化等方面着手,确保入群后备母猪在215日龄前有一个能观察到的性周期,以提高后备母猪利用率和窝产仔数,也减少二胎综合症的发病率;
二、加强妊娠母猪管理。从饲料配方、霉菌毒素控制、饲喂模式优化、体况管理、环境调控等方面着手,提高窝产健仔数水平,增加初生窝重,减少产房相关综合症的发病率;
三、加强产房母猪管理。从饲料配方、霉菌毒素控制、增加饲喂量、抗应激、产程管理、环境调控等方面着手,提高断奶仔猪数和窝重,提高后续断奶后母猪发情率;
四、加强配种母猪管理。从饲料配方、霉菌毒素控制、添加葡萄糖、诱情、抗应激、发情检定和适时配种、返情检出、环境调控等方面着手,提高后备和经产母猪的利用率和窝产仔数;
五、采用后备和经产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可以部分弥补管理不足带来的繁殖问题,提高母猪利用率和利用的稳定性,提高窝产仔数。
从以上五个方面管理的优化,结合母猪生产批次化的技术,可进一步实现“生物工厂”的可控性。翁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母猪生产批次化模式具体有以下4个方面的优势:
一、通过后备母猪补充计划,达到生产均衡,批产胎数可控,每头母猪年产胎数约2.4-2.5胎,可解决多生的问题。
二、批次生产具有良好内部生物安全优势。a.母猪、保育和育肥的分群管理,确保猪群免疫状态一致性;b.全进全出,确保批与批之间的清洁消毒干燥间隔;c.母猪年更新率可控,在35~45%,减少抵抗力差的母猪比例,提高全群的健康水平,解决少死的问题。
三、批仔猪平均日龄差小,为精准营养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提高生长速度,解决快长的问题。
四、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也为合理安排员工休假创造条件,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因此,在非瘟背景下,国内养猪场户密度大幅降低,同时在高猪价的刺激下,养猪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势必会快速推进,未来生猪出栏量大多会集中在规模化大集团,当非瘟得到有效控制时,养猪业将很快进入微利时代,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效率导向和疫病防控导向型的批次化生产将成为猪场生存的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