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系统防非 科学复产”进程,2020年(第五届)国际
畜牧业创新论坛(IAHI)将于7月2日—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本次论坛以聚焦非瘟防控、复养复产、生物安全批次化管理、营养管理等养猪业的热议话题给大家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内容盛宴。
论坛邀请了四川农业大学副研究员林燕博士现场授课,为大家带来《批次生产模式下的精准营养》的相关课题。应组委会的邀请,爱猪网对林老师进行了独家专访。
对于批次生产
技术来说,它最大的特点是把以前不间断的连续的生产模式改为通过现有的科学
技术,把生产转变为在集中时间内完成。比方说,以前是每天都有可能出现有母猪断奶的情况,或者出现每天母猪一发情我们就配种,或者是有分娩的这种现象。
▽
母猪生产的批次化不仅仅是一套以生产和服务组成的解决方案,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猪场的生产管理甚至整个猪场的管理体系。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也在解决养猪企业逐渐规模化后的痛点问题,即猪场的效率。对此,四川农业大学副研究员林燕老师在接受爱猪网专访时曾说:“通过批次化生产,可将处于不同繁殖周期的母猪都调整至处于相同的繁殖周期。比如说让母猪都处于后备期、妊娠期或泌乳期,这样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方案,相对来讲会实现更大效率的提升。”
同时,在所有养猪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难方面,批次化生产的模式也能给养猪企业带来改善。林老师向爱猪网记者介绍:“这种生产模式是将原有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模式,即每天都有断奶、配种及分娩的工作,改为在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生产工作,让工人有时间进行间断性的休息。对工人来说,他们的工作量安排相对可控和合理,可避免出现过劳或者是过于清闲的时间,对工人而言福利提高了。”
另外,非洲猪瘟后,所有养猪企业的共同命题就是如何提高生物安全的级别,而批次化生产在生产上所表现出来的“全进全出”,从某种程度上对猪场的生物安全有更为积极的帮助。“从猪场或者是猪本身来讲,因为批次化生产中间可以有一些时间间隔,比如说三周批或者四周批,这个时间可以用来集中对猪舍进行消毒等处理,就可以很好地提高疾病防控”。
(以下内容为爱猪网独家采访)
01Q:随着猪场规模化的发展,批次生产越来越得到行业的认可,请您给我们普及一下批次化生产的优点
林燕:母猪生产批次化这项
技术很多年前就诞生了,尤其在德国,这项
技术已经应用了好多年。但就中国来讲,这项
技术也就是最近十多年才开始应用。这项
技术的特点是通过现有的科学
技术把以前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模式转变为在集中时间内完成。比如,以前是每天都可能出现母猪发情、配种、分娩和断奶的情况。但现在针对这个现象,通过批次化生产可以把以前不可控的、时间相对零散的生产管理方式转变为有计划的、可控的、时间相对集中的方式完成。
另外,这种
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模式还有一个变革性的特点,就是可真正实现“全进全出”,可把栏舍彻底清空,然后进行全面消毒。比如说我们的三周批或者四周批,每批次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而这个时间可以用来集中对猪舍进行消毒等,有利于猪场疾病的防控,提高猪的健康水平。特别在非洲猪瘟常态下,这种生产模式可以提高猪场生物安全的水平,可以很好地减少疾病的传播。
02Q:从营养的角度来说,批次化生产对于猪场生产管理者来说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林燕:营养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猪群获得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一个重要的保障。批次化生产和精准营养之间并不矛盾,或者说不管是采用批次化生产还是采用原来的连续性生产,养猪企业都需要通过合理的营养措施来保障母猪的高效繁殖性能。
不过,从猪场的生产本身来讲,批次化生产有它的优势。所以,当你的猪场的生产模式发生改变,切换成批次化生产模式时,怎么样保障合理的母猪营养,是猪场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不同的生产模式下,猪群所配套的营养方案和饲喂策略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就是两者的关系。
03Q:批次化生产分为精准式和简式两种,请您介绍一下两种模式有哪些差异?
林燕: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分为精准式和简式两种。最早,我们更习惯简式的生产模式,简式生产模式是通过对后备母猪饲喂烯丙孕素和经产母猪同期断奶的方式来达到性周期同步化的目的,采用这种方式,不需要使用促性腺激素进行处理。
这种方式的特点就是必须进行发情鉴定,在实施过程中,对猪场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过这种方式后期不需要用促性腺激素来
技术处理。所以,简式生产模式从成本、操作层面上对猪场操作人员相对要轻松一点。
但是这种模式需要观察猪是否发情,因为现在的猪种尤其是外
种猪,发情表现不明显。所以,可能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猪只的人员来说,可能最开始有时候会漏掉,或者是没有观察到猪本身发情了。
而精准批次化生产主要依靠促性腺激素来控制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它不需要进行发情鉴定,就可以定时输精。所以,这种模式相对比较简单,不管有没有发情,都按照操作定时输精。
因此,这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企业可根据自身
技术人才的储备及劳动力等各方面的配备来选择,只要运用得好,都可以提高
种猪繁殖效率。
04Q:想要完成批次化生产,就需要借助激素来控制母猪的发情时间,对做精准营养的猪场来说,会不会有影响?
林燕:我觉得批次化生产和精准营养在养猪生产中是相辅相成的,对猪场来说是两个重要的抓手。可以说,批次化生产的应用为精准营养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舞台。母猪有繁殖周期,通过批次化生产可以将不同繁殖周期的母猪调整为同一个繁殖周期,比如说是后备母猪都处于后备期,妊娠母猪都处于妊娠期,泌乳母猪都处于泌乳期。这样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方案,相对来说会实现更大效率的提升。
因此,批次化生产作为精准营养实施的基础,能有效地保证母猪群体的健康。但批次化生产中不同的母猪也存在体况差异,母猪健康状况可能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营养的方式进行有效调控。所以,我认为精准营养的实施是批次化生产实现它最高效益的重要保障,它们都是养猪生产中两个重要的抓手,两手一起抓,这样才能做得更好。
05Q:批次化生产会不会受禁抗的影响?
林燕:因为批次化生产的管理手段,从生物安全的角度看,有助于禁抗的实施和改善,对禁抗有一些帮助。通过批次化生产整个圈舍“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有利于养殖场的生产管理,同时为环境的清理和消毒提供充足时间,尤其是环控方面,留了很多时间进行操控。所以说,批次化生产对于禁抗有一些帮助。
06Q:要实施批次化生产则需要猪群的健康,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您觉得通过什么样的营养方式可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林燕: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举个例子,比如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提倡大家一定要在家里吃好睡好,那么吃好睡好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因为最终战胜疾病的,无论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大多要靠自身的免疫力才能更好战胜疾病。所以说在营养上,就会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在猪上,以陈代文教授为首的生猪营养团队在仔猪和生长育肥这方面,在2006年就已经开创性地提出了猪的抗病营养理论,到现在有10多年的研究了。在这方面已经形成相当多的成果,通过营养、饲料以及饲喂
技术等方面,可以大大提升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抗病能力。在仔猪和育肥猪,以及在禁抗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好的
技术储备。
在
种猪方面,以吴德教授为首的
种猪营养团队一直在做深度的研究,我是团队成员之一。在这个团队里面,我们在
种猪方面(包括母猪和公猪)开展了很多年的研究,也形成了
种猪的系统营养理论和应用
技术,包括
种猪的一些抗病营养研究,现在也找到了一些提升
种猪健康和免疫力的关键
技术。
07Q:从您的角度,您认为饲料营养未来研究方向是什么?
林燕:我们研究的重点从猪的角度来讲,一个是主体在仔猪,基于禁抗展开研究,另一个是
种猪,就是
种猪的免疫力,因为非瘟暴发后,对
种猪的威胁非常大,提升
种猪免疫力是行业共识。现在来看,受非瘟的影响,
种猪数量是不够的,所以提升
种猪繁殖效率的营养关键
技术,尤其是肠道营养,肠道健康这方面的营养以及碳水化合物营养等,都是未来的方向。从猪群健康来说,我觉得提升猪群整体的免疫力,应对非瘟常态化的抗病营养也是一个研究方向。
当然,对于抗生素方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在前期已经做了很多相关研究,现在也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更好更高效的替抗营养
技术体系。当然,这里面还包括饲料的加工
技术体系,营养管理
技术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