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从业者注重科学化的管理,通过不断升级改良育种,对饲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实现高效化的养殖过程。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企业逐渐规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向着生产批次化的管理方式转变,这不仅仅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更能帮助养殖场做好节约劳动成本及高效管理的工作。文章将对母猪批次化管理猪场生产实践的内容进行分析,旨在为行业同仁提供有效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母猪;批次化管理;猪场生产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的产生,就是为了提高整体养殖过程中的繁殖与生产水平,利用生物
技术,对同批次的母猪进行配种与分娩,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养殖管理方法,其有效实施可以减少猪场生产过程中疫情的发生;通过对猪场进行清洗、消毒、干燥等操作,做好猪场的生产管控工作,能够减少因问题母猪对其他健康母猪的影响,保护猪群的全面健康,从而为猪场的生产节省更多开支,提高猪场效益。
1 母猪批次化管理概述
批次化管理这一词最早诞生在工业生产管理之中,后期被各种畜牧养殖业所引用,母猪批次化管理是指将母猪分为相同数量的小组(批次),每一组需要按照科学的规划进行生产管理,按照批次化管理模式将原有的生产模式改善成为间隔分明,且具备一定规则的生产管理模式。严格来说,母猪生产批次化就是利用定时输精、同步发情等生物
技术,根据母猪群规模按计划分群并组织批次生产,是一种母猪繁殖的高效管理体系。批次化生产的优点是年产胎数可控,生产均匀,按照每批次的时间间隔,批次化管理一般分为1、2、3、4、5周批次生产。综上所述,不难理解批次化管理就是将传统的饲养方式进行流程化的管理,通过一系列生物
技术手段,使若干头母猪组成的一群母猪在同一时间段完成发情、排卵、分娩等事情,使母猪群进入同一生产节奏。批次化生产方式,从母猪生产到繁育进行全进全出的高效化管控,使生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2 母猪批次化生产的优势
2.1 生产管理更加规范,
技术含量更高
相较于传统的养殖场而言,使用母猪批次化生产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与
技术含量,以解决猪场生产过程中的不稳定、管理难等问题,有利于猪场制定均衡的生产管理计划,并有效地实施,使现有的设施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产能最大化。同时,通过对母猪施行批次化管理,可以有效保障母猪的全进全出,防止不同母猪在饲养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性疾病的情况,防瘟控瘟,避免交叉传染。批次化管理能有效阻断瘟疫的传播,提升猪场饲养的安全性,提升母猪产仔数。当然,采用批次化管理的猪场的基础是需要具备一定数量的母猪,批次化生产并不适用于小型的散户使用,多数运用在大型的猪场之中。
2.2 减少猪群的管理难度
在进行母猪批次化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人工干预的方式使母猪同期发情,强化对猪群实行统一管理,这样便可以降低猪群管理的难度。还可以在闲暇时间,对猪场的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管理过程中出现过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猪场的温度与栏舍内的通风情况,根据猪群的大小调整温度与通风设置。根据不同批次猪群的体重,给予母猪提供精准的营养配方,促进营养物质的全面吸收,以达到精准饲养的目的。还可以对
种猪进行适当的营养补给,确保后续胎龄的稳定性,为提高猪场整体饲养效率作足准备工作。
2.3 便于防疫和消毒工作的进行
通过对母猪进行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以对猪群现有的健康状况进行预估,继而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药物使用量,变相降低猪场的防疫成本。同时,在饲养的过程中可以提升饲料的转化率,对饲养的母猪实行全进全出方案,对出栏的猪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对猪场的硬件进行维护,实现猪场的全面净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当猪场内仅剩同一批次的猪群时,可以对该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提升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防止因个别母猪发生疾病而干扰到整个猪群的健康。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猪场员工的休假安排,防止不同的工作内容堆积,加重工作任务。
2.4 便于管理仔猪
猪场进行批次化生产要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及工作时间,保证将一定的精力分配在配种及分娩工作上,其他的时间,可以投放在其他方面,如仔猪的管理方面。在一些猪场的产房中,会出现母猪带仔能力弱,及产奶不足的情况,然而采用批次化管理可以对仔猪进行寄养,并要求工作人员对其饮用的水源、饲料等都重点监管,这样便可以确保该批仔猪生长的整体化。还可以根据猪场现有的配置,完善猪舍的构建工作,对仔猪生长进行统一的规划,提高栏舍的利用效率,强化管理的整齐性。
3 母猪批次化生产的几种类型
母猪的批次化管理
技术可以按照不同批次的周期进行管理工作,可将批次化管理分为1、2、3、4、5周批次生产。其中,1周批次生产的方案适用于大型的猪场,这一模式对于猪场工作人员要求较高,需要通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满足母猪的批次化生产的需求,所以要做好工作人员的管理、分配工作,要有灵活调整工人工作的机制,保证猪场的高效化生产。2周批次生产的方案适用于工作计划安排较强、追求高效的猪场,可以利用猪场中的能源设备,但也会因为这样的安置导致哺乳期的母猪不易入群,无法完善后续的统一管理。因此,可能会导致在导入批次化生产的前期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合群时,部分经产母猪非生产天数增加,此时便需要通过投喂烯丙孕素进行调整母猪情期,也可通过改变产房哺乳天数来调整母猪情期。3周批次生产的方案适用于空栏时间较长的猪场,因为发情的母猪会被调整到新一批的批次化管理中,这样一来就需要重新调整工作计划,改进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选择该方案对于公猪的要求也会有所提高。4~5周批次生产的方案适用于产能利用率较高的小规模的猪场。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猪场的规模与饲养条件,选择合适的批次进行生产。如:某猪场按照3周以上批次生产,可以保证产房一周时间内没有猪只,这能够使产房的消毒工作进行得更加彻底。整体的批次化规模不需要过于庞大,约在1000头母猪即可,母猪的分娩需要更多的产房和定位栏。新建的猪场假如定好批次化生产的周期,可以直接将后备母猪分批导入,直接实现批次化生产。而连续生产的老场因为每周都有仔猪出生,则需要借助生物
技术进行调整。
4 注意事项
在母猪批次化生产的过程中,流程执行对猪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首先,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在招聘初期就应做好人员素质的培养。其次,在进行母猪批次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生物
技术对母猪进行发情、诱情的鉴定,所以在整体饲养过程中,对于配种
技术是有一定要求的,需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
技术的衡量。在配种前,应做好生产计划工作,掌握母猪发情的全面
技术处理工作,甚至需要通过定时的方式完成输精
技术的处理工作。利用人工授精
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猪场的批次安排,使用质量良好的公猪精液,以满足配种需求。批次化生产的实施,对设备的要求也很高,要做好有关智能系统的设置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对设备造成干扰。还要实时掌握设备所获取的数据内容,全方位了解相关数据,及时掌握不同批次母猪的生产管理情况。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对猪场的影响,如:疫病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对配种及分娩率的影响;要及时调整分娩床舍、调整下游猪群的数量以及设置新的猪舍等,以提升母猪的分娩率。最后,针对不适合生产模式的
种猪,应及时做好淘汰工作,并及时填补空缺,补足后备的猪群。
5 结语
综上所述,母猪批次化管理的使用,在猪场生产实践中具有强化规范管理及提升养殖水平的作用,所以有关猪场应做好该内容的学习,重视母猪批次化管理
技术的应用,以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水平要求自己,实现养殖场的健康管理,提高猪场效益。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21年第6期“主题策划”栏目:P38-40(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