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猪批次化生产,与常规生产有什么不同?
概念:
批次生产是利用生物技术,经产母猪根据批与批的间隔进行分群,同时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实现同批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是一种母猪生产的高效、可控的管理体系。通过精准批次化生产,最终实现养殖工业化的转变。
在实际生产中,如图1所示一种状态,由连续难以分割状态的猪群,人为分为若干个群体,每个群体生产状态一致,利于批量针对性的管理。
特点:
1)同一批母猪在同时间段(2-3天内)完成配种、分娩、转群等主要直接生产相关的工作;
2)各批次群体数量相当,在生产周期(母猪从断奶,经过配种、妊娠、分娩哺乳,到再断奶整个过程,大约140-147天)中均匀分配,且时间间隔相等。
图1:连续生产方式到批次生产不同生产方式
如何做到这种精准化的分群,且群体内猪群生产状态一致呢?
这就需要用到上面定义中所说的生物学技术,它的技术核心包括定时输精技术和分娩同步化技术。
如图2所示,定时输精技术,让所需要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经过性周期同步,卵泡发育同步,排卵同步,配种同步,最终实现分娩同步,再通过经产猪的统一断奶和后备猪的有序补充进入正常均衡循环生产。
这一过程的转变也使猪场生产方式由被动(猪发情-输精-分娩-断奶,发情头数和时间点不可控)变为主动(计划要多少猪在什么时候发情-性周期同步等-统一输精-同步分娩-同步断奶-仔猪同步出栏等),做到真正可控管理,整个过程性周期同步化是开端。
图2:批次生产核心技术
定时输精技术原理是什么,如何做到精准调控?
在介绍定时输精技术原理前,需要先了解母猪正常性周期过程中体内生殖激素的变化,母猪在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门脉系统作用于垂体前叶,腺垂体释放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在卵泡前期最主要的是FSH作用,促进卵泡的发育。
随着FSH量的增加,母猪体内雌激素会增加,雌激素作用是让母猪有外在发情症状及表现。随着雌激素的增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方式会发生改变,会变成频率降低,含量增加的模式,此时垂体分泌会以LH为主,作用是促进卵泡的成熟和排出,当达到促黄体峰时就发生排卵。
这时候就会有两种可能,如果进行人工输精,且成功受孕,母猪会进入妊娠期,妊娠期的母猪会产生孕酮,维持母猪妊娠状态。如果排卵后未进行人工输精或人工授精失败,这时排卵的出血点会形成血体,最后形成黄体,母猪进入约14天的黄体期,然后开始下一个情期循环。如图3所示:
图3:母猪性周期过程体内各激素调解过程
上图是母猪自然状态下性周期调整过程体内激素变化的情况,定时输精技术主要原理是基于母猪体内激素的变化进行人为干预,加强某类激素的作用,进行调解,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状态。
首先,在图中⑴阶段通过饲喂孕力宝(烯丙孕素)延长黄体期,让群体内母猪性周期同步处于发情间期,即性周期同步化;
其次,在图中⑵阶段通过艾力生(血促性素)的注射(异常母猪需在血促前24小时注射氯前)使所有母猪同步启动卵泡发育,实现卵泡发育同步化;
再次,在图中⑶阶段通过生源(戈那瑞林)的注射,使群体内母猪卵泡同步成熟并排卵,实现排卵同步化。最后再进行配种同步的定时操作,实现配种同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