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对卫生的要求较高,如不允许产床上有母猪粪便,母猪拉粪后随拉随清,仔猪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并用消毒药水定期擦、刷,有的猪场每天不定时用高锰酸甲水擦洗母猪乳房,有的猪场定时擦洗产床床面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注意卫生不仅是产床上,也要保持地面和保温箱内的干净卫生,还要注意使用工具的卫生等。
11、小猪吃无效或奶水不足的乳头
母猪的乳头产奶量不同,有的产奶多,有的产奶少,有时还出现部分奶头无奶的现象。这样,一些体弱的仔猪和新近寄养的仔猪往往不能占有好奶头,长时间下来,就出现营养不良,易患病,最后形成僵猪甚至死亡。
仔猪吃奶不足有以下表现:⑴ 长时间拱母猪奶头。⑵ 身体瘦弱,腹部塌陷。⑶ 在别的仔猪睡觉时,这些仔猪或在箱外转。 ⑷ 吃奶时,仔猪前后转游。
12 、两个小猪争一个奶头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仔猪都有一个固定的乳头。但有时也出现两个仔猪共吃一个乳头的情况。有时是因为仔猪数多于有效乳头,有时是因为被寄养的仔猪无法找到合适的乳头,也有时是强壮的仔猪在吃完自家乳头的奶后,去抢吃其它猪的乳头。如果出现两个猪争一个奶头的情况,必然会出现一头仔猪因吃奶不足而变弱,最后成为僵猪。所以,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旦发现后应及时通过寄养等措施,以防弱猪的出现。
13、初生前三天护理不够
许多产仔舍饲养员都有这样的体会,产后前三天是仔猪死亡最高的时期,另外,以后出现的弱仔或死亡也和前三天护理不够有关。因为前三天仔猪除要适应母体外环境外,还要受温度、初乳、吃奶量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照顾不周,会出现压死、冻死、饿死或生病现象。前三天的护理措施包括:及早吃初乳,固定奶头,定时吃奶,创造舒适小气候,防压等。
一些猪场在产后前三天采用定时吃奶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仔猪压死或吃奶不足现象。具体操作是定时喂奶,白天一小时一次,晚上一小时一次,吃奶时有人观察护理,吃奶结束后将仔猪进保温箱内,这样可以保证每一头仔猪都能吃上足够的奶水。这样做看似多花费了人力,但其效果是值得的。
14、剪牙剪烂牙根
剪牙如果太靠根部或剪牙时间推后,常会出现剪牙不齐的情况,容易造成病原菌繁殖,最后导致牙龈肿胀甚至溃烂,影响仔猪吃料,也是引起仔猪渗出性皮炎和链球菌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剪牙要注意两点,一要早,最好生后马上剪牙;二不能太靠根部,剪去二分之一即可。弱仔可不剪牙。
15 、断奶过急,仔猪断奶后应激过大
断奶不当,是造成仔猪断奶后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提出分散应激的办法解决仔猪断奶难题:一是给仔猪一种容易消化的教槽饲料,二是在断奶时仔猪仍保持在原圈饲养,三是母猪走后及时将温度提高三到五℃,四是尽可能不给仔猪其它的应激如抓猪、打疫苗等。让仔猪的应激减小或分散开出现,是保证仔猪顺利断奶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