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母猪繁殖管理工作, 提高其产仔成活率,是实现母猪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很多养殖场(户)在母猪的繁殖饲养过程中,由于技术及设施水平较低,使产仔率及成活率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挫伤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这篇文章总结了冬季母猪饲养关键技术,有利于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1、加强妊娠后期饲养管理,提高仔猪初生重
研究表明,胚胎到妊娠80 d以后,才开始迅速发育,至110 d完全成熟。而仔猪初生重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仔猪出生后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初生重差50g,断乳重差500g,出栏重差5kg”是长期养殖实践的总结。
所以,为了促进胎儿快速发育,提高初生重,保证母猪泌乳期的营养储备,在母猪妊娠80 d后,需要增加饲料的质与量。原料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富含钙质、蛋白质及脂肪的饲料。在妊娠后期,日供饲料量应视其个体体重及体况增加到3.0~3.5 kg,并且在饲料中添加1%的牲命1号,可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2、适当应用激素制剂,诱发母猪白天产仔
生产实践中, 70%以上母猪在晚上产仔。晚上产仔在管理上有许多困难,不少养殖户因管理不善而导致仔猪伤残过半。如果母猪能在白天产仔, 既便于监控管理,又易于提高舍内温度,对提高仔猪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氯前列烯醇是前列腺素F2d类似物,具有强烈溶解黄体作用,同时兴奋母畜子宫,舒张宫颈肌肉, 对诱导母猪产仔成功率达95%以上。试验证明,在早晨08:00左右肌注此制剂0.05~0.10 mg,可于第2天中午12:00时左右分娩, 无明显毒副作用。
3、及早控制常发疾病, 确保母仔健康发育
产后恶露不尽,是母猪产后厌食或产后无乳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之一。预防和及早控制产道炎症,是产仔母猪管理中的首要工作。
具体做法:产仔结束或开始排胎衣时,肌注恩诺沙星注射液+阿莫西林粉针,氨基比林15-20 mL, 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早吃初乳,及时补铁,及早控制黄白痢疾。
4、控制舍内温度,创造母仔舒适小环境
仔猪和哺乳母猪所要求的环境温度是不同的,新生仔猪的最适温度在32℃以上, 而母猪的最适温度在15~18℃。如果简单地使舍温升到30℃以上,虽然适应了仔猪的要求,但一方面加大了增温保温的费用开支,另一方面,给母猪的泌乳、采食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所以,如何形成母猪15~18℃气候,仔猪30℃以上环境,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是做好母猪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5、科学安排母猪饮食, 提高泌乳量
母猪泌乳量的多少是饲料质量与饮食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原则如下:产后第2天慢慢开始增料 至5 日龄时给到常量。在此之前切忌一次吃得过饱而伤胃,待其功能逐渐恢复后再行加料,以不浪费饲料为原则, 日喂3~4次, 要尽可能提高母猪采食量。
泌乳高峰期, 采食量最好达到6kg以上,并在日粮中添加2%的“牲命1号”,可有效的调高母猪泌乳的质和量。
6、适时断乳,提高母猪年产窝数
母猪断乳时间的迟早,直接影响着生产繁殖力的大小。但断乳太早, 易造成仔猪死亡率增高及生长发育缓慢等。断乳过迟,又降低了母猪的繁殖力。所以,适宜的断乳时间是调节养猪经济效益的1 个支点。饲养实践中, 断乳日龄的确定,最好根据出生时间与仔猪个体重来确定。断乳时务必赶母留仔, 使仔猪在原圈过渡1周时间,再行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