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丹育猪以高产著名于世,但由于猪场建设、饲养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让丹育猪在中国的生产性能未能达到预期,但丹育种猪在中国养猪业的受青睐程度仍越来越高。猪译馆特收集整理了一系列丹育相关资料,今日起转载当时丹麦养猪研究中心制作的丹育《后备母猪管理指南》,敬请关注。
编者的话
丹育后备母猪的精准培育是丹育猪高产、稳产的前提。顺便推荐给学习专业英语的爱好者,这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这也是一份做猪场操作标准流程SOP的很好的资料。
1. 后备母猪的饲喂
为确保均匀的体况,必须要有足够的料槽。
最优饲喂
为了获得后备母猪最佳的生长和随后最佳的繁殖性能,应根据推荐来饲喂。参见后面的表格。
只要后备母猪处于平均的体况,那么饲喂策略对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的时间几乎没有影响。
确保相同年龄的后备母猪体况均匀。
原料的粉碎粒度和饲料结构(纤维)对胃肠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建议后备母猪在30kg到130-140kg(7.5-8月龄,交配)期间的日增重控制在600-700g。
体重达到60kg前,通过饲喂仔猪料和育肥料来优化骨骼强度,60kg后用哺乳母猪料。
短期优饲对排卵数很重要,必须在配种前7-14天进行。
采食和饮水区卫生条件差,会引起问题。
后备母猪饲喂常见问题
1、饲料的卫生条件差。
2、争夺饲料会导致后备母猪体况不均匀。
3、60kg后的自由采食会导致后备母猪生长过快和体型过大。
4、在大的群体中,由于刚配种的后备母猪和其他母猪一起饲喂,所以饲喂量不能减少,会增加胚胎的死亡风险。
5、喂料系统和猪舍设计的现状,导致不能实施标准和推荐的饲喂方式。
6、从断奶到配种期间,后备母猪对镰孢菌很敏感。
补充信息
后备母猪的第一次发情主要取决于年龄,只在极少的情况下受饲喂的影响。
如果群养后备母猪,它们在转入时需年龄一致且体况均匀,这样易于控制饲喂,特别是60kg以后。单独饲喂对群体中的后备母猪不可行,因为在饲喂系统中很容易出现饲料的争夺。饲喂的次数(两次间隔半个小时)、能量的高低和秸秆的投喂是较好的管理措施。饲喂结构(纤维)丰富的饲料,可减少采食频率和争斗。后备母猪能较快获得饱腹感,且持续时间更长。
大比例的大麦或燕麦可丰富饲料结构(纤维)。饲料较粗的粉碎粒度可减少胃变化的频率,同时也使饲料转化率减少10%,但这可被视为对一头好母猪的投资。参见本手册后备母猪饲料结构的内容。
饲喂影响后备母猪的生长。较高的日增重会造成腿部和体质发育不佳。必须将获得后备母猪的最佳体重作为指导方针,这样可根据最佳生长来进行饲喂。
给30-60kg的后备母猪饲喂育肥料,能获得最佳的 骨骼强度。超出标准含量的矿物质不会增加骨骼 强度和使用寿命。
登记完第一次发情后,在第二次发情前7-14天进 行适当的短期优饲,即每天每头母猪的饲喂量为3.4-4.0个饲料单位。在短期优饲期间,最好将配 种后的母猪和没有配种的母猪分别饲养,因为高饲喂量会减少孕酮的水平,从而增加胚胎的死亡率。配种后的母猪每天饲喂2.5-2.8个饲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