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母猪分胎次饲养的主要优点
1.便于对饲养人员的管理,并且便于饲养人员对猪群的管理。
2.延长了后备母猪驯化时间,帮助母猪的发育和稳定群体健康状态,更易保持可生产母猪的数量。提前接触公猪,使后备母猪的驯化更易成功,对后备母猪的配种和管理,以及对后备母猪分娩后使用的特殊哺乳料易于实施。
4.由于头胎母猪从断奶到再配种需要的时间较长,而头胎母猪个体较小,体长较短,这样可以设计小一点的单栏,省出更多的空间用于配种区。
1.便于对饲养人员的管理,并且便于饲养人员对猪群的管理。
2.延长了后备母猪驯化时间,帮助母猪的发育和稳定群体健康状态,更易保持可生产母猪的数量。提前接触公猪,使后备母猪的驯化更易成功,对后备母猪的配种和管理,以及对后备母猪分娩后使用的特殊哺乳料易于实施。
4.由于头胎母猪从断奶到再配种需要的时间较长,而头胎母猪个体较小,体长较短,这样可以设计小一点的单栏,省出更多的空间用于配种区。
5.对PRRS控制的作用。由于对仔猪也实行分开饲养这种模式,对蓝耳病的控制很有效果,几乎所有仔猪在保育阶段为PRRS阴性,而且在成年母猪群中也有效减少了PRRS的发生。
6.对控制气喘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对两胎以上母猪所生仔猪不再接种气喘病疫苗,而对头胎母猪所生仔猪一直在接种疫苗。
7.生产得到了改善。
四、母猪分胎次饲养的缺点及不便控制的地方
1.由于后备母猪与成年母猪不在同一场,增加了母猪的运输费用及运输途中受感染的风险。后备母猪进场后有时也带来一些健康上的某些不稳定因素。
2.到目前还没有一套合适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运送这些怀孕母猪的数据系统,这样需要在实践中多观察和积累这方面的资料。
3.程序固定,操作上缺乏弹性。需要至少一万头母猪的饲养量才能便于实施这种方法。当头胎母猪配上种后,必须运往下一个场地。由于后备母猪场向所有成年母猪场提供后备母猪,一旦那里出了健康问题,就会涉及所有成年母猪场。
5.后备母猪短缺是猪场常见的问题,在这种饲养模式中,由于提供的为配上种的后母猪,这样往往难于满足快速扩群的需要,必须提前做好计划。
6.头胎母猪所生仔猪一般比老点的母猪所生仔猪个体小,采食量少,导致保育及育肥阶段日增重低,从出生到出栏的天数较长,因此把头胎母猪所生仔猪放在一起,在圈舍设计上要留出额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