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技术】后备母猪管理(1)
来源:王忻 一龙一猪 2020-07-19 11:16:37| 查看:
次
在繁育体系中(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的所有母猪场,后备母猪都是维持生产节律正常、生产效率指标正常、猪群健康稳定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在阐述后备母猪的培育内容之前,还是有必要对后备母猪这个概念进行解释:
后备母猪应当视为生产母猪的一个生理阶段,后备母猪阶段是指从出生到发情配种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又称繁殖的准备期。
后备母猪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的文献和报道进行了,就无需赘言,只要记住一点:后备母猪培育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母猪终生的生产成绩以及利用年限。
对于猪场而言,会根据更新率和生产节模式,会引入数量大小不等的后备母猪群,一般认为:体重在20-120kg、日龄在210-230天之前,属于后备母猪阶段。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是由于目前养猪生产使用的猪种绝大多数都是杜、长、大瘦肉型种猪,这些种猪无论原种、祖代、二元在配种时(230天左右),其生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现场生产上,我们需要将后备母猪的概念进行时间上的拓展,在母猪在2胎前,都作为后备母猪的培育阶段。
后备母猪阶段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就会对猪场生产效率造成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繁殖障碍:初情期迟缓;后备母猪不发情;后备母猪发情,但无静立反射;后备母猪屡配不孕或早期流产等;二胎综合症增加( 到第2胎时,母猪出现不发情、返情率高、产仔数降低等);
利用率降低:后备母猪进入生产母猪群的比例降低(低于60%),这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浪费,也会对生产节律造成严重影响;
母猪过早淘汰:由于肢蹄病或健康问题,母猪在1-2胎的淘汰率高;造成经济损失。
后备母猪如果不能满足猪场的更新需求,以及品质不能达到猪场的需要,对仔猪断奶成本、仔猪断奶品质、猪群健康水平等方面,都会造成影响。
根据我的经验,后备母猪存在问题的猪场,其高胎次母猪比例会过高,在蓝耳等疾病上也会存在严重的问题。
后备母猪的合格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衡量:发育标准、选育标准、健康标准。能够满足发育、选育、健康这三个标准的合格后备母猪,其比率在60-70%之间(从断奶开始计算)。
下表是对后备母猪发育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及目标值的一个介绍。
后备母猪最重要的两个发育指标是:配种体重和配种年龄。这两个指标是同等重要的,在后备母猪配种之前,这两个指标必须同时达标。这就要求在后备母猪的培育过程中,就要在营养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后备母猪在生殖系统和体重得以匹配。在实践中,这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的是,体重达标但日龄不达标,这样参与配种的后备母猪,在头胎的繁殖性能上表现一般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后备母猪的生殖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就被迫进入了繁殖周期。
初配日龄过早、过晚,对繁殖性能而言,都具有负面影响:
过早配种的后果是:降低整个生命周期的繁殖性能、降低后续母猪营养摄入量、缺乏足够的身体储备来产更多仔猪、初产哺乳过程中掉膘更多,以致二胎产仔下降或过早淘汰。
过晚配种的后果是:母猪群中整体体型增大(需要更多的后备舍)、增加母猪维持所需能量、增加跛行风险,从而导致减少使用年限、降低母猪群饲喂效率、增加难产比率、哺乳期采食量下降。
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初情期启动时间,初情期启动是后备母猪发育过程的关键部分,是母猪性成熟和开始繁殖使命的重要标志。
初情期及早启动的母猪有利于尽早投入繁殖生产,从而减少母猪终身NPD。后备母猪达到大约120个NPD 时便要被淘汰(约相当于9个月未能发情参加配种)。
有研究表明,初情期启动的早晚与其随后和终身的繁殖成绩密切相关,初情期早的母猪断奶后至配种间隔短和较高的分娩率。 但这个指标与管理因素有直接关系,后面会就这个问题专门进行阐述。
篇幅有限,在下一篇,我会接着后备母猪的话题,从选育标准、健康标准,以及后备猪的培育要点进行介绍。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