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繁育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母猪胎儿性难产怎么办?诊断及救治方法在这里

来源: 猪市快讯   2022-05-30 15:00:33   查看:  次

  胎儿性难产主要是由胎向、胎位及胎势异常和胎儿过大等所引起,此外胎儿畸形或两个胎儿同时楔入产道等,亦可引起难产。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攻胎,造成胎儿体型过大引起的胎儿型难产十分普遍。兹就常见的胎儿性难产的诊断及救治方法加以介绍。
中国养猪网
  1、胎儿过大

  胎儿过大(fetaloversize)包括胎儿相对过大(relative oversize)和胎儿绝对过大(absolute oversize),前者是指胎儿大小正常而母体骨盆相对太小;后者是指母体骨盆大小正常而胎儿体格过大,但其他方面正常。此外,在一些病理情况也可出现胎儿过大,如巨型胎儿、胎儿水肿、胎儿气肿等以及胎儿身体某部分或某些器官也可由于体积过大而造成胎儿过大,其中有些将在胎儿畸形中加以介绍。在产科临床中,常将胎儿相对过大及胎儿绝对过大统称为胎儿与母体大小不适(fetomaternal disproportion)或胎儿与骨盆大小不适应(fetopelvicdisproportion),因为在救治难产时,处理这两种情况所用的方法基本相同,而且在临床上也常难确定是由骨盆太小或是胎儿过大所引起,因此常作为一种难产考虑救治方法。

  1.1、病因  胎儿与骨盆大小不适应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主要因素如下:

  1.1.1.遗传因素  遗传对胎儿初生重的影响最为明显,这种影响在杂交品种尤为突出。

  1.1.2.胎儿性别  一般来说,不论品种,雄性胎儿的体重一般大于雌性胎儿。因此在临床上由胎儿过大引起的难产中,雄性胎儿比雌性胎儿多。

  1.1.3.母体  胎次对胎儿的初生重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母体骨盆的大小与年龄也密切相关,初产家畜如果生长发育不良或配种过早,则分娩时骨盆可能太小。

  1.1.4.某些病理情况引起的胎儿过大  如重复畸形、胎儿水肿、裂腹畸形等。

  1.1.5.介于生理性与病理性之间的一种特殊情况  称之为肌肉过度增大(muscularhyper-trophy)或双肌(double musculing),有时也可引起难产。

  1.1.6.胎儿与母体大小不适时,母体骨盆的容积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衡量母体骨盆大小的最好指标是骨盆腔面积(pelvic area),即骨盆入口处的高与宽的乘积。

  1.1.7.巨型胎儿(fetal giantism)  在家畜较为常见,其中牛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1.1.8.管理不当  后备母猪早配,此外,母猪体型与公猪体格差异大也是造成胎儿过大的原因。以上两种可归类于管理性原因,应引起注意。

  1.1.9.使用壮胎料不当引起的。这在临床上十分普遍,应引起高度重视。

  1.2、症状及诊断  分娩开始时母畜阵缩及努责均正常,有时尚可见到两蹄尖露出于阴门之外,但胎儿排不出来。产道检查,产道及胎向、胎位和胎势均正常,只是胎儿很大,难以娩出。

  1.3、助产  胎儿过大引起的难产,可考虑的助产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牵引术协助胎儿娩出(多加润滑剂,缓慢斜拉)。

  2).用外阴切开术扩大产道出口。

  3).用剖腹产术取出胎儿。

  4).用截胎术缩小胎儿的体积,取出胎儿。

  5).母畜超过预产期且怀疑为巨型胎儿时,可用人工诱导分娩。

  大多数轻微的胎儿过大可用牵引术成功地助产。胎儿正生时,助产可用手牵引前置的前腿,或同时用绳子牵引头部,也可用3个绳套分别套着头部及两前肢进行牵引。倒生时则在两后肢牵引。一般的胎儿过大病例,只用2个人牵引,由术者指导牵引的方向和力度即已足够,有时病情较为严重,则需要有2个人牵引头部,2个人各牵引一前肢,牵引时术者必须随时注意检查胎儿在产道中的位置,尤其应该注意牵引的任何部分均应属于同一胎儿,并随时润滑产道。如果4人牵引5min后仍难以见效,则术者应考虑是否采用其他助产方法。

  胎儿过大时,如果难于拉出,可考虑选用以下截胎术:正生时可截去1个或2个前肢以减小胸部的大小,如果胎头妨碍进一步操作,可施行头部截除术。倒生时可截除一侧或两侧后肢,如果其后胎儿仍然难以进入母体骨盆入口,则可施行内脏摘除术或其他截胎手术。

  如果阴门明显较小,牵引过大的胎儿时会引起阴门及会阴撕裂,继发性地引起不育,则可施行外阴切开术。

  如经牵引术难于将胎儿拉出且胎儿仍然存活,可施行剖腹产术。胎儿已经死亡,虽然仍可用剖腹产术,且母体的康复率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用截胎术。

  如果母畜已过了预产期且经检查为巨型胎儿,且母畜仍无分娩征兆时,在牛可每天注射15~20mg雌二醇,或者合用20~40mg地塞米松,或者与25~40mgPGF2α合用,以诱导分娩,注射药物后应注意观察,以便及时助产。

中国养猪网
  2、双胎难产

  双胎难产(dystociadue to twins)是指2个胎儿同时楔入母体骨盆,都不能通过,这时往往还伴有胎势和胎位的各种异常。

  3、胎儿畸形引起的难产

  这类难产是由于胎儿畸形,难于从产道中娩出所引起。

  胎儿处于胚胎期时,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速度都很快,而且对致畸因素很敏感。胎儿各器官的发育都有一个关键时期,参与器官发育的生化过程也是以极为有序的过程出现的,而且受许多因素的控制。如果该过程中任一步骤出现异常,则会导致畸形。在胎儿期,因为胎盘负担了胎儿的消化、呼吸及排泄器官的作用,所以畸形胎儿可以发育至妊娠期满,但生后因为畸变的组织器官不能发挥正常功能,无法独立生活,所以大多立即死亡。

  4、胎势异常

  胎势异常(abnormalposture)是反刍动物中仅次于胎儿过大的难产病因之一,其中发生最多的是腕关节屈曲及头颈侧弯。在马最常见的是四肢及头颈姿势异常。一般来说,胎势异常引起的难产,如果尽早救治,比较容易处理,如果延误的时间过长,则难产程度加大或继发性子宫弛缓、胎水丧失,导致胎儿死亡、气肿等,此时则需施行截胎术或剖腹产。救治胎势异常引起的难产时,一般需将胎儿推回腹腔,因此大多需要施行硬膜外麻醉,将胎儿矫正后再用牵引术拉出。胎势异常可能单独发生,或者和胎位、胎向异常同时发生。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头颈姿势异常,前腿姿势异常及后腿姿势异常。

  1.头颈姿势异常(postural defects of head and neck) 头颈姿势异常主要有头颈侧弯、头向下弯、头向后仰和头颈捻转4种,其中以头颈侧弯最为常见。头颈姿势异常的原因主要是在分娩开口期中胎儿的活力不够旺盛,头颈姿势未能转正;或者当胎儿的头颈部分挡在骨盆前缘后,缺乏应有的反应,头颈未能伸直;或者是子宫收缩急剧,胎膜过早破裂,胎水流失,子宫壁直接裹住胎儿,胎头未能以正常姿势伸入骨盆腔内。在子宫继续收缩和胎儿躯干继续前进的情况下,使头颈姿势异常更为加重。子宫无力,未能引起胎儿发生足够的反应时,也可引起这种异常。助产错误也可能造成头颈姿势异常而引起难产。例如头部尚未进入产道以前,过早地拉一侧前腿,可使头部姿势发生异常。颈椎的先天性硬结也可造成头颈姿势异常。

  2.前腿姿势异常(abnormal posture of forelimbs) 前腿姿势异常可能是由于胎儿对分娩缺乏应有的反应,或子宫颈开张不全而阵缩过强所引起。前腿姿势异常可使胎儿的某些部分体积增加,不能通过盆腔。

  3.后腿姿势异常(abnormal posture of hindlimbs)  正常情况下,99%的马驹及95%的牛犊是正生的,绵羊产单羔时,正生的比例与牛相似,产双羔时倒生的则较多。多胎动物中猪和犬30%~40%的胎儿是倒生的。倒生胎儿的后肢或伸直或屈曲于身体之下。如果倒生胎儿的后肢伸直,则发生难产的机会略比正生时多,但如果后肢屈曲(如坐生),则难产的发生率很高。单胎家畜由于胎儿的四肢较长,而且后肢伸展也需要较大的空间,因此妊娠末期处于倒生位置的胎儿常难于将后肢伸直而发生难产。在羊,虽然双胎比单胎胎儿小,但坐生时亦多引起难产。

  5、胎位异常

  一般来说,胎儿在子宫内总是有将其脊柱对着子宫大弯的趋势,因此在妊娠末期,马胎儿一般是下位,牛胎儿一般是上侧位。在分娩时胎儿则要变为上位,所以马的胎位异常(abnormal position比牛多发。

  6、胎向异常

  正常情况下,胎体的纵轴大体与母体的纵轴平行。胎向异常(abnormal presentation)时,其纵轴则与母体纵轴垂直,或为上下垂直而呈竖向,或为水平垂直而呈横向。但这种垂直或多或少总有一定的倾斜度。横向时,胎儿的某一端也总是比另一端更靠近骨盆人口。

  猪的竖向,只要先向前推动前躯,即能握住后腿拉出。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