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繁育管理 > 正文

母猪批次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来源:PSY应用研究院 2024-06-19 15:02:05| 查看:

  一、批次生产能否提升母猪年产胎次和PSY?

  不论是生产水平优秀或平庸的猪场,在连续生产转向批次化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烯丙孕素来控制空、返、超、流母猪的入群,需要依据配种批次来调整符合配种条件的母猪。母猪正常配种时间会延长,非生产天数会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次不会有提升。同样的管理人员,同样的猪群,同样的饲养方式,猪群的年产胎次是降低的。猪群的调度,节律控制,批次化技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才能维持较高的年产胎次。加大母猪更新率,选留繁殖性能优秀的母猪是很好的提升母猪年产胎次的方法,但此项技术的应用不能算是批次化生产的优势。

  PSY的提升要基于猪场环境控制,后备母猪的培育,母猪健康管理,年产胎次,窝产健仔数,哺乳存活率来综合考量。批次化生产只是一项调整猪场生产节奏的技术。它可以减少转群次数,阻断疾病传播,降低仔猪后期育肥成本,提升人员福利。在提升分娩率,增加窝产活仔数,降低哺乳阶段死亡率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作用。在没有系统改造猪场设备,加大更新母猪群体,提升猪群健康,和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前提下,妄想提升猪场PSY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充分准备的批次化改进只能降低现有PSY水平。没有专业团队的驻场指导不要轻易尝试。




  二、烯丙孕素如何使用效果最好?

  后备母猪发情控制、空、返、超、流母猪的处理过程中,烯丙孕素的使用时间可以控制在7-18天。通过情期观察记录,将下一批次可以通过调控手段参与配种的母猪,集中饲养在配种舍,配种前进行短期优饲添加生殖营养仔多多,让发情症状更加明显,排出更多优质的卵子,可以提升配怀率与产仔数。

  饲喂10天以上烯丙孕素的母猪可以正常饲喂20g/天,饲喂7-10天的母猪为保证药物抑制发情效果,可以加量至30g/天饲喂。饲喂烯丙孕素的前提是母猪要有正常的发情周期。没有出现过发情症状的后备与异常母猪,盲目饲喂烯丙孕素,达不到调整繁殖周期的效果,浪费药物。母猪还容易出现持久性黄体,导致卵泡黄体囊肿,症状严重可使母猪丧失繁殖功能。

  三、哪些问题会影响批次化的推进?

  ①各种原因造成母猪大量出现流、空、返,超现象,超过配种数30%,持续3月以上。妊娠舍母猪存栏会超过原有基础母猪群23%(90天/(109+7=116天)=77%,0.77×0.3=0.23)的数量,导致妊娠舍栏位不够。栏位紧张不敢大量补充后备母猪。每批次配种数量都会远超产房数量。分娩时会出现有些批次产房利用率不高,有些批次产房不够用的情况,打破批次栏舍安排。

  ②产房仔猪因腹泻大量死亡或严重生长障碍。产房仔猪出现腹泻后生长速度严重下降,死亡率也大大增加,带仔较少的母猪需要把仔猪集中由奶妈喂养后提前断奶。奶妈猪需要适当延长哺乳时间,造成既定断奶时间被打乱。为抑制断奶母猪提前发情,需要对断奶母猪饲喂烯丙孕素。提前断奶的母猪会因为断奶时间的不确定而导致饲喂烯丙孕素的效果大打折扣,部分母猪不能在既定时间统一发情。

  ③为防止疫情扩散做静默管理停止配种查情等工作。严格执行防疫要求。疫情防控是所有工作的基础,疾病是一切成绩最大的阻碍。

  ④母猪淘汰过多,不能及时提供足够数量且优质的后备母猪。

  在更换母猪群品系和优化胎龄结构的阶段,尽量不要开展批次化的调整。此阶段母猪淘汰率高,且每批淘汰数量差异大。后备母猪的补充计划不能匹配经产母猪的淘汰计划,导致批次数量离散度大。

  后备母猪的入群率控制每批次补充后备的数量,后备母猪的生产计划需要严格执行,确保每批后备母猪90%的配怀率。

  四、批次化生产能提升猪场效益吗?

  猪场任何实效技术的应用都遵循一个准则“让强者愈强,让弱者越弱”。猪群稳定和管理优秀的猪场在使用批次化技术后生产会更有节律,工作有重心。将大群体繁杂工作变为小群体的流水线作业后,每日工作内容简单明了,人员技能水平能得到较快提升,人均饲养母猪头数能大大增加,饲养规模也能扩大。很好的应用此项技术,能阻断疾病传播链,降低育肥阶段料肉比和死亡率,实现仔猪落地分摊成本和造肉成本双降的管理目标,能很好的提升猪场整体效益。

  五、批次化生产如何更好的兼容分胎次饲养?

  分胎次饲养能够很好的延长后备驯化时间,降低自身和基础母猪群疾病爆发的风险,能够和批次化生产技术产生很好的协同作用。具体做法可以在配怀舍或后备舍规划总群体数20%的栏位,用作1胎母猪的隔离饲养。将每批次后备母猪在隔离舍配种后原栏饲养,分娩前按分娩时间批次进入产房,断奶后随经产母猪进入配怀舍,参与批次计划。如此操作可使后备母猪晚5个月才同基础母猪群接触,让一胎母猪有更长时间来适应本场微生物稳定环境,产生足够的抗体。同时还能让一胎母猪自愈体内疾病,降低入群后的排毒风险,维持母猪群体稳定。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