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母猪包括空怀、妊娠和哺乳母猪。主要生产环节包括:后备母猪的选留、母猪的催情、发情鉴定、配种、妊娠、分娩、泌乳和断奶等。生产目标:保证繁殖母猪具有良好体况,适时发情配种,提高配种受胎率,以缩短繁殖周期、提高母猪年产胎次和年提供断奶仔猪的数量。工作重点:(1)繁殖技术管理。做好催情、发情鉴定、适时配种,加强分娩与接产、断奶等技术环节的精细化管理。(2)加强饲养和膘情管理工作。精确调整饲料喂量,保证各阶段母猪合理膘情,提高母猪的发情率、配种受胎率、分娩率、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等。
一、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一)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1.后备母猪饲养:保证体成熟与性成熟均衡发育,使其正常发情。70kg前自由采食;70~100kg限制饲喂;100kg至第一次发情,换后备母猪料,限制饲喂;配种前2周,在每日采食量基础上加1/3饲料喂量,以增加排卵数。后备母猪配种前背膘厚达到12.5~18mm。商品肉猪和后备母猪必须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后备母猪追求生殖系统发育完善,而不是过快的生长速度。
2.后备母猪管理:猪场母猪年更新率30%~50%,根据更新率及时以后备母猪补充;小群饲养、“三定位”调教;注意通风换气、温湿度(20~22℃、60%~80%)、充足的光照;干燥、卫生、注意饲料卫生和质量、定期驱虫和防疫;饲养密度不要过大,保持适当运动;5~6月龄时每天适当诱情刺激,做好初情记录,适时配种。
3.初配时间确定: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较好。
(二)经产母猪空怀期饲养管理
依膘给料,及时调整膘情,促使母猪早发情、多排卵(公猪刺激、适当应激、按摩乳房、调整饲料喂量、激素治疗),适时配种,缩短空怀时间。
1.丹育后备母猪配种前的标准:日龄230~250日龄,体重130~155kg,背膘厚12~15mm;断奶母猪背膘标准为13~15mm;上产母猪背膘标准为18~20mm;产房期间背膘损耗在3~5mm。
2.发情鉴定与配种:常用“一算、二看、三压背”进行发情鉴定。一算,计算发情周期,21d。“四看”:一看阴户,大红色;二看黏液,浓浊黏垫草或灰尘;三看表情,静立反应;四看年龄,“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配种方法目前以人工授精为主,实践中以双重或多重配种效果较好,母猪受胎率高,但后代血缘不清,不能用于纯种繁殖。
二、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1.母猪妊娠诊断:不再发情;阴户收缩,上翘;食欲增加,性情温顺,好睡厌动,膘情好转;怀孕两个月后,腹围明显增大,可以摸到胎动。此后乳房逐渐膨胀,乳头变粗。还有一种是用超声波诊断法。
2.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目标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保持母猪健壮;保证母猪乳房健康发育。
(1)选择适当的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要因猪而异。
对于断乳后体瘦的经产母猪,应从配种前10d起就开始增加采食量,提高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直至配种后恢复繁殖体况为止,然后按饲养标准降低能量浓度,并可多喂青粗饲料。(高-低-高)
对妊娠初期膘情已达7成的经产母猪,前、中期只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粮便可,到妊娠后期再给予丰富的饲粮。(前低后高)
青年母猪由于本身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同时负担胎儿的生长发育,哺乳期内妊娠的母猪要满足泌乳与胎儿发育的双重营养需要,对这两种类型的妊娠母猪,在整个妊娠期内,应采取随妊娠日期的延长逐步提高营养水平的饲养方式。(步步登高)
不论是哪一类型的母猪,妊娠后期(90d至产前3d)都需要短期优饲。
一种办法是每天每头增喂1kg以上的混合精料。
另一种办法是在原饲粮中添加动物性脂肪或植物油脂(占日粮的5%~6%)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存活率。
(2)掌握日粮体积
根据胎儿发育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精粗饲料比例,后期还可采取增加日喂次数的方法来满足胎儿和母体的营养需要。
(3)讲究饲料品质
无论是精饲料还是粗饲料,都要保证其品质优良,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或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否则会引起流产。饲料种类也不宜经常变换。饲料变换频繁,对妊娠母猪的消化机能不利。
(4)精心管理
对妊娠母猪要加强管理,防止流产。夏季注意防暑,减少机械性刺激。妊娠前期可合群饲养,后期应单圈饲养,临产前应停止运动。
三、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产前5~7天按日粮的10%~20%减少精料,小麦麸可代替原饲料的一半。分娩前10~12h最好不再喂料,但应满足饮水,冷天水要加温。
分娩后1周内母、仔猪的健康状况,对仔猪育成率和断奶体重至关重要。母猪产后8~10h内原则上可不喂料,只喂给麸皮汤或调得很稀的汤料。产后2~3d内不应喂得过多,饲粮要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并视母猪膘情、体力、泌乳及消化情况逐渐加料。在产后5~7d内逐渐达到标准喂量或不限量饲喂。
母猪产后体力虚弱,过早加料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乳质变化,仔猪腹泻。但须灵活掌握,如果母猪产后体力较强,消化较好,哺育仔猪头数较多,则可提前加料或自由采食,以促进泌乳。如果天气温暖,母猪产后2~3d应到户外逍遥活动,这对恢复体力、促进消化和泌乳是很有利的。
有的母猪因妊娠期营养不良,产后无奶或奶量不足,可喂给小米粥、豆浆、胎衣汤和小鱼小虾汤等催奶。
产房要经常保持温暖、干燥、空气新鲜。产栏保持卫生。
将哺乳母猪饲养管理好,促进泌乳量提高,以利于仔猪的成活和生长,是饲养人员的工作目标。
一、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一)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1.后备母猪饲养:保证体成熟与性成熟均衡发育,使其正常发情。70kg前自由采食;70~100kg限制饲喂;100kg至第一次发情,换后备母猪料,限制饲喂;配种前2周,在每日采食量基础上加1/3饲料喂量,以增加排卵数。后备母猪配种前背膘厚达到12.5~18mm。商品肉猪和后备母猪必须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后备母猪追求生殖系统发育完善,而不是过快的生长速度。
2.后备母猪管理:猪场母猪年更新率30%~50%,根据更新率及时以后备母猪补充;小群饲养、“三定位”调教;注意通风换气、温湿度(20~22℃、60%~80%)、充足的光照;干燥、卫生、注意饲料卫生和质量、定期驱虫和防疫;饲养密度不要过大,保持适当运动;5~6月龄时每天适当诱情刺激,做好初情记录,适时配种。
3.初配时间确定: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较好。
(二)经产母猪空怀期饲养管理
依膘给料,及时调整膘情,促使母猪早发情、多排卵(公猪刺激、适当应激、按摩乳房、调整饲料喂量、激素治疗),适时配种,缩短空怀时间。
1.丹育后备母猪配种前的标准:日龄230~250日龄,体重130~155kg,背膘厚12~15mm;断奶母猪背膘标准为13~15mm;上产母猪背膘标准为18~20mm;产房期间背膘损耗在3~5mm。
2.发情鉴定与配种:常用“一算、二看、三压背”进行发情鉴定。一算,计算发情周期,21d。“四看”:一看阴户,大红色;二看黏液,浓浊黏垫草或灰尘;三看表情,静立反应;四看年龄,“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配种方法目前以人工授精为主,实践中以双重或多重配种效果较好,母猪受胎率高,但后代血缘不清,不能用于纯种繁殖。
二、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1.母猪妊娠诊断:不再发情;阴户收缩,上翘;食欲增加,性情温顺,好睡厌动,膘情好转;怀孕两个月后,腹围明显增大,可以摸到胎动。此后乳房逐渐膨胀,乳头变粗。还有一种是用超声波诊断法。
2.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目标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保持母猪健壮;保证母猪乳房健康发育。
(1)选择适当的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要因猪而异。
对于断乳后体瘦的经产母猪,应从配种前10d起就开始增加采食量,提高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直至配种后恢复繁殖体况为止,然后按饲养标准降低能量浓度,并可多喂青粗饲料。(高-低-高)
对妊娠初期膘情已达7成的经产母猪,前、中期只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粮便可,到妊娠后期再给予丰富的饲粮。(前低后高)
青年母猪由于本身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同时负担胎儿的生长发育,哺乳期内妊娠的母猪要满足泌乳与胎儿发育的双重营养需要,对这两种类型的妊娠母猪,在整个妊娠期内,应采取随妊娠日期的延长逐步提高营养水平的饲养方式。(步步登高)
不论是哪一类型的母猪,妊娠后期(90d至产前3d)都需要短期优饲。
一种办法是每天每头增喂1kg以上的混合精料。
另一种办法是在原饲粮中添加动物性脂肪或植物油脂(占日粮的5%~6%)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存活率。
(2)掌握日粮体积
根据胎儿发育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精粗饲料比例,后期还可采取增加日喂次数的方法来满足胎儿和母体的营养需要。
(3)讲究饲料品质
无论是精饲料还是粗饲料,都要保证其品质优良,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或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否则会引起流产。饲料种类也不宜经常变换。饲料变换频繁,对妊娠母猪的消化机能不利。
(4)精心管理
对妊娠母猪要加强管理,防止流产。夏季注意防暑,减少机械性刺激。妊娠前期可合群饲养,后期应单圈饲养,临产前应停止运动。
三、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产前5~7天按日粮的10%~20%减少精料,小麦麸可代替原饲料的一半。分娩前10~12h最好不再喂料,但应满足饮水,冷天水要加温。
分娩后1周内母、仔猪的健康状况,对仔猪育成率和断奶体重至关重要。母猪产后8~10h内原则上可不喂料,只喂给麸皮汤或调得很稀的汤料。产后2~3d内不应喂得过多,饲粮要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并视母猪膘情、体力、泌乳及消化情况逐渐加料。在产后5~7d内逐渐达到标准喂量或不限量饲喂。
母猪产后体力虚弱,过早加料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乳质变化,仔猪腹泻。但须灵活掌握,如果母猪产后体力较强,消化较好,哺育仔猪头数较多,则可提前加料或自由采食,以促进泌乳。如果天气温暖,母猪产后2~3d应到户外逍遥活动,这对恢复体力、促进消化和泌乳是很有利的。
有的母猪因妊娠期营养不良,产后无奶或奶量不足,可喂给小米粥、豆浆、胎衣汤和小鱼小虾汤等催奶。
产房要经常保持温暖、干燥、空气新鲜。产栏保持卫生。
将哺乳母猪饲养管理好,促进泌乳量提高,以利于仔猪的成活和生长,是饲养人员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