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胚胎死亡高峰期
母猪是一个多胎动物,发情排卵较多,受精后形成胚胎,40%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死亡,导致产仔数降低,胚胎死亡有四个死亡高峰时间:
第一个胚胎死亡高峰时间:在受精后的5-10天,这个时期的胚胎死亡不是胚胎之间的竞争,而是单个胚胎与它所处的子宫内环境的不同步性有关,一般来说:排出的卵母细胞的质量在随后的胚胎发育和存活上起重要作用。
第二个胚胎死亡高峰时间:受精后9-13d即着床初期是胚胎死亡的第2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胚泡由圆变长,出现滋养层与植入之间的矛盾,异倍体和染色体畸变的胚胎大多数也死于这一阶段。
第三个胚胎死亡高峰时间:受精后第22-30d,即器官形成阶段,由于胎盘在一定时期分泌某种有利于胚胎发育的蛋白类物质,胚胎在竞争此种物质时,表现为强存弱亡。
第四个胚胎死亡高峰时间:在妊娠的第60-70d,由于胎儿迅速生长,互相排挤造成营养供应不均,致使一部分胚胎死亡。
二、导致胚胎死亡的原因
1、遗传因素
近亲繁殖是引起胚胎死亡增加的原因,过度近亲交配会使一些隐性致死基因获得纯合表现的机会。椐观察,近亲繁殖有26%左右的仔猪死亡,而非近亲繁殖只有6%,据王昆山等(2002)对藏猪近交的研究发现,死胎率随近交系数上升而提高,非近交死胎率为3.11%,而近交系数为37.5%时,死胎率高达21.7%。
2、营养因素
能量水平:配种后的能量水平与母猪体内孕酮含量成负相关,通过降低妊娠早期的能量供应,可维持母猪体内较高水平的孕酮,以维持母猪妊娠状态;
表1妊娠早期饲喂水平与血检孕酮含量及胚胎存活率的影响

妊娠早期饲喂水平与血检孕酮含量及胚胎存活率的影响
饲料中毒素:棉籽饼中的棉酚和菜籽饼中的芥子硫苷对胎儿特别有害,过量使用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饲料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也会导致胚胎死亡和母猪流产。有研究者曾选择48头6月龄浙江中白猪,将母猪分成4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3.5%、7%和11%的菜子饼,结果发现,随着日粮中添加的菜子饼量的增加,平均窝产仔数(分别为9.6、9.5、9.6和8.8头)和初生时活仔数(分别为9.2、9.0、8.6和7.6头)均减少。
维生素:维生素A是繁殖所必须的重要维生素,维生素A的缺乏导致铁的吸收减少和血液中孕酮含量下降,孕酮含量的下降会导致胚胎死亡率的上升。同时维生素A的缺乏会使胚胎直径的变异性增加,降低胚胎大小的整齐度和发育的同步性,促进胚胎死亡。
维生素E:它是存在于所有细胞膜中和细胞器中的高效抗氧化剂,妊娠母猪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繁殖机能紊乱,使母猪胎盘和胚胎血管受损,从而引起胚胎死亡,维生素E的总量从28mg/kg提高35mg/kg,死亡的仔猪数从6.6降到2.2%。
叶酸:叶酸对维持母猪繁殖机能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在母猪饲粮中添加辅酶型叶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胚胎死亡。日粮添加叶酸(10 mg/kg)可以增加妊娠34d母猪体内胎儿成活率。叶酸缺乏不仅限制DNA的合成,同时使DNA合成出现缺陷,进而导致胚胎死亡和造成胎儿畸形。
微量元素:包括硒、碘、铬。在给母猪补充维生素的同时补充硒,则可以大大降低胚胎死亡;碘对细胞氧化和分化、繁殖影响很大,严重缺乏铬会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母猪缺乏碘,胎儿可在任何阶段停止发育和生长;
3、热应激
母猪在妊娠早期对高温的忍耐力很差,当外界温度长时间超过32℃时,胚胎死亡率也明显增加,配种后3 d至2周,尤其是配种后11~12 d附植期内,在32~39℃环境中停留24 h,也会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吸收,存活率降低35%~40%。
4、空气质量
妊娠母猪圈舍内通风不良,导致舍内有害气体(CO、CO2、H2S、NH3等)浓度升高,可导致妊娠前两周的母猪胚胎死亡率显著升高。赵红军等[35]研究发现当猪舍内NH3浓度过高时,NH3会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出现组织缺氧、贫血等症状,并降低猪只抗病力。杨润泉等[36]研究表明,妊娠母猪舍内NH3浓度越低,妊娠母猪生产性能越好,CO2浓度<650 ppm时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影响最小。
5、病原感染
像乙脑、细小、伪狂犬、蓝耳等病原所造成不同阶段的胚胎死亡、流产是大家所熟知的。
子宫感染细菌也会导致胚胎死亡,据国外资料报道,配种后子宫感染可降低妊娠率5%~20%。也有报道称,约有一半的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子宫感染大肠杆菌和链球菌。Winter等分析13个猪场的资料,发现受胎率变动于27%~80%,在5%~50%的猪群阴道分泌物中发现病原菌,在配种时感染大肠杆菌的猪群,受胎率比未感染猪降低30%,全群窝产仔数至少减少2头。
6、管理因素
怀孕母猪管理不当,如:栏舍拥挤、转群、混群、受到惊吓、注射疫苗、滥用药物都会对胚胎存活率有影响,疫苗作为一种异物进入猪体后,被同种异源致敏,会破坏胎盘屏障并诱发免疫排斥反应,诱发胚胎死亡,尤其在妊娠母猪前4周接种疫苗对胚胎死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妊娠期使用氟苯尼考、砷制剂、磺胺类等具有胚胎毒性的药物:也会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
母猪是一个多胎动物,发情排卵较多,受精后形成胚胎,40%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死亡,导致产仔数降低,胚胎死亡有四个死亡高峰时间:
第一个胚胎死亡高峰时间:在受精后的5-10天,这个时期的胚胎死亡不是胚胎之间的竞争,而是单个胚胎与它所处的子宫内环境的不同步性有关,一般来说:排出的卵母细胞的质量在随后的胚胎发育和存活上起重要作用。
第二个胚胎死亡高峰时间:受精后9-13d即着床初期是胚胎死亡的第2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胚泡由圆变长,出现滋养层与植入之间的矛盾,异倍体和染色体畸变的胚胎大多数也死于这一阶段。
第三个胚胎死亡高峰时间:受精后第22-30d,即器官形成阶段,由于胎盘在一定时期分泌某种有利于胚胎发育的蛋白类物质,胚胎在竞争此种物质时,表现为强存弱亡。
第四个胚胎死亡高峰时间:在妊娠的第60-70d,由于胎儿迅速生长,互相排挤造成营养供应不均,致使一部分胚胎死亡。
二、导致胚胎死亡的原因
1、遗传因素
近亲繁殖是引起胚胎死亡增加的原因,过度近亲交配会使一些隐性致死基因获得纯合表现的机会。椐观察,近亲繁殖有26%左右的仔猪死亡,而非近亲繁殖只有6%,据王昆山等(2002)对藏猪近交的研究发现,死胎率随近交系数上升而提高,非近交死胎率为3.11%,而近交系数为37.5%时,死胎率高达21.7%。
2、营养因素
能量水平:配种后的能量水平与母猪体内孕酮含量成负相关,通过降低妊娠早期的能量供应,可维持母猪体内较高水平的孕酮,以维持母猪妊娠状态;
表1妊娠早期饲喂水平与血检孕酮含量及胚胎存活率的影响

妊娠早期饲喂水平与血检孕酮含量及胚胎存活率的影响
饲料中毒素:棉籽饼中的棉酚和菜籽饼中的芥子硫苷对胎儿特别有害,过量使用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饲料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也会导致胚胎死亡和母猪流产。有研究者曾选择48头6月龄浙江中白猪,将母猪分成4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3.5%、7%和11%的菜子饼,结果发现,随着日粮中添加的菜子饼量的增加,平均窝产仔数(分别为9.6、9.5、9.6和8.8头)和初生时活仔数(分别为9.2、9.0、8.6和7.6头)均减少。
维生素:维生素A是繁殖所必须的重要维生素,维生素A的缺乏导致铁的吸收减少和血液中孕酮含量下降,孕酮含量的下降会导致胚胎死亡率的上升。同时维生素A的缺乏会使胚胎直径的变异性增加,降低胚胎大小的整齐度和发育的同步性,促进胚胎死亡。
维生素E:它是存在于所有细胞膜中和细胞器中的高效抗氧化剂,妊娠母猪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繁殖机能紊乱,使母猪胎盘和胚胎血管受损,从而引起胚胎死亡,维生素E的总量从28mg/kg提高35mg/kg,死亡的仔猪数从6.6降到2.2%。
叶酸:叶酸对维持母猪繁殖机能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在母猪饲粮中添加辅酶型叶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胚胎死亡。日粮添加叶酸(10 mg/kg)可以增加妊娠34d母猪体内胎儿成活率。叶酸缺乏不仅限制DNA的合成,同时使DNA合成出现缺陷,进而导致胚胎死亡和造成胎儿畸形。
微量元素:包括硒、碘、铬。在给母猪补充维生素的同时补充硒,则可以大大降低胚胎死亡;碘对细胞氧化和分化、繁殖影响很大,严重缺乏铬会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母猪缺乏碘,胎儿可在任何阶段停止发育和生长;
3、热应激
母猪在妊娠早期对高温的忍耐力很差,当外界温度长时间超过32℃时,胚胎死亡率也明显增加,配种后3 d至2周,尤其是配种后11~12 d附植期内,在32~39℃环境中停留24 h,也会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吸收,存活率降低35%~40%。
4、空气质量
妊娠母猪圈舍内通风不良,导致舍内有害气体(CO、CO2、H2S、NH3等)浓度升高,可导致妊娠前两周的母猪胚胎死亡率显著升高。赵红军等[35]研究发现当猪舍内NH3浓度过高时,NH3会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出现组织缺氧、贫血等症状,并降低猪只抗病力。杨润泉等[36]研究表明,妊娠母猪舍内NH3浓度越低,妊娠母猪生产性能越好,CO2浓度<650 ppm时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影响最小。
5、病原感染
像乙脑、细小、伪狂犬、蓝耳等病原所造成不同阶段的胚胎死亡、流产是大家所熟知的。
子宫感染细菌也会导致胚胎死亡,据国外资料报道,配种后子宫感染可降低妊娠率5%~20%。也有报道称,约有一半的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子宫感染大肠杆菌和链球菌。Winter等分析13个猪场的资料,发现受胎率变动于27%~80%,在5%~50%的猪群阴道分泌物中发现病原菌,在配种时感染大肠杆菌的猪群,受胎率比未感染猪降低30%,全群窝产仔数至少减少2头。
6、管理因素
怀孕母猪管理不当,如:栏舍拥挤、转群、混群、受到惊吓、注射疫苗、滥用药物都会对胚胎存活率有影响,疫苗作为一种异物进入猪体后,被同种异源致敏,会破坏胎盘屏障并诱发免疫排斥反应,诱发胚胎死亡,尤其在妊娠母猪前4周接种疫苗对胚胎死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妊娠期使用氟苯尼考、砷制剂、磺胺类等具有胚胎毒性的药物:也会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