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无论是后备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会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发情现象。这一现象不仅降低了后备猪的利用率和批次配种数量,还影响了后备猪的更新率,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生产效率下降。因此,发情管理是母猪场生产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01 母猪的发情周期
母猪在发情后若未进行配种或配种失败,其卵巢卵泡排出的卵子将被母体吸收,雌激素水平随之逐渐降低。大约经过18至24天(平均周期为21天),母猪将再次进入发情期。这一周期性变化即为母猪的发情周期。
根据母猪的行为和表现特征,可将发情周期细分为以下阶段:间情期约持续14至16天;发情前期仅持续一天;紧接着是为期2至3天的发情期;最后是为期1至2天的发情后期。
02母猪发情周期的激素变化
发情周期的启动受外部环境刺激影响,通过大脑高级控制中枢调节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主要涉及两种关键激素: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
FSH负责刺激卵巢生成含有卵细胞的卵泡,而LH在发情期作用于这些卵泡,促进排卵。发情期间,发育中的卵泡形状类似于樱桃,每个卵巢内约含13至18枚卵泡。排卵后,剩余的组织转化为黄体并开始产生孕酮,血液中的孕酮浓度随发情结束而增加。
母猪发情过程由卵巢启动,并在雌激素作用下表现出发情迹象。排卵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孕酮水平升高。配种后的前三天,高水平的孕酮为受精卵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对于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来说,配种后初期过高的采食量可能会降低孕酮浓度,导致胚胎死亡和受胎率降低。
03 经产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分析
营养成分搭配不均:
母猪的营养状况显著影响其发情周期。长期食用营养不均衡的饲料,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关键营养物质,会干扰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例如,蛋白质不足会导致卵巢发育不良,影响卵泡的形成和成熟;维生素A、E等的缺乏也会干扰生殖机能。
在哺乳期间的体重降低过多是主要问题,营养不良则抑制卵泡生长,当然,过度肥胖也会影响激素平衡,导致母猪不发情。
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方面,环境应激如高温高湿、噪音等、运动、光照不足和过高的饲养密度均可能导致母猪生理机能受损;饲喂方式的突变亦可能冲击母猪内分泌平衡。
季节性影响:
夏末和秋季的季节变化,尤其是夏季的高温,可能会导致母猪出现热应激,表现为不食、性欲不足,从而影响发情。
疾病方面:
生殖系统疾病直接损害生殖器官功能,而繁殖系统传染病则可能破坏整体生殖系统健康。霉菌毒素含量过高,也会通过调节孕激素受体的高表达导致发情异常。
体内内分泌状态:
母猪的发情过程是受到体内激素水平的严格控制。当内分泌系统失衡,特别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不足。在养殖过程中,母猪容易遭受多种应激源的影响,包括疾病、饲喂方式、疫苗接种等。这些外部因素能够干扰母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对其发情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母猪胎龄:
年龄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初配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周期。研究证明,胎龄大于6胎以后也会导致发情率降低。
04 刺激经产母猪发情的关键点
关键点一:生产数据回顾
细致审查生产记录,寻找不发情现象与特定胎次或批次之间的关联性,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
关键点二:体重管理
重视哺乳期间的体重控制,避免过度失重,因为这直接影响断奶至再配的间隔时间和随后的繁殖效率。为确保母猪在哺乳期间保持良好的体况,避免体重过度损失(不超过15kg),应从分娩后第3天起提供充足的饲料,以满足其最大采食量需求。
关键点三、饲养管理细节改善
全面审视哺乳母猪的日常管理措施,及时调整产房温湿度、优化通风系统、保障水源质量及食品安全性,消除不利因素,提高繁殖成效。
关键点四:饮水和料槽管理
在产房中,必须保证母猪能够随时获得充足且干净的饮水。同时,采用湿拌料方式进行饲喂,并及时清理剩余饲料,以减少细菌滋生的风险,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
关键点五:断奶后诱情与人工刺激
为了促进断奶后母猪的发情,应在断奶后的1至3天内使用公猪进行诱情。到了断奶后第4天,可以让公猪与母猪充分接触,并逐头实施人工刺激,以增强母猪的性欲和排卵反应。
关键点六:头胎母猪区别管理
对于头胎产仔数较低的母猪,建议跳过一个情期后再进行配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母猪有更充分的时间恢复体力和调整生殖系统状态,从而提高下一胎的产仔数和整体繁殖效率。
05 后备母猪不发情原因分析
关键营养成分缺乏:
后备母猪在达到60公斤后,若继续使用育肥料而非专用的后备母猪料,可能导致维生素A、E和生物素等关键营养素的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素的不足会抑制性腺发育,从而引发不发情或延迟发情的问题。
饲料中的毒素影响:
日粮中玉米赤霉烯酮(ZEA)含量过高,会通过调节孕激素受体的高表达,超出正常水平,导致卵泡闭锁和卵巢发育异常,进而降低发情率和排卵率。
体况管理不当:
过肥或过瘦都会对卵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肥胖会导致卵巢脂肪浸润,阻碍卵泡发育;而营养不良则抑制卵泡生长,改变内环境稳定,增加闭锁卵泡的比例,导致发情延迟。
查情与诱情策略不足:
未进行有效的初情期管理和公猪诱情,或诱情时日龄偏大,都会延误对未发情母猪的人为干预时机,进一步影响繁殖效率。
饲养环境不佳:
包括温湿度控制不当、高密度饲养、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以及光照强度不足等因素,都会对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生殖器官的发育造成负面影响,最终降低其繁殖性能。
疾病性因素:
多种病毒性疾病,包括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和伪狂犬病等,均可能导致后备母猪的繁殖系统出现障碍。此外,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母猪,在剖检时常发现其卵巢体积较小且缺乏弹性,表现为明显的卵巢发育不良或卵巢囊肿。
品种选育因素:
过分追求体型或瘦肉率可能会导致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偏低。
其他因素:
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也可能对繁殖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06 刺激后备母猪发情的关键点
关键点一:饲料营养管理
定期检测与后备母猪生长相关的关键营养成分,确保其摄入充足;监控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水平,保证其在安全范围内;从70公斤开始投喂专用的后备母猪日粮。
关键点二:饲喂及体况管理
在5月龄前允许自由采食以满足能量需求;6月龄后适度限制饲喂量,防止过快增重导致肥胖;提供充足的料位和水嘴以支持同时进食饮水;配种时确保背膘厚度维持在13-15毫米的理想状态。
关键点三: 诱情及初情期管理
自160日龄起每日两次用性欲旺盛且温顺的成年公猪进行群体诱导发情,并记录结果;理论上,后备母猪应在小于195日龄时达到初次发情,此阶段应有超过90%的动物表现出该行为;对于超过30天未进入初情期的个体,可考虑使用激素干预来人工建立发情周期;
推荐按照每100头后备母猪配备一名诱情公猪的比例来进行安排;期间可通过人工按摩背部的方式辅助刺激母猪发情;研究表明,采用不同公猪轮流接触的方法比单一公猪更能有效地激发母猪的繁殖反应。
针对超期未发情的后备母猪,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栏舍位置、混合咬斗或使用不同公猪进行日常刺激,以促进发情;
若上述措施及催情药物处理无效,则应考虑淘汰这些个体。
关键点四:健康管理
确保后备母猪群的高健康度对于维持其良好的发情率与排卵率至关重要。建议对新引入的后备猪群实施定期的药物保健,并遵循免疫计划进行疫苗接种,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和群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