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繁育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批次化生产在西部地区的应用效果,值得借鉴!

来源: 批次化生产   2025-04-07 17:01:37   查看:  次

  长期以来,我国养猪业实行传统连续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存在疾病防控难、生产效率低等突出问题。猪批次化生产技术通过同步母猪发情、配种、分娩等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全进全出”流程化、工业化的生产,这种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规模猪场的疾病防控水平和生产效率。

  2018年,新兽药烯丙孕素获批开启了我国养猪批次化生产的发展新阶段。同年,非洲猪瘟在国内暴发,导致生猪产能急剧下降。批次化生产在非洲猪瘟暴发后生猪复产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成为我国养猪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生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北地区,这些地区猪场密度相对较大,也是非洲猪瘟主要影响地区。新疆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天然屏障多,受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的传入风险相对较小。此外,新疆气候干燥、少雨,空气相对湿度较低,这种环境不利于病菌和寄生虫的滋生与传播,能有效降低生猪疫病的发生概率,有利于生猪养殖的生物安全防控;并且,新疆地域辽阔,大面积的戈壁为生猪养殖提供了极大便利,便于建设大规模、标准化的养殖场,有利于实现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后非洲猪瘟时代,新疆等西北地区逐步成为我国养猪集团、企业的新养猪区域。目前,我国批次化生产已形成多种生产模式并存的格局,其中3周批、4周批是我国批次化生产的主流模式,但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应用批次化生产效果的报道较少。本文以新疆某规模化猪场为例,简述批次化生产在西部地区的应用效果,为批次化生产在我国的更广泛应用提供支撑。

  1猪场概况

  该猪场位于西北某地区,饲养加系纯种母猪,基础母猪存栏6 000余头,该猪场采用4周批生产模式。加系猪体型比较好,四肢粗壮,肢蹄问题少,生长速度比较快,料重比低,而且抵抗力强,但繁殖性能不突出。

  2猪场4周批次生产效果

  笔者连续跟踪了11批母猪,并统计分析了母猪繁殖性能相关数据。统计指标包括批次参繁母猪数量、批次总产仔数、批次健仔数、批次断奶仔猪数、批次窝均产仔数、批次窝均健仔数、批次窝均断奶仔猪数以及经换算后的猪场PSY。该场批次窝均产仔数为13.81头,批次窝均断奶仔猪数为10.77头,4周批按年产2.35胎计算PSY为25.31头,在加系种猪中该成绩处于中上等水平。

  3国内外4周批次生产应用概况

  为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减抗替抗”的实施,规模猪场“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能够有效提升猪只健康水平,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3.1 4周批次生产特点

  4周批次生产模式下,猪群分为5个批次,以固定的20周为循环周期,各批次母猪的配种、分娩等生产环节均间隔4周进行。现阶段,4周批次生产模式产房每年可循环13批次母猪,因其生产效率高而在我国广泛应用。并且,在该模式下猪场严格遵守所有生产程序,产房只可保留一个批次母猪群,经同步分娩诱导后所有母猪在1~2 d内结束分娩,21 d后实施断奶,并清空所有产床,随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和干燥,3~4 d后下一批次母猪进入产房待产。实施4周批次生产的规模猪场,运行过程中有效地将四类猪群分开:断奶母猪处于配种舍、妊娠母猪处于妊娠舍、待产母猪处于产房、而断奶仔猪远离产房进入保育舍,这种空间的间隔有效阻断疾病在猪群内部的传播。

  3.2 4周批次生产适用范围

  国外研究显示,当猪场从连续生产转换为4周批次生产模式后,母猪的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从3周批次生产体系转变为4周批次生产体系,在无需新增产房设施的情况下,可增加猪场经济效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施4周批次生产模式对员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良好的产房配套设施,以确保仔猪健康。出于猪群健康考量,在加拿大和美国,基础母猪数量1 000~3 000头的猪场,通过执行4周批次生产模式在断奶后彻底清空产房,真正实现仔猪和母猪的全进全出。这种生产方式能有效降低甚至消除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发生,显著提升猪场经济效益。

  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像拥有300头基础母猪的小型猪场,4周批次生产是较为常见的批次生产模式。此外,比利时的一项调查表明,基础母猪规模在400~800头的猪场采用4周批次生产体系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20%以上,与传统连续生产模式相比,每头母猪多提供2.3头断奶仔猪。比利时某地区,32%的规模猪场实施了4周批次生产。此外,调查报告显示,未来计划采用批次生产模式的猪场中,有22.83%的猪场将4周批次生产模式列为首选。

  3.3国内4周批次生产效率

  鉴于4周批的高效生产效率,国内多个养猪集团的部分猪场也在实施4周批次生产,如牧原股份、海大集团、环山集团、巨星农牧、陕西傲凯等。目前,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应用批次化生产效果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中11个批次母猪PSY平均值为25.31头,但同样实施4周批次生产的陕西某规模猪场,其一个季度母猪PSY高达30.65头,最直接的因素是该规模猪场母猪为PIC配套系,母猪群繁殖性能本身较高,另外产房仔猪成活率95%以上也是其PSY高的主要因素。

  4小结

  4周批次生产模式,虽然产房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但哺乳时间为21 d,对产房仔猪护理及仔猪断奶后存活率影响较大,猪场在选择4周批次生产时需基于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批次生产模式。(来源:猪业科学)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