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哺乳期奶水质量与产量直接决定仔猪存活率、断奶重及后期生长潜力。数据显示,哺乳期仔猪死亡率中约40%与奶水不足或质量低下相关。本文将系统剖析产后奶水不足的深层原因。
01、营养性因素
一、能量与蛋白质摄入不足
关键机制:乳腺合成乳汁需充足能量(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哺乳期母猪日均需16-18 Mcal DE及800-1000g粗蛋白(NRC,2012)。
01、营养性因素
一、能量与蛋白质摄入不足
关键机制:乳腺合成乳汁需充足能量(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哺乳期母猪日均需16-18 Mcal DE及800-1000g粗蛋白(NRC,2012)。

不同采食水平对泌乳性能的影响
夏季热应激或围产期厌食可导致采食量骤降30%+,显著抑制泌乳启动。
二、关键营养素缺乏
维生素与矿物元素:
维生素E/硒:缺乏削弱乳腺抗氧化力,加剧炎症损伤(血浆硒<0.08ppm时风险↑)。
钙/磷:血钙<8mg/dL可引发产后瘫痪,直接中断泌乳(理想血钙:9-11mg/dL)。
维生素D:调节钙转运,缺乏关联乳腺发育不良(研究显示补充25-OH-D3可提升乳质)。
02、繁殖障碍与疾病
一、MMA综合征(乳腺炎-子宫炎-无乳症)
发病率:约15-30%经产母猪受累(Pig Progress,2020)。
致病三联征:

二、其他疾病影响
PRRSV(蓝耳病):病毒侵袭肺泡巨噬细胞→免疫紊乱→乳腺发育受损(研究显示感染母猪泌乳量↓22%)。
PCV2(圆环病毒):诱发消耗综合征→营养代谢障碍→泌乳不足。
03、管理与环境应激
一、热应激的级联效应
核心数据:环境温度>25℃时,每升高1℃,采食量↓6%(Le Bellego et al.,2002)。
生理连锁:
高温→采食↓→血流量向皮肤转移→乳腺灌注↓→乳汁合成原料不足
二、水源与饮水管理
关键参数:哺乳母猪日需水量30-50L,水流速需>2L/分钟。
脱水后果:饮水不足使泌乳量锐减15-20%(Patience,2012)。
三、应激源的多维影响
噪音/频繁转栏:激活HPA轴→皮质醇↑→抑制催乳素释放。
光照不足:<14小时光照降低催产素脉冲频率(理想光照:16h,150lux)。
04、遗传与生理特性
一、品种与品系差异

不同品种母猪泌乳性能对比
二、胎次与乳腺发育
初产母猪:乳腺腺泡发育不完善(仅达成熟腺体的70%),泌乳潜力受限。
高胎次母猪:>7胎次母猪乳腺退化加速,泌乳细胞更新率↓。
05、关键饲养管理节点
一、妊娠期乳腺发育管理
黄金窗口期:妊娠75-95天(腺泡增殖期),过量饲喂致脂肪沉积→腺体空间挤压。
攻胎策略:建议妊娠90天后增量(3.5-4.0kg/天),避免过早加料引发代谢紊乱。
二、围产期操作要点
分娩监护:助产不当致产道损伤→疼痛应激→催产素分泌受抑。
初乳管理:确保仔猪出生后1小时内摄入足量初乳(>200g/头),刺激母猪持续泌乳。
06、综合防治策略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