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生产成绩的持续稳定,与后备母猪的初配管理密切相关。经验丰富的猪场普遍高度重视这一点。若初配管理不到位,极易导致分娩时出现难产、二胎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数据显示,因后备母猪培育不规范导致的淘汰,占总淘汰比例的67%(图1),给猪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损失。


图1后备母猪淘汰原因分析
数据来源:SMS数据库
在非洲猪瘟影响下,三元母猪被广泛留作种用已成为常态,而初配不达标则进一步引发了更多繁殖障碍。PSY应用研究院对全国765家猪场三元母猪使用情况的调研显示,普遍存在发情率低、产仔数少、难产率高及奶水不足等问题(图2),严重制约了猪场产能的恢复进程,必须引起充分重视。

图2三元母猪种用问题调研表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猪场需以足够的耐心和细致,将后备母猪培育至初配标准。急于配种,往往会导致难产、二胎综合征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体生产成绩。
一、增加难产风险
《猪病学》(第9版)指出,母猪发生难产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无力(37%)、臀部大小(15%)和产道狭窄(13%)等(表1)。这些因素均与后备母猪的初配管理密切相关。若配种日龄过早,母猪体成熟与性成熟不足,分娩时易出现宫缩乏力、怒责无力,以及产道和骨盆狭窄等问题,从而导致难产率上升。
二、二胎综合征多发
(1)什么是二胎综合征?
二胎综合征是指初产母猪进入第二个繁殖周期后,出现断奶后体况严重下降(体重损失超过10%)、断奶7天内发情率低、返情或再配困难、二胎产仔数显著下降(通常比第一胎减少20%以上),以及头胎淘汰率偏高(超过20%)等一系列繁殖障碍。
(2)二胎综合征的主要成因
目前,二胎综合征已成为拉低猪场PSY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新场中表现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母猪体成熟与性成熟不足,以及断奶后体况损失过大。在实际生产中,日龄偏小、体重不达标、发情不稳定的后备母猪一旦配种,极易引发二胎综合征。因此,做好后备母猪的初配管理,是预防该问题的核心措施。
三、直接导致生产成绩下滑
猪场生产中,初产母猪成绩不佳常被归因于“未达黄金胎龄(3-5胎)”,这一观点较为普遍。然而,我们认为该解释并不全面,因为部分猪场的初产母猪成绩反而为全场最佳。
为探究初胎产仔性能对母猪终身繁殖成绩的影响,陈志林等(2016)研究发现,随着第1胎产仔性能的提高,后续5胎的繁殖表现呈逐步上升趋势。这说明,提高初胎母猪的生产成绩,对整体繁殖效率具有长远推动作用。
四、小结
总结而言,后备母猪初配不达标是引发二胎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之一,会导致第二胎生产成绩长期低迷;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初胎生产表现,并对后续连续5胎的繁殖成绩产生持续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确保后备母猪初配达标,对猪场稳健运营和效益提升具有根本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