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乳猪料原料选择及品控要点

来源: 未知   2011-07-23 11:39:10   查看:  次

副标题[/page]

1.2 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仔猪出生后生长快速、生理变化急剧,对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要高。但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例如仔猪胰蛋白酶含量在5周龄前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到6周龄才开始增加,因此在5周龄前仔猪对饲料蛋白尤其是植物性蛋白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断奶后营养源从母乳转向固体饲料,饲粮中高蛋白质水平往往导致仔猪腹泻和生长抑制,因此确定仔猪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尤为重要。综合相关研究报道,19%~21%的粗蛋白质水平可满足4~20kg仔猪的需要,建议4~10kg阶段采用21%,10~20kg阶段采用19%.

  仔猪氨基酸需要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生长猪的氨基酸需要分为维持需要和蛋白质沉积需要,维持和蛋白质沉积的理想氨基酸比例不同。由于仔猪维持需要的氨基酸所占比例与生长猪不同,不同阶段体组织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仔猪尤其断奶仔猪免疫、抗氧化、抗应激、维持肠道功能等对某些氨基酸的特殊需要,因此,仔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不同于生长肥育猪阶段。实际表明,有些氨基酸的需要量确实不同,例如谷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应用上可参考理想蛋白模式来灵活掌握。

  1.3 矿物质需要与维生素需要

  断奶仔猪对添加食盐有积极反应,因此,NRC调高了仔猪钠和氯的需要量。饲粮中的钾、钠、氯是相互作用的,应考虑电解质平衡,尤其是乳猪饲粮中往往钾含量较高。相关研究报道表明,仔猪适宜的电解质平衡值为200~300meq/kg.

  虽然不同研究得出的铜、铁、锌、锰需要量差异较大,而实际上的需要可能接近。分析可能原因:①品种不同,会略有差异;②动物体内微量元素吸收、利用互相影响,不同研究者设计的基础饲粮中其它微量元素水平不同,影响目标元素的需要量研究结果;③部分研究的试验动物偏少,仅以生长性能评价得出的需要量不准确;④部分试验设计梯度偏少,影响结果的精确性;⑤环境不同,猪应激状况不同,可能需要略有不同。微量元素不仅影响仔猪的生长,还涉及安全和环保问题。尤其当前仔猪饲料普遍使用高铜、高锌,其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仔猪营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仔猪对铜、铁、锌、锰的需要量及其比例仍很重要。

  高剂量铜和锌促进仔猪的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高铜、高锌带来的残留和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系列研究表明,使用有机螯合物,可降低铜、锌的用量,达到高剂量硫酸铜、氧化锌的效果。但实际生产上不一定达到,因而造成一些生产成本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应当另开思路。

  多年来,国外对猪的维生素需要量开展了大量研究。NRC对维生素的推荐量是基于不出现缺乏症的最低需要量,未能考虑到快速生长、断奶、免疫、应激等需要,而这些对于饲养仔猪非常关键。近十年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NRC对脂溶性维生素的推荐量可满足仔猪正常生长的需要,但要获得最佳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需要2~5倍于NRC需要量。(2)为满足仔猪最佳生长的需要,二倍于NRC推荐的水溶性维生素量是必要的特殊情况下还需更高。实际上,我国大部分饲料中维生素添加量早远高于NRC标准,因而在这方面较少存在问题。

  2 饲料配制技术与原料的选择要点

  我们要根据乳猪的营养需要特点来配制乳猪料,掌握乳猪料的配制技术及其特点;在选用一些原料时考虑的原则是:供应稳定、品质保证、价格适中。例如小肽类产品,其质量不是很稳定,选择时要谨慎。

  2.1 选择能量饲料的要点

  2.1.1 玉米是首选原料。玉米品质要求容重在700以上,无发霉现象,破碎粒要少。最好使用50%左右(占所用玉米)的膨化玉米,但不能使用太多,否则猪容易粘嘴(对颗粒料而言),进而影响适口性。膨化玉米目前没有标准,个人经验认为膨化玉米糊化率达88%以上就可以了。玉米破碎粒度径直为2.0即可(径直1.0以下最好不超过20%).其次可选用一些小麦,使用量不超过10%,可不用另加小麦酶制剂。

  2.1.2 乳清粉、乳糖、蔗糖。乳清粉、乳糖、蔗糖也是乳猪料优质能源,使用乳清粉实质就是使用乳糖,因而乳糖含量很重要,其中乳源蛋白的作用很好,但没有乳糖重要;蔗糖不仅可提供能量,还可以改善适口性,乳猪对蔗糖有偏爱,其效果优于糖精钠制品。在使用这些原料时要经调质混匀,这些原料属于热敏性原料,容易焦化,焦化对猪适口性有负面作用。

  2.1.3 油脂。目前乳猪料使用油脂,对乳猪来说最好的油脂是椰子油,其次为大豆油、玉米油、猪油、牛油、鱼油。椰子油很贵,大豆油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在使用一定量的膨化大豆后,可不用油脂。使用油脂时一定要关注品质,杂质、水分、碘价、酸价、过氧化值是必须测定的指标。

  2.2 选择蛋白质饲料的要点

  在对乳猪料中蛋白质原料的在对乳猪料中蛋白质原料的选择过程中,消化率是蛋白原料选择的第一标准,其次是良好的氨基酸比例和含量,其中重点考虑的氨基酸有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因此在选择蛋白原料时,最好选择上述氨基酸含量较高且配比合理的原料。同时由于乳猪采食量的限制,所以要尽量寻找高营养素含量的蛋白质原料,以节约空间。在采食量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乳猪提供营养浓度含量高且消化性好的日粮,从而保证其在仔猪阶段尽可能获得理想的日增重,为全程效益打下基础。

  2.2.1 大豆类制品。大豆类制品是目前最丰富的蛋白质来源,然而因其加工工艺不同,乳仔猪饲料中豆制品蛋白的可选择性较多:①膨化大豆,不仅是豆油来源,也是优质的豆类蛋白的来源,但膨化大豆用量不可过多,一般不宜超过15%.目前膨化大豆没有标准,个人认为脲酶低于0.05,可消化蛋白高于60%就可以用了;②豆粕,是植物蛋白,其消化率往往达不到乳猪要求,同时还含有一定的抗营养因子,但它是乳猪料的常用、也是合适的蛋白来源;③大豆分离蛋白,虽然其蛋白质含量较高,由于使用低温豆粕制造,因此也可能存在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所以在加工过程可以经过酶降解的方式;但是,由于有些产品经酶降解后,会产生苦肽而影响适口性,因此在选择时,一方面要可溶性较好,另一方面还要保证较好的适口性。从目前应用效果来看是很好的,就是价格偏高;④大豆浓缩蛋白,豆粕经过热酒精浸溶,去掉了其中部分多糖类,相当于把蛋白质浓缩,因而它的价值高于普通豆粕,但是其消化率还是有限的;⑤发酵豆粕,豆粕经过发酵,消化率大大提高,蛋白质含量也有所提高,抗营养因子遭到破坏。因此发酵豆粕有可能是未来乳仔猪饲料的首选原料,不过因为不同的厂家发酵菌种和工艺不同,对乳仔猪料的价值差异很大,使用时也要谨慎。目前发酵豆粕在乳猪料中用量不可过多,否则会有负面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