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的原则:采用脉冲式投药,根据所选的药物特性并参照说明书来决定用药剂量,连用5-7天;如果仅仅是单纯的预防保健,可选用一些疗效一般、价廉的药物。当猪群有发病的征兆或已发病,就要选用高效的药物(有时价钱贵的药不一定就是好药)。救病如救火,要注意用药的时机,不能坐等专家或者实验室的诊断,要积极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支持疗法,更不能迷信某种药物是“仙丹”,非它不行。尽可能的联合用药,但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多用些能增强猪体质的药物(如维生素C、E、GS、电解质等)。
四、管理是关键
首先,保证全进全出批次化是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如做不到,很造成某一种疾病在同一猪舍内的循环感染。其次,定期消毒能减少或消灭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是控制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因此,消毒工作一定要制度化,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如,每周2次的带猪消毒;每周1次的全场道路及环境消毒;每次售猪前后对售猪台消毒;空棚清扫后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后消毒等,然后对有传染性的病猪要隔离饲养;棚舍内的病死猪要及时运走并进行化制或深埋,以防病菌扩散感染健康猪群。
—般情况下,在有漏缝地板或有外运动场的猪舍,密度要求不小于0.8 m2/头;而在水泥地面上,要求每泪者至少为1m2。如果密度高,肥猪的应激反应加重,猪容易打架,容易发生疾病的水平传播,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曰产曰18-2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如喷淋、负压通风、冲水等)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如双层吊顶、烧炭炉、垫稻草等等)。
合理的组群:按个体的大小分群,在饲养过程中要对出现的弱猪适当调群,特别在每次换料时要调群,将体重不达标的猪调出不换料,但也不要频繁的调群、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