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夏季管理
2.1防暑降温
防暑降温是夏季管理的重中之重,猪只本身汗腺不发达,对温度耐受力差,所以热应激对猪群的危害大,容易引起日射病,通风口24 h开放,白天气温高的时段,有条件可采取强制通风,安装降温设备(如降温湿帘),简单降温就是定期用水冲洗圈舍。此外,要保证充足饮水,很多猪场都是饮水器自由式饮水,要经过检查水管和水龙头有无损坏,损坏要及时维修,确保供水系统正常。
在哺乳期内保证母猪的饮水至关重要。在热环境和限位栏的条件下,母猪的活动减少,会导致饮水量的减少。饮水减少的后果之一是粪便中的干物质增加,引起便秘,导致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哺乳量下降。母猪若从饮水器中饮水,供水1.5 L/min,如果供水不足,可在夏季中午将水槽加满水。在实际生产中,哺乳母猪除使用湿抖料外,在每次饲喂后,饲槽内都要注满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采食量和产奶量,减少母猪产后失重。
根据猪场经济条件和种猪价值,也可安装畜禽水帘式降温系统(如降温湿帘)或空调。
2.2降低猪群饲养密度,加强通风
合理降低饲养密度,是夏季健康养猪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是因为适当增加猪只的生存空间,将有利于降低热效应,更有利于猪只的休息、活动、采食。保育阶段猪只密度在秋冬猪床饲养量基础上减少2头为宜,育成阶段应根据体重适当调整饲养密度。50 kg以下1.1~1.3头/㎡,60~70 kg阶段0.9~1.1头/㎡,70~90 kg阶段0.7~0.9头/㎡。
加强通风,增加猪只体表散热速度,达到降低猪体温度的目的。一是自然通风。充分利用前、后窗户的空气对流,降低猪舍温度,其是最基本的降温方式。二是机械通风。利用风扇、吊扇进行通风换气,如果安装排风扇,除进气口外,所有窗户全部关闭,采取纵向通风。
2.3调整部分猪舍操作流程
配种时间放在早晚,避开高温时间段。母猪群采用湿拌料,产房哺乳母猪早、晚喂料量加大,中午少量饲喂。转群尽量选择凉爽的时间,以减少猪只热应激。
2.4重视夏季猪群药物保健
一是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防止发霉饲料对猪群的危害。二是母猪产前、产后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100mg/kg)和金霉素(300mg/kg),切断疾病从母猪到仔猪的水平传播。三是母猪产后注射1针长效土霉素,预防母猪产后不吃、无乳、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症。四是断奶阶段饮水中添加多维,饲料中添加支原净、氟苯尼考等。五是为了降低热应激对生产母猪的影响,可以采取产前注射氯前列烯醇,使母猪能够在凉爽的分娩,缩短产程,减少弱仔的比例,并可减少母猪子宫炎、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
2.5加强卫生管理,驱除蚊蝇
夏季气温高,猪群的排泄物及生活垃圾很容易腐败,是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地,所以必须定期对猪舍及场区进行清理,同时结合消毒程序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保持猪场的菌群平衡体系。夏季是蚊蝇肆虐的季节,而蚊蝇不仅是很多疾病的携带者,而且对猪群的持续骚拢,易造成饲料报酬降低,日增重减少。因此,夏季应安装纱门、纱窗和遮阳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