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饲料霉变
由于近几年天气变化的异常,以及人为收割、加工储存方法不当的影响,饲料原料(如玉米、麸皮)经常出现发霉或变质的现象,采购的时候如果不注意或采购回来储存时间过长并饲喂猪只时,大多数猪场都是通过在饲料加工时添加各类一般甚至精品脱霉剂来解决,认为这样就可以消除霉菌毒素,不会对猪只造成影响。其实,脱霉剂的作用大多是吸附霉菌毒素,而不是降解霉菌毒素,猪只一样会吃进肚子里,一样会影响猪只的生产或生长。
对饲料的控制,归根结底最终还是质量,脱霉剂只是辅助手段。首先是采购,坚持“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不要贪便宜,认为低价钱可以买高质量的产品,更不能太大意,监管不到位花大价钱买了质量差的产品;其次是根据生产存栏情况进货,存货一般不要超过15天,成品料在猪舍内不超过7天,最好3天内喂完,特别是雨季多雨潮湿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再就是注意粉碎玉米时,最好在粉碎前加一个吸尘器,将玉米里的杂质、尘埃进行吸附。如果发现有饲料发霉变质,老板又舍不得丢掉,坚持要喂猪,这些饲料千万不要喂种猪、后备猪、保育猪,最多喂中大猪,不然因其造成拉稀、假发情等后果,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6 猪只销售
这几年,由于养猪行业市场的变幻莫测,各类猪只的价格也是忽高忽低,没有以前明显的规律性。作为养猪人,和我们国家其他大部分公民一样,也都有一个“从众”心理:买猪时“买涨不买跌”,你越涨价他越要买,不卖给他还不行,跌价时越便宜越没人买,不论猪栏空不空;卖猪时“卖跌不卖涨”,涨价时,一部分养猪老板想赚多一点,想等涨到最高价时再卖,有的猪只栏内已经放不下,猪转身都不够位置了,仍舍不得卖,等到最后,高价期已过,开始跌价,想卖又舍不得卖,没办法卖了又觉得亏。
这种做法实际上得不偿失。不论赚钱的多少,风险很大:猪苗、种猪价非常高时,盲目的引进饲养,不知养成后上市时能否赚钱;卖猪时一味追求价格而不考虑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比如栏舍是否够用,一旦染病,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无论是卖猪还是买猪,都要根据自身猪栏的情况而定,适时进栏或销售,不能老想着自己一定要赚多少钱。
7 两个个生产技术的细节管理
7.1 仔猪三针保健
很多猪场已经采用了对仔猪下痢进行预防的方法,即对初生仔猪注射得米先或长效土霉素或长效治菌磺:3针(3天龄0.5ml、7天龄0.5ml、21天龄1ml),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仔猪发病的机会。
有的猪场认为对小猪打针太多,应激大,会影响仔猪的生长,不愿意打;或有的猪场出现问题时打,平常没事时不打。
从保健的角度出发,宁肯在分娩舍期间仔猪不注射各种疫苗,也必须坚持进行保健,不论是以前的3天龄、7天龄、21天龄,还是现在一些专家提出的10天龄、21天龄、28天龄,对仔猪都有好处。
7.2 母猪分娩时耳静脉输液
母猪分娩时需要力量,特别是后备母猪表现尤为突出。分娩过程中,母猪疲惫无力时,宫缩无力,难产增加,仔猪死胎增多,产程长。因此,在母猪产出第一头仔猪后,一律进行耳静脉注射葡萄糖(打点滴,使用人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这段时间也是母猪比较安静的时候,有利于注射。
母猪打点滴的方法(5%葡萄糖共3瓶1500ml):
母猪产出第一头仔猪开始,第一瓶加青霉素640万单位或阿莫西林640万单位;第二瓶加VC10ml、复合VB10ml;第三瓶输液250ml后加1ml缩宫素,以利于胎衣、恶露的排出。
这项技术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的量不能随意加大,以免以后产生太大的抗药性;二是缩宫素的使用,有的猪场加5支甚至最多时10支,以为这样就能促进母猪的分娩,其实不然,缩宫素用的越多,母猪子宫收缩越厉害,但没有力气,仔猪同样产不出来,相反只能增加子宫炎发生的机会,因此,要严控缩宫素的添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