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免疫抑制因素
上面我们说到免疫预防是猪场防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免疫大量疫苗后疾病仍然层出不穷,因为猪群存在相当多的免疫抑制因素导致免疫效果达不到甚至失败、猪群抵抗力差。
免疫抑制因素包括:
1、免疫抑制性病原,如蓝耳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肺炎支原体等;
2、霉菌毒素,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在猪体内长期蓄积首先造成的就是免疫抑制;
3、饲养环境差,应激因素多。当猪场的饲养环境达不到猪群健康成长的要求,饲养管理不规范应激因素多的时候,猪群健康状况差,免疫力就会受到抑制。
建议:
1、通过疫苗免疫、药物治疗等手段,稳定蓝耳、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疾病;
2、尽量使用新的饲料原料或成品饲料,在旧的饲料中添加脱霉剂,脱霉解毒,增强猪群的抵抗力。
3、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保证饮水、通风、温度、湿度等要求,降低猪舍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尽量减少饲养过程中的应激因素。
四、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一直是猪场应当关注的重点。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是猪场控制疫病的第一道防线。
生物安全包括外部的生物安全:外来人员、车辆的消毒,员工进出猪场的消毒,鼠、虫、蚊蝇等害虫的杀灭等;内部生物安全:猪舍内的空栏消毒和带动物消毒,猪舍内部员工和工具的规范流动,猪群在生产周期中的正确流动,全进全出的生产策略等。
很多规模化的猪场对于生物安全管理不重视:
1、外来车辆、人员的消毒不到位;
2、不同区域的员工随意走动,工具交叉使用;
3、消毒池中消毒水更换不及时,猪舍空栏消毒不全面细致,害怕刺激而不进行带动物消毒;
4、猪群流动不合理,种猪群没有独立的公猪站,使用采精公猪查情,把不发情母猪赶到公猪舍诱情、查情等。保育、育肥舍没有病猪栏,后备猪和商品猪混养等。
建议:
猪场应该制定并执行完善严格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控制外来运猪车、饲料车的进入,外来人员进入猪场做好消毒,防止外部病原传入。猪场内部要做好消毒工作,包括饮水消毒、空栏消毒、带猪消毒、环境消毒等。使用安全高效消毒剂进行饮水消毒和带猪消毒,可杀灭大多数细菌、病毒等病原,降低猪群感染压力。同时注意限制猪场内人员、工具的流动,降低病原在猪舍之间的传播;保持正确的猪群的流动,防止病原在猪场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