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家庭农场冬季非洲猪瘟防控——请务必做好这7大关键!

来源: PSY应用研究院   2025-01-15 15:44:26   查看:  次

  冬季是北方容易爆发非瘟的时期,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冬季低温条件下,消毒剂对非瘟病毒的消杀效果普遍降低,尤其是在外界温度低于0℃情况下,在冰雪覆盖下的非瘟病毒更容易存活,因此冬季爆发非瘟的风险也在加大,那么家庭农场应该如何防控非瘟呢?

  (一)、狠抓人员返场和入舍消毒流程执行

  人员是最容易将非瘟病毒带入猪场,返场人员必须在淋浴间严格执行:修剪指甲-手部消毒-脱鞋-脱衣-淋浴-更衣-换鞋等七大消毒动作,在淋浴入口处放置指甲刀和免洗洗手液及洗手盆(1:200灭毒威甲溶液浸泡1分钟),减少手部带毒风险;确保人员在淋浴间入口和出口单向流动,严禁人员在淋浴结束后返回入口进行更衣、换鞋,进行淋浴时,确保洗发水和沐浴露充足,淋浴时间不低于10分钟。

  人员进入猪舍必须严格执行:(免洗洗手液)手部预消毒-(1:200灭毒威甲)手部浸泡消毒-换鞋-更衣,试验数据表明手部通过预消毒后再进行浸泡消毒,可以大大提高非洲猪瘟核酸裂解效果,同时换鞋比踩踏更有效果。

  (二)避免外界车辆进入猪场

  车辆是第二大将非瘟病毒带入猪场的途径,根据某集团化猪场2021年9月和10月对其送检车辆非瘟检测结果显示,有将近30%的车辆非瘟检测为阳性,表明车辆有较大带毒风险。

  集团化猪场车辆尚且如此,作为家庭农场,其外部送货车辆来源更加多样,带毒风险也会更高。冬季气温较低,对车辆进行洗消,到底效果能有多大很难评估,并且在缺乏烘干房的情况下,车辆也难以实现晾干效果,有可能在车辆入场后,也将非瘟病毒带入猪场,强烈建议家庭农场实行物资中转制,即:通过内部物资专用运送车将外部车辆物资送入仓库。

  (三)适当延长物品静置时间

  针对猪场常用的生产物资:饲料和兽药。

  建议在进行消毒后,适当在仓库延长静置时间,降低物品带毒风险,一般静置时间控制在15天左右,因此猪场需要做好物资采购计划,建议批次、整件采购。

  (四)强化猪群非特异性免疫

  在7-9月份猪价低迷时期,很多猪场为了降低成本,在母猪饲料和保健方面有所松懈,猪群抗病力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下降,因此有必要强化母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尤其在非瘟六大窗口期:发情、配种、免疫、转群、分娩、断奶等关键节点时期,通过添加康之源,迅速实现非特异性免疫强化,提高猪群对非瘟的感染阈值,降低猪群爆发非瘟风险。

  (五)做好冬季季节性疾病防控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蓝耳病)和口蹄疫以及腹泻等疾病高发时期,这些疾病对非洲猪瘟的爆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需要提前做好防控,通过特异性疫苗免疫、药物预防和环境控制等方面来实现。

  (六)做好猪群非瘟日常监测

  由于非瘟弱毒株的不断出现,其间歇性排毒的规律也逐渐被掌握,在猪群发生移动时,如:转群、卖猪时,通过检测猪群路过轨迹,如:赶猪通道、出猪台,就能在猪群表现症状之前提前掌控、提前干预。

  另外,针对出现异常猪(如:发烧不吃料、死亡、皮肤发红)等疑似非瘟症状时,应迅速对异常猪进行隔离或淘汰处理,并进行检测。

  (七)实时出栏,避免压栏

  当前猪价仍出于波动期,有的猪场为获取更高利润采取压栏的措施,会导致猪群饲养密度增大,疫病风险增加的风险,建议猪只达到上市体重后合理安排出栏时间。

  ‍‍‍‍‍‍‍‍‍‍‍‍‍‍‍‍小结

  冬季非瘟防控的短板在于消毒效果的快速下降,因此病毒传入猪场的风险加大,而风险源主要是人、车和物品,因此需要强化对风险源的消毒,做好细节;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猪群自身抗病力,清除非瘟帮凶,并做好非瘟日常监测,减少误判和漏检,提高管控风险能力。‍‍‍‍‍‍‍‍‍‍‍‍‍‍‍‍‍‍‍‍‍‍‍‍‍‍‍‍‍‍‍‍‍‍‍‍‍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