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异常,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如雪灾、冰冻等),且规律性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加之生猪养殖业本身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以及冬季是生猪传染病易发季节,猪场如何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安全过冬已成为当前生猪养殖场管理者密切关注的热点。笔者从生产实践出发,结合自身从业经历,对生猪养殖场应对雨雪冰冻灾害所需要关注的关键点进行了总结,以期对生猪养殖场管理者、从业者等有所帮助。

1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1.1造成栏舍垮塌
目前我国生猪规模化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硬件设施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多养殖规模小、猪舍设计简陋、抵御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差的猪场。短时间内的强降雨雪可迅速增加栏舍框架结构的承重,可能造成长久失修、自身承重欠佳、设计不合理猪舍的垮塌,损坏猪场硬件设施,严重威胁猪场内从业人员及猪群的安全,对养殖场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1.2引起牲畜死亡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因其发生突然,猪场很难在短时间内清除掉猪舍上的雨雪,猪舍可能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雨雪重压导致倒塌,甚至引发火灾,猪群可能被压死、烧死、冻死。2024年一季度,我国共发生12次冷空气过程,有2次达到寒潮级别,出现4次大范围雨雪天气,具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等重要特点。特别是2月份遭受了两轮大范围持续性降温雨雪冰冻天气,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20省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97.5亿元,其中牲畜损失数量达200.9万头只。
1.3影响交通运输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时,通常会导致道路积雪结冰,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路面上的冰雪,将会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流畅性,影响猪群调运,以及饲料原料的运输。运输不畅可能导致代售猪群及其产品的积压,无法正常进入消费市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品价格上扬,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与人们生活。
1.4增加防疫难度
通常来说,雨雪冰冻灾害一般发生在11月份至来年3月份,由于这一时期的外在环境温度较低,有些病毒性疾病进入高发期,如猪口蹄疫、猪瘟等。同时,一旦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可能影响到猪群的免疫计划,以及饲料营养的供给。当猪群没有获得疫苗免疫保护、饲料营养跟不上时,猪群抵抗力就会下降,感染疾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甚至导致在场内流行。
2应对措施
2.1强化硬件建设
建设标准化栏舍是猪场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筹划一个新猪场时,一定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及雨雪冰冻灾害对猪舍的影响,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等相关标准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建设,所建猪场要具有防寒、保暖、抗压、安全等特点。冬季雨雪较多的地区,新建猪场可适当增加屋顶与地面的夹角,以及增加建筑材料的承压性,屋顶少用或不用平顶和圆顶,便于冬季雨雪能较快从屋顶滑落,减少雨雪对猪舍的积压。
2.2配套保温设施
猪场管理者应按照猪群所处生产阶段的不同配套相应的保暖设施设备。分娩舍内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加热风机或水暖等取暖设施数量;猪舍门窗设置成双层门窗,门窗上增设保暖帘;为刚出生仔猪提供红外保温箱和保温板。保育舍也可配套水暖、暖风机等取暖设备,降低断奶应激、环境应激等对断奶仔猪的影响。对于育肥期中的大猪、公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等,猪场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取暖设施。同时,猪舍内一定要配置温湿度监测装置,实时掌握舍内空气质量,做好通风管理,提高空气质量。
2.3做好日常管理
对于冬季雨雪较多的地区,猪场管理者应在雨雪来临之前对猪场内保暖设施设备及时检修;检查备用水源和备用电源;根据猪场规模配套一定数量的备用饲料,以应对极端天气情况下交通不畅造成的影响;较低温度下,猪只自身对能量的维持需要有所增加,为确保猪只的生长、生产需要不受影响,可适当提高饲料能量含量或增加饲喂量;关注饲料质量,禁止饲喂霉变饲料;强化猪圈消毒管理,根据天气变化适度调整消毒频次、消毒时间、消毒药浓度等,确保消毒效果,降低舍内舍外致病因素对猪群的影响,确保猪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4做好应急预案
猪场应提前做好应对雨雪冰冻极端天气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保证充足的饮水、燃气、饲料、疫苗、兽药、工具等物料供应,防止雨雪冰冻灾害来临时因交通不畅带来的影响,确保猪场能正常生产。其中,饲料、饮水、疫苗、电力等对雨雪冰冻期间的影响最大,特别是饲料、饮水与电力。因此,猪场务必要做好应急饲料、饮水、电力的储备(如储备1~2周的饲料,1处备用水源,1组备用发电机组),制定应急救援行动方案。
2.5做好疾病防控
雨雪冰冻对猪只健康影响巨大。低温天气不仅影响猪场消毒效果,还会增加场内湿度,降低猪只对疾病的抵抗力。低温环境时,某些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和存活力大大增加,变相增加了病毒性疾病的感染力与传播力,猪群感染风险和发病率均会有所上升。因此,猪场要在雨雪冰冻期做好猪舍内的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湿度,提高舍内温度,适当补充光照,严格执行场内免疫制度、生物安全制度、人员隔离制度、病猪隔离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2.6关注天气变化
猪场管理者应及时关注气象预报,实时掌握天气变化,充分认识和掌握冬季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尽早做好雨雪冰冻灾害的预防工作。雨雪冰冻灾害虽然属于不可抗自然灾害,但气象部门可根据当地气象情况适当增设气象站和加强气象专业化服务,确保气象信息传达通道的流畅性,使猪场能第一时间获得气象信息,减少雨雪冰冻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2.7加强安检宣传
猪场要定期对相关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成立安全巡查小组,增加冬季安全检查频次,加强取暖设施设备使用管理,提高猪场管理者与场内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防范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等灾害宣传教育。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将冬季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3灾后管理
3.1做好无害化处理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如果猪场内发生了猪舍垮塌情况,一定要及时将压死猪只清理出来,集中转运到场内无害化处理区域或当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对死亡猪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转运死亡猪只尸体的过程中,要对死亡猪只尸体进行严密包裹处理,并用密闭箱式转运车辆转运死亡猪只尸体,确保转运过程中没有污物流出,避免疫病传播。
3.2修缮加固栏舍
猪舍坍塌后,应及时组织场内人员清理栏舍顶棚及周围雨雪、冰块,对于没有修缮价值的栏舍应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对于虽未完全坍塌,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栏舍应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及时进行修缮加固。检查养殖设施、电路、水线、料线等,确保设施安全,水、电、料通畅,消除养殖区域各类生产安全隐患,避免漏电、火灾等情况的发生,将风险降到最低。
3.3严格彻底消毒
对转运死亡猪只尸体的车辆、工具、场所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对转运人员可参照外出人员进场流程进行管理。根据消毒对象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如对转运车辆和工具可选用无腐蚀性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对死亡猪只栏舍、场地及周边撒生石灰或喷洒石灰乳进行消毒,对金属设备运用火焰、熏蒸等方式进行消毒,同时要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
3.4加强病媒杀灭
猪病的传播媒介是某些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或主要途径,这些传播媒介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节肢动物(蚊、蝇、虻、蜱)、野生动物(鼠、猫、狗)。冰雪冷冻灾害发生后,猪场务必做好以上生物媒介的杀灭工作,特别是蝇、蜱、鼠的杀灭。如果灾后没有做好生物媒介的杀灭工作,垮塌栏舍区域的这些生物媒介可能将相关病原带到猪场内的其他区域,猪病传播的风险将大大提高。因此,灾后一定要通过采取喷洒灭蝇、蜱的化学杀虫剂,以及投放灭鼠饵药、灭鼠器等方式对生物媒介进行杀灭,切断生物媒介传播途径。
3.5加强疫情测报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如果不能对死亡猪只及场所、工具、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很可能会导致猪瘟疫情的发生。因此,加强灾后疫情测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地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应及时深入一线调查了解灾情实际情况,加强与受灾猪场管理人员的沟通,掌握猪群整体健康状况。同时,要加强生猪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猪应及时隔离并采样送检,根据检测结果按照动物疫情上报程序进行处置,确保疫情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1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1.1造成栏舍垮塌
目前我国生猪规模化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硬件设施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多养殖规模小、猪舍设计简陋、抵御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差的猪场。短时间内的强降雨雪可迅速增加栏舍框架结构的承重,可能造成长久失修、自身承重欠佳、设计不合理猪舍的垮塌,损坏猪场硬件设施,严重威胁猪场内从业人员及猪群的安全,对养殖场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1.2引起牲畜死亡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因其发生突然,猪场很难在短时间内清除掉猪舍上的雨雪,猪舍可能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雨雪重压导致倒塌,甚至引发火灾,猪群可能被压死、烧死、冻死。2024年一季度,我国共发生12次冷空气过程,有2次达到寒潮级别,出现4次大范围雨雪天气,具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等重要特点。特别是2月份遭受了两轮大范围持续性降温雨雪冰冻天气,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20省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97.5亿元,其中牲畜损失数量达200.9万头只。
1.3影响交通运输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时,通常会导致道路积雪结冰,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路面上的冰雪,将会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流畅性,影响猪群调运,以及饲料原料的运输。运输不畅可能导致代售猪群及其产品的积压,无法正常进入消费市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品价格上扬,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与人们生活。
1.4增加防疫难度
通常来说,雨雪冰冻灾害一般发生在11月份至来年3月份,由于这一时期的外在环境温度较低,有些病毒性疾病进入高发期,如猪口蹄疫、猪瘟等。同时,一旦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可能影响到猪群的免疫计划,以及饲料营养的供给。当猪群没有获得疫苗免疫保护、饲料营养跟不上时,猪群抵抗力就会下降,感染疾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甚至导致在场内流行。
2应对措施
2.1强化硬件建设
建设标准化栏舍是猪场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筹划一个新猪场时,一定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及雨雪冰冻灾害对猪舍的影响,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等相关标准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建设,所建猪场要具有防寒、保暖、抗压、安全等特点。冬季雨雪较多的地区,新建猪场可适当增加屋顶与地面的夹角,以及增加建筑材料的承压性,屋顶少用或不用平顶和圆顶,便于冬季雨雪能较快从屋顶滑落,减少雨雪对猪舍的积压。
2.2配套保温设施
猪场管理者应按照猪群所处生产阶段的不同配套相应的保暖设施设备。分娩舍内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加热风机或水暖等取暖设施数量;猪舍门窗设置成双层门窗,门窗上增设保暖帘;为刚出生仔猪提供红外保温箱和保温板。保育舍也可配套水暖、暖风机等取暖设备,降低断奶应激、环境应激等对断奶仔猪的影响。对于育肥期中的大猪、公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等,猪场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取暖设施。同时,猪舍内一定要配置温湿度监测装置,实时掌握舍内空气质量,做好通风管理,提高空气质量。
2.3做好日常管理
对于冬季雨雪较多的地区,猪场管理者应在雨雪来临之前对猪场内保暖设施设备及时检修;检查备用水源和备用电源;根据猪场规模配套一定数量的备用饲料,以应对极端天气情况下交通不畅造成的影响;较低温度下,猪只自身对能量的维持需要有所增加,为确保猪只的生长、生产需要不受影响,可适当提高饲料能量含量或增加饲喂量;关注饲料质量,禁止饲喂霉变饲料;强化猪圈消毒管理,根据天气变化适度调整消毒频次、消毒时间、消毒药浓度等,确保消毒效果,降低舍内舍外致病因素对猪群的影响,确保猪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4做好应急预案
猪场应提前做好应对雨雪冰冻极端天气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保证充足的饮水、燃气、饲料、疫苗、兽药、工具等物料供应,防止雨雪冰冻灾害来临时因交通不畅带来的影响,确保猪场能正常生产。其中,饲料、饮水、疫苗、电力等对雨雪冰冻期间的影响最大,特别是饲料、饮水与电力。因此,猪场务必要做好应急饲料、饮水、电力的储备(如储备1~2周的饲料,1处备用水源,1组备用发电机组),制定应急救援行动方案。
2.5做好疾病防控
雨雪冰冻对猪只健康影响巨大。低温天气不仅影响猪场消毒效果,还会增加场内湿度,降低猪只对疾病的抵抗力。低温环境时,某些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和存活力大大增加,变相增加了病毒性疾病的感染力与传播力,猪群感染风险和发病率均会有所上升。因此,猪场要在雨雪冰冻期做好猪舍内的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湿度,提高舍内温度,适当补充光照,严格执行场内免疫制度、生物安全制度、人员隔离制度、病猪隔离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2.6关注天气变化
猪场管理者应及时关注气象预报,实时掌握天气变化,充分认识和掌握冬季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尽早做好雨雪冰冻灾害的预防工作。雨雪冰冻灾害虽然属于不可抗自然灾害,但气象部门可根据当地气象情况适当增设气象站和加强气象专业化服务,确保气象信息传达通道的流畅性,使猪场能第一时间获得气象信息,减少雨雪冰冻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2.7加强安检宣传
猪场要定期对相关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成立安全巡查小组,增加冬季安全检查频次,加强取暖设施设备使用管理,提高猪场管理者与场内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防范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等灾害宣传教育。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将冬季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3灾后管理
3.1做好无害化处理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如果猪场内发生了猪舍垮塌情况,一定要及时将压死猪只清理出来,集中转运到场内无害化处理区域或当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对死亡猪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转运死亡猪只尸体的过程中,要对死亡猪只尸体进行严密包裹处理,并用密闭箱式转运车辆转运死亡猪只尸体,确保转运过程中没有污物流出,避免疫病传播。
3.2修缮加固栏舍
猪舍坍塌后,应及时组织场内人员清理栏舍顶棚及周围雨雪、冰块,对于没有修缮价值的栏舍应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对于虽未完全坍塌,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栏舍应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及时进行修缮加固。检查养殖设施、电路、水线、料线等,确保设施安全,水、电、料通畅,消除养殖区域各类生产安全隐患,避免漏电、火灾等情况的发生,将风险降到最低。
3.3严格彻底消毒
对转运死亡猪只尸体的车辆、工具、场所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对转运人员可参照外出人员进场流程进行管理。根据消毒对象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如对转运车辆和工具可选用无腐蚀性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对死亡猪只栏舍、场地及周边撒生石灰或喷洒石灰乳进行消毒,对金属设备运用火焰、熏蒸等方式进行消毒,同时要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
3.4加强病媒杀灭
猪病的传播媒介是某些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或主要途径,这些传播媒介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节肢动物(蚊、蝇、虻、蜱)、野生动物(鼠、猫、狗)。冰雪冷冻灾害发生后,猪场务必做好以上生物媒介的杀灭工作,特别是蝇、蜱、鼠的杀灭。如果灾后没有做好生物媒介的杀灭工作,垮塌栏舍区域的这些生物媒介可能将相关病原带到猪场内的其他区域,猪病传播的风险将大大提高。因此,灾后一定要通过采取喷洒灭蝇、蜱的化学杀虫剂,以及投放灭鼠饵药、灭鼠器等方式对生物媒介进行杀灭,切断生物媒介传播途径。
3.5加强疫情测报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如果不能对死亡猪只及场所、工具、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很可能会导致猪瘟疫情的发生。因此,加强灾后疫情测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地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应及时深入一线调查了解灾情实际情况,加强与受灾猪场管理人员的沟通,掌握猪群整体健康状况。同时,要加强生猪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猪应及时隔离并采样送检,根据检测结果按照动物疫情上报程序进行处置,确保疫情及时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