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养猪的关键时期,气温波动大、湿度增加,病原微生物活跃,猪群易发呼吸道疾病、腹泻等问题。同时,春季也是猪只生长速度较快的季节,管理得当可大幅提升养殖效益。要想在春季养猪"顺风顺水",只需重点做好以下三点:环境调控、疫病防控和营养管理。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三方面的关键措施,帮助养殖户平稳度过春季养殖难关。

第一点:环境调控——给猪群一个舒适的家
春季气候特点为"早晚冷、中午热",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这对猪群是极大的应激。同时,随着雨水增多,猪舍湿度上升,氨气浓度增加,容易诱发疾病。因此,环境调控是春季养猪的第一要务。
1.温度管理:防止"倒春寒"冲击
保温措施:尤其是对仔猪和保育猪,需保持舍温在22-25℃。可采用地暖、保温灯或热风炉,避免"倒春寒"导致猪群扎堆、压伤。
渐进通风:中午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开窗通风,但避免冷风直吹猪体。建议采用"缓升缓降"的通风策略,防止温差过大引发感冒。
2.湿度控制:减少细菌滋生
及时清理粪污:春季湿度大,粪便易发酵产生氨气,每日至少清理2次,保持地面干燥。
使用吸湿材料:可在地面铺设石灰或木屑,降低湿度,防止蹄病和皮肤病发生。
合理使用除湿设备:规模猪场可安装除湿机或增加通风扇,控制相对湿度在60%以下。
3.光照管理:促进猪群活力
春季自然光照时间增加,可适当延长猪舍光照至12-14小时/天,有助于提高猪群采食量和生长速度。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可补充人工光照(50-100勒克斯)。
生猪
第二点:疫病防控——筑牢健康防线
春季是猪场疫病高发期,常见疾病包括猪流感、腹泻(如流行性腹泻病毒PED)、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等。做好疫病防控,才能减少损失。
1.加强免疫接种
核心疫苗:
猪瘟:春季是猪瘟易发期,确保所有猪只免疫合格(建议仔猪2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
口蹄疫:春季是口蹄疫高发季,需按程序接种O型、A型多价苗。
圆环病毒:减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发生。
选择性疫苗:根据猪场病史,可接种支原体、流行性腹泻(PED)等疫苗。
2.严格执行生物安全
人员与车辆消毒:春季病原活跃,进出猪场需严格消毒(如雾化消毒、紫外线照射)。
灭鼠灭蝇:老鼠和苍蝇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春季需加强灭鼠(使用溴敌隆)和灭蝇(喷洒环丙氨嗪)。
全进全出管理:减少不同批次猪只混群,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合理使用药物预防
呼吸道疾病防控:春季温差大,易发支原体肺炎,可在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多西环素(连用5-7天)。
腹泻防控:针对病毒性腹泻(如PED),可使用口服补液盐+益生菌调节肠道;细菌性腹泻(如大肠杆菌)可用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
注意休药期:出栏前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避免残留超标。
仔猪
第三点:营养管理——提高生长效率
春季猪只新陈代谢加快,是增重的黄金期。但气候变化可能影响采食量,因此需调整饲喂策略,确保营养供给。
1.调整饲料配方
提高能量水平:春季早晚较冷,猪只维持体温消耗增加,可适当提高饲料中油脂或玉米比例(增加50-100kcal/kg)。
补充维生素:应激状态下,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需求增加,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如VC200g/吨,VE50g/吨)。
增强免疫力:添加酵母多糖、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减少疾病发生。
2.优化饲喂方式
少喂勤添:春季湿度大,饲料易霉变,建议每日喂3-4次,减少剩料。
湿拌料饲喂:可提高适口性,增加采食量(但需确保2小时内吃完,防止腐败)。
保证清洁饮水:春季病原易通过水源传播,每日检查水线,定期用过硫酸氢钾消毒。
3.特殊猪群管理
哺乳母猪:提高蛋白质水平(17%-18%),增加泌乳量。
断奶仔猪:使用易消化的教槽料,减少应激性腹泻。
育肥猪:适当增加饲喂量,抓住春季生长优势。
仔猪
结语:做好三点,春季养猪事半功倍
春季养猪的成败,关键在于环境调控、疫病防控和营养管理。只要做到:
保持适宜温湿度,减少应激
加强免疫和消毒,阻断疾病传播
优化饲料配方,提高生长效率
就能让猪群健康度过春季,实现高效养殖。春季管理到位,全年的养殖效益就有了保障!

第一点:环境调控——给猪群一个舒适的家
春季气候特点为"早晚冷、中午热",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这对猪群是极大的应激。同时,随着雨水增多,猪舍湿度上升,氨气浓度增加,容易诱发疾病。因此,环境调控是春季养猪的第一要务。
1.温度管理:防止"倒春寒"冲击
保温措施:尤其是对仔猪和保育猪,需保持舍温在22-25℃。可采用地暖、保温灯或热风炉,避免"倒春寒"导致猪群扎堆、压伤。
渐进通风:中午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开窗通风,但避免冷风直吹猪体。建议采用"缓升缓降"的通风策略,防止温差过大引发感冒。
2.湿度控制:减少细菌滋生
及时清理粪污:春季湿度大,粪便易发酵产生氨气,每日至少清理2次,保持地面干燥。
使用吸湿材料:可在地面铺设石灰或木屑,降低湿度,防止蹄病和皮肤病发生。
合理使用除湿设备:规模猪场可安装除湿机或增加通风扇,控制相对湿度在60%以下。
3.光照管理:促进猪群活力
春季自然光照时间增加,可适当延长猪舍光照至12-14小时/天,有助于提高猪群采食量和生长速度。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可补充人工光照(50-100勒克斯)。
生猪
第二点:疫病防控——筑牢健康防线
春季是猪场疫病高发期,常见疾病包括猪流感、腹泻(如流行性腹泻病毒PED)、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等。做好疫病防控,才能减少损失。
1.加强免疫接种
核心疫苗:
猪瘟:春季是猪瘟易发期,确保所有猪只免疫合格(建议仔猪2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
口蹄疫:春季是口蹄疫高发季,需按程序接种O型、A型多价苗。
圆环病毒:减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发生。
选择性疫苗:根据猪场病史,可接种支原体、流行性腹泻(PED)等疫苗。
2.严格执行生物安全
人员与车辆消毒:春季病原活跃,进出猪场需严格消毒(如雾化消毒、紫外线照射)。
灭鼠灭蝇:老鼠和苍蝇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春季需加强灭鼠(使用溴敌隆)和灭蝇(喷洒环丙氨嗪)。
全进全出管理:减少不同批次猪只混群,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合理使用药物预防
呼吸道疾病防控:春季温差大,易发支原体肺炎,可在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多西环素(连用5-7天)。
腹泻防控:针对病毒性腹泻(如PED),可使用口服补液盐+益生菌调节肠道;细菌性腹泻(如大肠杆菌)可用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
注意休药期:出栏前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避免残留超标。
仔猪
第三点:营养管理——提高生长效率
春季猪只新陈代谢加快,是增重的黄金期。但气候变化可能影响采食量,因此需调整饲喂策略,确保营养供给。
1.调整饲料配方
提高能量水平:春季早晚较冷,猪只维持体温消耗增加,可适当提高饲料中油脂或玉米比例(增加50-100kcal/kg)。
补充维生素:应激状态下,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需求增加,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如VC200g/吨,VE50g/吨)。
增强免疫力:添加酵母多糖、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减少疾病发生。
2.优化饲喂方式
少喂勤添:春季湿度大,饲料易霉变,建议每日喂3-4次,减少剩料。
湿拌料饲喂:可提高适口性,增加采食量(但需确保2小时内吃完,防止腐败)。
保证清洁饮水:春季病原易通过水源传播,每日检查水线,定期用过硫酸氢钾消毒。
3.特殊猪群管理
哺乳母猪:提高蛋白质水平(17%-18%),增加泌乳量。
断奶仔猪:使用易消化的教槽料,减少应激性腹泻。
育肥猪:适当增加饲喂量,抓住春季生长优势。
仔猪
结语:做好三点,春季养猪事半功倍
春季养猪的成败,关键在于环境调控、疫病防控和营养管理。只要做到:
保持适宜温湿度,减少应激
加强免疫和消毒,阻断疾病传播
优化饲料配方,提高生长效率
就能让猪群健康度过春季,实现高效养殖。春季管理到位,全年的养殖效益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