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起伏时,真正的降本逻辑:养好而非省料
猪价像坐过山车?这是养猪行业的常态。但总有人在猪价低谷时赚得稳,也总有人在行情好时亏得惨——差别不在“省”,而在“养得好”。不少猪场在猪价低迷时犯了同一个错:砍饲料、减疫苗、降工资,以为能挤掉成本,结果反而把猪养“废”了。真正的降本密码,藏在生产水平里。
一、这些“省”法,其实在亏更多
养猪的成本账,越算越心惊:
1、饲料不是越便宜越好。现代品种猪(比如杜长大三元猪)天生能长快、料肉比低,但前提是吃优质全价料。若换成麦麸为主的低价料,猪长得慢不说,料肉比可能从3.0飙到3.6以上——每长1公斤肉多吃0.6公斤饲料,全年算下来,成本反而涨了20%。更要命的是,劣质饲料里的霉菌毒素会让猪免疫力下降、繁殖力滑坡,母猪产仔少了,每头出栏猪分摊的母猪饲料成本直接飙升(从125元/头涨到182元/头,表四数据可见)。
2、疫苗和高薪人员,砍了更亏。高价疫苗往往保护力更强,经验丰富的兽医能提前控住传染病;而砍掉这些,猪群一旦发病,成活率可能从92%跌到80%(猪场一vs猪场二)。就像猪场二:比猪场一多养110头母猪,一年多耗116吨饲料(多花32万),却少出栏1637头肥猪——光这一项,产值就差了163万。更糟的是,每头出栏猪分摊的固定成本(工资、折旧等)从309元涨到458元,每100公斤多掏152元,越省越亏。
3、固定成本省不了,只能靠“摊薄”。母猪存栏、人员工资、设备折旧这些成本是“死数”,猪养得少,每头分摊的就多。比如猪场一每头母猪年提供21.5头出栏猪,固定成本摊到309元;猪场二只提供14.36头,成本直接飙到458元。想让固定成本变“轻”,唯一的办法是让母猪多产、仔猪多活、肥猪快长。
二、两个指标,定生死
养猪的成本高低,就看两张“成绩单”:
1.母猪年提供上市肥猪数
国内顶尖猪场能做到每头母猪年出24头肥猪,国外已达27头,而差的猪场可能只有14头。差在哪?产活仔数(顶尖猪场胎产活仔10.3头,差的仅9.5头)、成活率(全程成活率92%vs 80%)——每少活1头猪,都是在给成本“加价”。
2.每公斤肉的增重成本
国内优秀猪场105公斤肥猪150天就能出栏,料肉比低至2.3:1;而粗放养殖的猪场,料肉比可能超3.6:1。这意味着:别人长1公斤肉吃2.3公斤料,你要吃3.6公斤,光饲料成本就差出近一半。
三、想降本?抓这3件事
1、喂好料,护好胃:别让霉菌毒素毁了饲料效率,优质全价料是“基础投入”,不是“可选项”。
2、护好猪,控好病:别砍疫苗和兽医工资,烈性传染病(猪瘟、蓝耳等)和慢性疾病(喘气病、寄生虫)会直接拉低生长速度,比“省”下的钱亏得多。
3、提指标,多产活:从母猪胎次、分娩率到仔猪成活率,每个环节提1%,全年成本就能降一截。
猪价不由人,但成本能由己。当别人在猪价低谷里“节流”节流到亏,你靠高生产水平把成本压到11元/公斤以下——这才是穿越周期的底气。
猪价像坐过山车?这是养猪行业的常态。但总有人在猪价低谷时赚得稳,也总有人在行情好时亏得惨——差别不在“省”,而在“养得好”。不少猪场在猪价低迷时犯了同一个错:砍饲料、减疫苗、降工资,以为能挤掉成本,结果反而把猪养“废”了。真正的降本密码,藏在生产水平里。
一、这些“省”法,其实在亏更多
养猪的成本账,越算越心惊:
1、饲料不是越便宜越好。现代品种猪(比如杜长大三元猪)天生能长快、料肉比低,但前提是吃优质全价料。若换成麦麸为主的低价料,猪长得慢不说,料肉比可能从3.0飙到3.6以上——每长1公斤肉多吃0.6公斤饲料,全年算下来,成本反而涨了20%。更要命的是,劣质饲料里的霉菌毒素会让猪免疫力下降、繁殖力滑坡,母猪产仔少了,每头出栏猪分摊的母猪饲料成本直接飙升(从125元/头涨到182元/头,表四数据可见)。
2、疫苗和高薪人员,砍了更亏。高价疫苗往往保护力更强,经验丰富的兽医能提前控住传染病;而砍掉这些,猪群一旦发病,成活率可能从92%跌到80%(猪场一vs猪场二)。就像猪场二:比猪场一多养110头母猪,一年多耗116吨饲料(多花32万),却少出栏1637头肥猪——光这一项,产值就差了163万。更糟的是,每头出栏猪分摊的固定成本(工资、折旧等)从309元涨到458元,每100公斤多掏152元,越省越亏。
3、固定成本省不了,只能靠“摊薄”。母猪存栏、人员工资、设备折旧这些成本是“死数”,猪养得少,每头分摊的就多。比如猪场一每头母猪年提供21.5头出栏猪,固定成本摊到309元;猪场二只提供14.36头,成本直接飙到458元。想让固定成本变“轻”,唯一的办法是让母猪多产、仔猪多活、肥猪快长。
二、两个指标,定生死
养猪的成本高低,就看两张“成绩单”:
1.母猪年提供上市肥猪数
国内顶尖猪场能做到每头母猪年出24头肥猪,国外已达27头,而差的猪场可能只有14头。差在哪?产活仔数(顶尖猪场胎产活仔10.3头,差的仅9.5头)、成活率(全程成活率92%vs 80%)——每少活1头猪,都是在给成本“加价”。
2.每公斤肉的增重成本
国内优秀猪场105公斤肥猪150天就能出栏,料肉比低至2.3:1;而粗放养殖的猪场,料肉比可能超3.6:1。这意味着:别人长1公斤肉吃2.3公斤料,你要吃3.6公斤,光饲料成本就差出近一半。
三、想降本?抓这3件事
1、喂好料,护好胃:别让霉菌毒素毁了饲料效率,优质全价料是“基础投入”,不是“可选项”。
2、护好猪,控好病:别砍疫苗和兽医工资,烈性传染病(猪瘟、蓝耳等)和慢性疾病(喘气病、寄生虫)会直接拉低生长速度,比“省”下的钱亏得多。
3、提指标,多产活:从母猪胎次、分娩率到仔猪成活率,每个环节提1%,全年成本就能降一截。
猪价不由人,但成本能由己。当别人在猪价低谷里“节流”节流到亏,你靠高生产水平把成本压到11元/公斤以下——这才是穿越周期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