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主一般从两个方面对猪场母猪繁殖效能进行评价,一方面是母猪(单个)生产效能的表达的评价;另一方面是母猪(群)生产效能的表达的评价。
母猪群繁殖性能的表达要关注的因素是:在产母猪的比例、在产母猪胎次的分布、在产母猪的配种成功率、断奶母猪的平均返情天数。
母猪(单个)生产效能的表达要关注的因素是:母猪的每窝产子数和子猪出生窝重、母猪的哺乳能力和子猪的断奶窝重、母猪的年窝产子数、母猪的初配日龄、母猪保持高产子能力的繁殖胎数。
影响母猪保持高产子能力的繁殖胎数的因素显然是一个后继性影响因素,可能的原因是:母猪因病后继性地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也有可能是由于对母猪饲养和管理不当而后继性地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由于这种影响的性质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母猪的繁殖性能不能因营养或管理的改善而恢复,使得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的时间是长远性的,因此会对猪场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猪场主对个体母猪提供总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时,由于饲养者易被 “即时效应” 吸引而易忽视 “长远效应”的观察。养猪业的研究者也会因母猪的科研难于组织和难于坚持长期观察,相关的结论需要母猪繁殖效能历史档案数据统计学的支持。因而也难于引起关注。正因为此,影响母猪后继性繁殖效能的因素应引起业界更多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