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来判断疾病的愈与否。
还有一点就是不注意给药间隔,凡是一日2次给药的药物,正确的用药间隔应为12小时,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不易做到的话,白天两次用药间隔时间应保证在10小时以上,以确保药物的连续作用,如球虫
病投药后,表面看起来康复了,但是这些药物仅仅是对球虫生长的某一个阶段有效,应该在治疗结束后继续投服其他药物,或者停药一段时间后继续用药,否则不能保证药物的连续作用,复发几率很高。
6.不能整体辨病
畜禽发生疾病是有内因和外因的,只对致病因素进行治疗,忽视提高病畜的防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临床上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既要消除致病因素,又要加强病畜护理,提高抵抗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但是目前在临床中,很多兽医工作者不是基于正确诊断的基础上使用药物,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盲目地根据临床上的症状把疾病分成呼吸道病、肠道病、肾肿等,不分情理、不容诉说、立即下
药。见热就退,畜禽一发热,急忙用退热药降温,从没有考虑畜禽发热有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利于增进机体抗病能力,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因为安乃近能破坏免疫白细胞导致出血,如过量或大量连
续使用安乃近等退热药物,会降低畜禽机体防御能力,造成热型混乱,掩盖疾病真相,影响对症下药。
还有的兽医工作者见泻就止,往往没有考虑畜禽腹泻也能排除体内病毒及有毒物质、减轻病菌及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损害,如果病畜腹泻时间长,脱水严重,可引起胃肠消化功能障碍,导致机体不同程度的
全身营养短缺,这时应立即用止泻药物,还要结合补液,补充电解质的同时加用抗生素和止泻药,不然会影响疗效。正确用药应该首先正确诊断出什么疾病,再根据病因和病程进行治疗。
7.根据经验用药
很多兽医工作者往往忽视不同情况下的用药差别,如疾病状态、种别、药物酸碱性影响、水质等。不经过调查分析、科学诊断,畜主就凭自己的经验或他人的间接经验治病买药。有些养殖户在使用了某种
兽药防治畜禽疾病后,发现其使用效果很好,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使用这种药物,其后果,要么是不断提高用药量,延长疗程,要么就是疗效越来越差。
还有就是常用老眼光看问题,用药固定化,每遇畜禽发病都使用抗病毒药、抗菌药、对症治疗药一起下。在使用这个方剂效果不明显时,往往又不去分析原因,不改变思路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剂,而是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