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降低仔猪断奶后的环境应激,最好维持原圈、原哺乳期饲料饲养,以免影响食欲和引起疾病。断奶时可将母猪赶出栏,仔猪留在原舍,仔猪不离栏、不并栏,晚上让母仔猪团聚。
通过3~5天的过程断奶,仔猪较适应。在调圈分群前3~5天,使仔猪同槽吃食,一起运动,彼此熟悉。再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每群多少视猪圈大小而定。
应该让断奶仔猪在圈外保持比较充分的运动时间,圈内也应清洁、干燥、冬暖、夏凉,并且进行在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的调教。
断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6~28℃。新断奶仔猪环境温度应与其在产房时的环境温度一致,视猪群的动态逐渐降至所需温度。
仔猪断奶后最初几天,常因环境的改变表现精神不安、鸣叫。为避免精神应激,可以采取间断性断奶,让仔猪多采食、少吃奶,慢慢过渡到完全断奶,逐渐适应离开母猪后独立生活。变换饲料要逐渐进行,不应一次更换,逐渐做好饲料过渡,并在饲料中添加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有助于消化。
适时断奶
母猪的哺乳期为2个月左右,一头母猪一年一般产2胎,哺乳期长,空怀时间增大,利用率下降。而母猪年消耗的饲料基本固定,所以母猪产仔猪数量越少,成本就越高,实行仔猪适时断奶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适时断奶日龄,断奶日龄从生理上分析,一般在母猪产后3~4星期断奶。仔猪断奶时原则上体重不少于4千克,此时仔猪生长发育接进正常,已有一定的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对断奶的影响较小。
断奶时间的选择最好是根据仔猪的身体状况和母猪的身体状况进行,也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一次性地全窝断奶、分批断奶或逐渐断奶。
若同一窝仔猪个体差异不大,体重相差不大,则可以采取全窝断奶。若同一窝仔猪个体参差不齐,则可考虑分批断奶。为了减少仔猪断奶后产生的应激,一般选择逐渐断奶法。
实时开食
抓好旺食增加采食量,是提高仔猪窝重的关键。旺食期从仔猪正式吃料到断奶的一段时期。
这阶段仔猪能大量采食和消化植物性饲料。补料的目的在于补充仔猪的营养需要,应尽量设法让仔猪多吃快长。增加采食量,提高仔猪窝重。
仔猪补料最好采取干粉料自由采食,不能断水断料,以防饥饿过食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腹泻。如采取定时饲喂,补料次数要多,每天可补喂饲料7~8 次,其中一次宜在夜间,每次喂量不宜过多。
同时应设仔猪补料间(栏),坚持先给仔猪补料,然后再让仔猪哺乳。这样,仔猪就能吃料多,增重快。
仔猪断奶后,采食量逐天增加,日增重也快,饲料报酬高,选用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乳猪配合饲料,促进仔猪多采食,是提高仔猪个体体重,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在饲喂上,采用糊状料或湿料饲喂可增加仔猪的采食量。在饲喂次数上,实行每天饲喂5~6次,在夜间增喂1次,同时供给清洁的饮水。
搞好卫生
实行空栏消毒和带猪消毒制度,减少病原微生物。交替使用消毒液将产房和保育舍进行空栏消毒,空栏时间要有10~15天。
空栏时先把其彻底洗刷干净,然后用2%~3%的烧碱溶液彻底消毒,空栏5~7天后再换一种消毒液消毒一次,再空栏2~3天后用净水冲刷干净备用。
日常工作中还要实行带猪消毒制度,带猪消毒时应注意圈舍死角及网床下面的彻底消毒。
此外,圈舍内要保暖、通风、干燥、卫生,给仔猪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这样可大大降低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
应激治疗
保育仔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断奶后产生的应激综合症,表现为仔猪精神状态不佳,呼吸不畅,腹泻。
在保育猪群的生产管理中,除供给合理的配方饲料,提供适温,做好通风、清洁卫生、疫苗注射等必需工作外,还应在其饲料里添加适当的抗应激综合症的药物。
刚断奶仔猪可每头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1毫升。断奶前后1星期使用泰妙菌素加金霉素,或氟苯尼考,或强力霉素加电解多维拌料饲喂,进行药物保健,提高抗病能力。
出现腹泻的可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等药物,有条件的猪场先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对腹泻严重猪只,可结合腹腔补液或口服补液盐饮水。
水肿病治疗,断奶仔猪发生水肿病后应及时隔离治疗,一般可采用对因疗法和对症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或用维生素C注射液2毫升、地塞米松15毫克、10%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1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