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知识大全,超实用!
来源:养猪人家 2021-11-18 18:47:07| 查看:
次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知识大全,很实用。
一、 哺乳仔猪生理特点
通常将从出生到20kg体重的猪称为仔猪。仔猪阶段是猪的生长发育和养猪生产的重要阶段。仔猪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猪的在消化生理、养分代谢和体温调节特点,这些特点成为仔猪营养需要和饲养技术 独特性的重要机制,也是仔营养性紊乱(包括腹泻)的基本原因。
1. 消化生理
仔猪消化器官在胚胎期虽已形成,但结构和机能却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 胃肠重量轻、容积小 初生时胃的重量约4一8g,仅为成年猪胃重的1%左右。初生胃只能容纳乳汁25一40g。到20日龄时,胃重增长到35g左右,容积扩大3一4倍,约到50kg体重后,才接近成年胃的重量。肠道的变化规律类似,初生时小肠重仅20g左右,约为成年猪小肠重的1.5%。大肠在哺乳期容积只有30一40ml/kg体重,断奶后迅速增加到90一100 ml 。
(2) 酶系发育不完善 图1显示仔猪消化酶的发育规律。初生仔猪乳糖活性很高,分泌量在2一3周龄达到高峰,以后渐降,4一5周龄降到低限。初生时其他碳水化合物分解酶活性很低。蔗糖酶、果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到1一2周龄后开始增强,而淀粉酶活性在3一4周龄时才达高峰。因此,仔猪,特别是早期断奶仔猪对非乳饲料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很差。蛋白分解酶中,凝乳酶在初生时活性较高,1一2周龄达到高峰,以后随日龄增加而下降其他蛋白酶活性很低。如胃蛋白酶,初生时活性仅为成年猪的1/3一1/4, 8周龄后数量和活性急剧增加。胰蛋白酶分泌量在3一4周龄时才迅速增加,到10周龄时总胰蛋白酶活性为初生时的33.8倍。蛋白分解酶的这一状况决定了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饲料蛋白不能很好消化,日粮蛋白质只能以乳蛋白等动物蛋白为主。至于脂肪分解酶,其活性在初生时就比较高,同时胆汁分泌也较旺盛。在3一4周龄时脂肪酶和胆汁分泌迅速增高,一直保持到6一7周龄。因此仔猪对以乳化状态存在的母乳中的脂肪消化吸收率高,而对日粮中添加的长链脂肪利用较差。
(3) 胃肠酸性低 初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且缺乏游离盐酸,一般从20天开始才有少量游离盐酸出现,以后随年龄增加。整个哺乳期胃液酸度变动于0.05一0.15%,且总酸度中近一半为结合酸,而成年猪结合酸的比例仅占1/10。仔猪至少在2一3月龄时盐酸分泌才接近成年猪水平。胃酸低,不但削弱了胃液的杀菌抑菌作用,而且限制了胃肠消化酶的活性和消化道的运动机能,继而限制了对养分的消化吸收。
(4) 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 初生仔猪胃运动微弱且无静止期,随日龄增加,胃运动逐渐呈运动与静止的节律性变化,到2一3月龄时接近成年猪。仔猪胃排空的特点是速度快,随年龄增长而渐慢。食物进入胃后完全排空的时间在3一15日龄时为1.5小时,1月龄时为3一5小时,2月龄为16一19小时。饲料种类和形态影响食物在消化道的通过速度。如30日龄猪饲喂人工乳残渣时,通过时间为12小时,而喂大豆 蛋白时为24小时,使用颗粒料时为25.3小时,而粉料则为47.8小时。
2. 代谢特点
(1) 生长发育快 仔猪初生体重一般约占成年时的1%,以后随年龄增加,生长速度和养分沉积量迅速增加 (表1)。
仔猪的绝对生长速度(g/日)随年龄增长而速度加快,而生长强度 (体重的相对生长量)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如39日龄体重为初生重的8倍,而65日龄体重仅为39日龄的2倍。养分沉积的重要特点是脂肪沉积率在初生后前3周内迅速增加,从初生时的1%提高到5kg时的12%,以后与蛋白质的沉积率相当。蛋白质的沉积率初生后增长不多, 灰分的增长率更趋稳定。但无论是脂肪、蛋白质或是灰分,在体内沉积的绝对量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增加,表明仔猪生长快,物质代谢旺盛。
表1 仔猪生长速度和养分沉积量
(2)养分代谢机制不完善 仔猪在养分代谢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表现为:
第一,磷酸化酶活性低,降低了糖元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但饥饿、注射儿茶酚胺可提高该酶活性。
第二,糖异生能力差,限制了应激仔猪所需葡萄糖的供应。
第三,肝脏线粒体数量少,限制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作为能源的利用。且由于ATP合成量少,很多生物合成过程受到抑制。
第四,仔猪体脂沉积少。出生时,只有1一2%的体脂,且大部分是细胞膜成分,作为能源的血液游离脂肪酸量很低,初生时才1OO μg当量/100ml。因此,尽管仔猪的脂肪利用机制存在,但底物供应非常有限,限制了仔猪的能量来源。
第五,氨基酸代谢也可能存在缺陷。
上述说明,新生仔猪主要依靠贮存量相对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及母乳的摄入来获取能量。新生仔猪每千克体重含碳水化合物23g,其中21g在肌肉,其余在肝脏。按新鲜组织含量计,肝糖原浓度为200mg/g,而肌糖原为120mg/g。出生后首先动用肝糖原,然后动用肌糖原。随着仔猪年龄增长,或在环境刺激下,上述缺陷可逐渐得到补救。但对于弱仔猪,这些缺陷则会有致命的危险。
3. 免疫机能
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因在胚胎期,母体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生后仔猪只有靠食入母乳,特别是初乳而获得被动免疫。初乳中总蛋白含量高达15g/100ml,其中70一80%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中,80%为IgG,15%为IgA,5%为IgM。三种球蛋白中,4%的IgA,大部分的IgM和全部的IgG来自于母猪血清,其余部分由母猪乳腺合成。常乳也是仔猪获取抗体的重要途径。产后7天的乳中含免疫球蛋白6.5mg/ml, 其中,IgA占60%,IgG 30%。初生仔猪肠道具有原样吸收这些免疫球蛋白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48小时后逐渐消失。三种免疫球蛋白功能各有特点。IgA能抵抗酶的消化,并能在消化后粘附在小肠壁上12小时以上,起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IgG主要在血清中起杀菌的作用,可防止败血症;IgM主要作用是抵抗革兰氏阴性细菌。
图2是仔猪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的消长图。在1一2周龄前,仔猪几乎全靠母乳获取抗体,随年龄增长,从乳中获得的抗体量下降。仔猪主动免疫在10日龄以后开始形成,并随年龄而迅速增长。仔猪自身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中,以IgM为主,并有少量的IgA。到6周龄以后主要靠自身合成抗体。在2一6同龄期间为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过渡期。
4.体温调节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差,反映在两个方面。
(1)物理调节能力有限 仔猪对体温的物理调节主要靠皮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挤堆等方式进行。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隔热能力差,且初生时活力不强,靠挤堆共暖的能力有限。因此,靠物理调节远不能维持体温恒定。
(2)化学调节效率很低 仔猪初生时虽然下丘脑、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等系统的机能已较完善,但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对各系统机能的协调能力差。因此,当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时,虽然体内也能通过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来提高物质代谢,主要是提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来增加产热,但效率很低, 6日龄前特别突出。7一20日龄期间逐渐得到改善,到20日龄后才接近完善。
由于上述原因,初生仔猪临界温度高达35℃ ,如处在13一24℃间,体温在生后第一小时可降低1.7一7℃,尤其是在生后20分钟,降低更快,0.5一1小时后才开始回升,而全面恢复正常大约需48小时。生后绝食或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体温下降很快。Morrill报道,绝食2一3天,体温降到34.4℃,初生仔猪裸露在1℃环境中2小时可冻昏冻僵,甚至冻死。因此,加强哺乳仔猪和早期断奶仔猪的保温工作是降低仔猪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二、新生仔猪的管理
1.断脐
每头仔猪的脐带应在约2cm处剪断,剩下部分在脐带康复时会自然脱落。
2.断尾
断尾可以减少保育和生长阶段的咬尾事件。用消毒的钳子在距离尾根2-3厘米(公猪为阴囊上缘,母猪为阴门上缘)断尾,断端用碘酊消毒。
3.打耳号
打耳号要规范,耳号钳要消毒,尽量避开血管,剪耳号后缺口处用碘酊消毒。第四,剪犬齿。剪掉犬齿可防止小猪伤害母猪乳头或吮乳争抢时伤害同窝仔猪,通常用消毒的剪牙钳剪除犬齿。剪牙时应小心,牙齿应尽可能接近牙床表面剪断,切勿伤及牙床,牙床一旦受损,不仅妨碍小猪吮乳,而且受伤的牙床将成为潜在的感染点。
4.补铁
新生仔猪体内只有少量的铁储备,并且母猪奶汁中含铁很少,因此应补充额外的铁。通常在生后3日内于颈部肌肉注射1-2ml可溶性复合铁针剂,但出生时马上补铁会对仔猪产生严重的应激。
5.尽早吃足初乳
母猪产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初乳的营养成分与常乳不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免疫抗体。初乳对仔猪有特殊的生理作用,能增加仔猪的抗病能力;还含有起轻泻作用的镁盐,可促进胎粪排出;初乳酸度高,有利于仔猪消化;初乳中所含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仔猪消化利用。因此,初乳是初生仔猪不可缺少,不可取代的食物。为此,尽早使初生仔猪能吃到充足的初乳非常重要。仔猪出生后,及时训练仔猪捕捉母猪乳头的能力,尽早给予第一次哺乳。若母猪分娩延长到2小时以上时, 应不等分娩结束就要先将产下的仔猪放回母猪身边进行第一次哺乳。
6.固定乳头
固定乳头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全窝仔猪出生后,即可训练固定乳头,使仔猪在母猪喂乳时,能全部及时吃到母乳。否则,有的仔猪因未争到乳头耽误了吃乳,几次吃不到乳而使身体衰弱,甚至饿死。固定乳头应以自选为主,适当调整,对号入座,控制强壮,照顾弱小为原则。一般是把弱小仔猪固定在母猪中前部乳头吃乳,强壮的固定在后面,这样可使同窝仔猪生长整齐、良好、无僵猪,也可避免仔猪为争夺咬破乳头。若母猪产仔数少于乳头数,可让仔猪吃食2个乳头的乳汁,这对保护母猪乳房很有益。若母猪产仔数多于乳头数时,可根据仔猪强弱,将其分为两组轮流哺乳,或寄养给其它母猪,或人工哺养。
7.寄养或并窝
母猪分娩时难产造成泌乳量不足或一窝仔猪头数超过12头时,需寄养或并窝。寄养应在分娩后两天内进行,以母猪产后胎衣、粘膜等涂抹于寄养仔猪上,同时在母猪鼻子上与仔猪身上擦些碘酒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与寄养仔猪。
三、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1.保温防压
(1) 保温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环境温度有较高要求。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0-3日龄为29-35℃,3-7日龄为25-29℃,7-14日龄为24-28℃,14-21日龄为22-26℃,21-28日龄为21-25℃,28-35日龄为20-22℃。要采取特殊的保温措施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
第一,厚垫草保温。水泥地面上的热传导损失约15%,应在其上铺垫5-10厘米的干稻草,以防热的散失,但应注意训练仔猪养成定点排泄习惯,使垫草保持干燥。
第二,红外灯保温。将250瓦的红外灯悬挂在仔猪栏上方或保温箱内,通过调节灯的高度来调节仔猪床面的温度。此种设备简单,保温效果好。
第三,烟道保暖。在仔猪保育舍内,每两个相邻的猪床中间地下挖一个25-35厘米宽的烟道,上面铺砖,砖上抹草泥,在仔猪舍外面的坑内升火。此法设备简单、成本低、效果好。
第四,电热板加温。一般用作初生仔猪的暂时保温,其特点是保温效果好,清洁卫生,使用方便,但造价高。
(2) 防压
据统计,压死仔猪一般占死亡总数的10-30%,甚至更多,且多数发生在出生后7天内。主要原因有:第一,母猪体弱或肥胖,反应迟钝。第二,初产母猪无护仔经验。第三,仔猪体弱无力,行动迟缓,叫声低哑不足以引起母猪警觉。针对上述情况采取有效的防压措施,以减少损失。如在母猪躺下前不能离人;听到仔猪异常叫声,应及时救护;发现母猪压住仔猪,应立即拍打其耳根,令其站起,救出仔猪。
2.诱食、补料
母猪泌乳高峰期是在产后3-4周,以后泌乳量明显减少,而仔猪生长迅速,其营养需要与母乳供给不足存在严重矛盾。因此,对仔猪提早诱食、补料十分重要。
仔猪从吃母乳过渡到吃饲料,称为诱食、开食或诱饲。一般要求在仔猪生后7日龄左右开食。将少量颗粒饲料洒在栏内地板上让仔猪在有兴趣时开始采食,最好放在小的、不易被拱翻、清洁的食槽中。食槽应放在显眼、离水源远、不易被母猪接触的地方。每天应分5-7次提供少量的、干净的、新鲜的补饲料。同时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当食欲增加时应增加饲喂量(表2 )。
表2 仔猪补料参考喂量
哺乳期仔猪补饲料的种类和饲料采食量影响仔猪肠道发育和健康。根据肠道免疫特性可以推测,断奶前通过补饲接触食物蛋白可以影响仔猪断奶后对同种蛋白质食入后的反应。如果断奶前采食大量的补饲料(prestarter),免疫系统可能产生耐受力,断奶后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或程度很轻。如果补饲量小,免疫系统可能处于待发状态而不是耐受状态,断奶后则可能发生肠道的免疫性损伤。不补饲的效果则居中。Miller(1984)证实了这一推测(表3)。断奶前采食少量补料的仔猪不仅腹泻率高于突然断奶仔猪,而且腹泻爆发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由此可见,从肠道免疫理论出发,早期断奶仔猪补饲的价值取决于是否能够使仔猪获得达到免疫耐水平的饲料采食量。达不到足够采食量时,不补饲比补饲好;达到足够采食量时,补饲比不补好;断奶越晚,补饲对腹泻的影响就越小。
3.预防腹泻
腹泻是哺乳仔猪最常发的疾病之一。影响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营养、环境、管理等。哺乳期病原微生物感染是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病原性腹泻的特点见表4。
预防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加强管理,改善饲养环境。产仔前彻底消毒产房,哺乳期保持圈舍干燥、空气清新、温暖,尤其要注意仔猪保温,保持饮水清洁。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可在母猪产前21天注射仔猪大肠杆菌苗。一旦发生腹泻,应及时治疗 。
哺乳仔猪可因补饲不当而导致营养性腹泻。补料要求新鲜、适口性好、可消化率高。少给勤添,及时清除余料。
表3 Miller(1984a) 补饲实验及效果
表4 仔猪病 原性腹泻及其特点
4.去势
公母猪是否去势和去势时间取决于猪的品种、仔猪用途和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我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肥育用仔猪如不去势,到一定阶段后,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会有周期性的发情表现,影响食欲和生长速度。公猪若不去势,其肉的臊味较浓影响食用价值。因此,地方品种仔猪必须去势后进行肥育。二元或三元杂交猪,在较高饲养管理水平条件下,6个月龄左右即可出栏,母猪可不去势直接进行肥育,但公猪仍需去势。引进品种,因其生长迅速,肥育期短,不必去势。
一般肥育用仔猪,要求公猪在20日龄、母猪在30-40日龄前去势。仔猪去势后,应给予特殊护理,防止创口感染。
5.预防接种
仔猪应在30日龄前后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疫苗的预防接种。预防注射应避免在断奶前后1周内进行,以减少应激,保证仔猪快速增重和成活。猪常用疫苗的特点及使用方法见表5
表 5 常用的疫(菌)苗
四、断奶仔猪饲养管理
1.断奶时间
仔猪断奶的适宜时间应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母猪的泌乳量、养猪场 (户)的饲养管理条件和养猪者的管理水平而定。从仔猪消化道酶系统发育的情况来看,仔猪在4-5周龄时可采食到所需干物质的一半的饲料,消化谷物类饲料的各种酶活力也大大上升,并超过乳糖酶,此时断奶仔猪受挫折较小,也较容易适应。母猪的泌乳量在分娩3-4周后开始下降,仔猪的生长曲线与母猪的泌乳曲线之间形成剪刀差,表明母乳在3-4周已不能满足仔猪的生长需要,因此,早期断奶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条件允许可在2-3周龄断奶。
2.早期断奶的优越性与条件
(1)早期断奶可能带来的好处
第一,双月龄时仔猪个体发育均匀。
第二,减少母体挤压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带仔多的母猪,早期断奶可护理得更好。
第三,可完全控制营养,给予最好的全价饲粮,弥补母奶之不足,以利小猪更快更好地生长发育。
第四,较好地控制传染病和寄生虫(减少从母猪感染的机会),也可减少拉稀,并且可补充母猪奶中铁的不足。
第五,节约一些母猪饲料,即母猪维持和饲料经母猪转化成奶,再从奶转化为仔猪体成分两次转化的损失。
第六,母猪少失重,如果不再利用可很快育肥出售。
第七,母猪可更快的再配种、怀孕。
第八,使母猪产仔在全年分布更均匀,有助于市场销售量和价格的稳定,即减少淡旺季的差异。
(2)早期断奶的条件
仔猪早期消化机能尚未健全,断奶过早势必造成仔猪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和免疫能力差、腹泻、生长停滞和体况较差等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症”。因此,早期断奶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包括:
第一,需要一个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全价饲粮(诱食料和开食料)。
第二,需要精心的管理,并要懂得怎样管理。
第三,需要比较好的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
3.断奶方法
仔猪断奶方法有多种,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1)一次性断奶法
在仔猪预定断奶日期当天,将母猪与仔猪立即分开。该方法对母仔猪均有不利影响。一方面,仔猪受食物和环境的突然改变易产生惊恐不安、消化不良、腹泻、体重下降等;另一方面又易使泌乳充足的母猪乳房肿胀,甚至诱发乳房炎。但该法简单,工作量小。为减少母猪乳房炎的发生,应于断奶前3-5天减少母猪的饲料和饮水的供给量,以降低泌乳量,同时加强对母仔猪的护理。
(2)逐渐断奶法
在仔猪预定断奶日期前5-7天,把母猪赶到另外的圈舍或运动场与仔猪隔开,然后每天定时放回原圈,逐日递减哺乳次数。此方法可避免仔猪和母猪遭受突然断奶应激,适于泌乳较旺的母猪,尽管工作量大,但对母仔均有益。
(3)分批断奶法
根据仔猪的发育情况、用途,分批陆续断奶。将发育好、食欲强或拟作肥育用的仔猪先断奶,而发育差或拟作种用的后断奶。此法的缺点是断奶时间长,优点是可兼顾弱小仔猪和拟留作种用的仔猪,以适当延长其哺乳期,促进生长发育。
4.断奶仔猪的营养与饲喂技术
断奶后的营养调控对于减少腹泻、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合理的配制断奶饲粮
要求饲料原料新鲜,使用一定量的乳制品、喷雾干燥猪血浆或鱼粉等优质动物蛋白质饲料。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保证氨基酸平衡,添加外源酶制剂、酸化剂、高铜(250mg/kg)和抗生素等添加剂。按体重阶段配制饲粮(表6)。
表6 仔猪阶段饲养饲粮配制方案
(2)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喂技术
基本原则是控制饲料供给量,增加饲喂次数,避免突然换料。在断奶早期,每次供料量为自由采食量的60-80%,每天饲喂5-7次。变换饲料时应有5-7天的适应期。饲料形态以小颗粒或液态为好。
5.断奶仔猪的管理
断奶后1-2天仔猪很不安定,经常嘶叫并寻找母猪,夜间更甚。为减
表7 保育舍的温度
轻仔猪断奶后因失掉母仔共居环境而引起的不安,应将母猪调出另圈饲养,仔猪保留在原圈。
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断奶仔猪采食大量饲料后,常会感到口渴,如供水不足而饮污水则引起下痢。
提供足够的圈栏面积。若猪只在高床保育栏中饲喂到8周龄左右(20公斤体重),那么在转入仔猪舍时应给每头猪提供至少0.4m2的躺卧面积。
断奶仔猪的保温十分重要。表7表明了断奶仔猪所需的圈舍温度。做好日常记录。日常记录非常简单且意义重大,可以计算出每批猪的日增重、料肉比、饲料成本、用水量、能源消耗、医药费用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更进一步的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