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谷者昌、绝谷者亡”,胃肠功能是后天之本。对于母猪而言,夏季采食量不足不仅影响体况恢复和繁殖性能,更是猪场效益的关键制约因素。炎热环境下,母猪普遍面临采食低迷的挑战。本文对此和大家分享夏季提升母猪采食量的实战方案。
一、健康筛查与基础护理:从源头保障食欲
1.精准分类管理(断奶母猪):断奶前严格筛选,划分为“正常、护理、待淘”三类。重点关注体况消瘦、肢蹄疾患、被毛粗乱、眼屎泪斑、精神沉郁个体。
2.专人专护与保健:对“护理”母猪实施专人负责制,针对性进行药物保健(如抗炎、补充维生素)和营养强化(如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
3.疫病监测前置:疫病不稳定场,断奶前采血检测,及时淘汰重大疾病阳性猪,减少群体健康风险。
4.强化肢蹄病防控:肢蹄病是高繁母猪普遍问题(发生率20%-70%),严重影响站立采食。处理方案:
外用:鱼石脂100g+阿莫西林5g,连续涂抹患处5天,每日两次。
内服:饲料中添加0.5%生物素(500g/T)。
消炎:注射长效头孢类抗生素(如益贞净)。
二、环境温控与光照管理:创造舒适基础
高温是夏季影响采食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舍温超过最适范围(哺乳母猪18-22℃,断奶母猪15-24℃)后,每升高1℃,采食量下降0.45-0.5kg/天/头。
降温核心措施:
通风升级:检修并加大风机功率,确保有效换气。
水帘优化:彻底清洁水帘避免堵塞,保证循环水供应;水帘水池置于地下或遮阴,防止暴晒升温;门窗严格密封,保证负压通风效果。
局部降温:哺乳母猪在喂料前配合颈部滴水降温(注意避免水流到料槽)。
喂料避高温:将70%的上午料量在清晨凉爽时(如7点前)饲喂,剩余30%在上午稍晚饲喂;下午30%的料量在下午上班时饲喂,70%在傍晚凉爽时(如下午5点后)饲喂。
保障充足光照:提供250Lux以上的光照强度,每天保证16小时光照,能有效刺激断奶母猪发情并提升采食量。

三、营养优化与饮水保障:提升摄入欲望与能力
提升饲料适口性:
推广湿拌料:水和饲料按1:3比例搅拌,可提升采食量10%-15%。相比干料或粉料,湿拌料在夏季优势显著。青绿饲料拌饲或使用发酵饲料也能有效改善适口性。
严防霉菌毒素:夏季高温高湿易致饲料霉变。必须每日及时彻底清理料槽及周边残料;加强饲料原料仓储管理(防潮、通风);在饲料中添加专业解毒剂(如酶毒清,1kg/T饲料)。
保障充足饮水:饮水量(L/d)≈4.2+2.52×采食量(kg/d)。
关键措施:
检修与调整:进猪前检修所有饮水器,确保水压达标(鸭嘴式:2-2.5 L/分钟),调整高度至母猪舒适位置(约肩高,通常80cm左右)。
防暴晒降温:室外水池、水管必须做防晒处理(覆土、包裹、遮阴网),防止水温过高。
改变饮水模式:推广使用碗杯式饮水器;夏季可在母猪吃完湿拌料后,在料槽内加入半槽清洁饮水(水料同槽),显著增加饮水量。
人工辅助:对产后虚弱、患病、无法站立的母猪,必须人工辅助饮水。
调整水盐代谢:夏季将饲料中盐分含量提升至0.5%,可有效刺激母猪饮水欲。
四、科学饲喂操作规范:步步为营促增量
产后母猪“步步高”饲喂法:
产后当天:饲喂30g食盐+200g红糖+300g麸皮拌3kg温水;8小时后湿拌饲喂1kg饲料。
产后第2天:湿拌饲喂1kg。
产后第3-8天:每天增加1kg,采用湿拌料。
产后第9天:转为自由采食。
饲喂餐次:采食量<5kg/天时,至少2次;采食量≥5kg/天后,必须增加至4次。
断奶母猪优饲方案:断奶后采取渐进式增料:第1天2.5kg,第2天3.5kg,第3天4.5kg,第4天5.5kg,第5天根据发情情况灵活调整。
强化巡栏与调料:管理人员每天固定时间巡栏,重点观察产后母猪采食情况,及时对不吃料或吃料少的母猪进行调料干预,确保按计划增量。
五、疾病系统防控:解除采食抑制因素
子宫内膜炎防控:子宫炎是导致哺乳期(尤其是高峰期)母猪发烧、厌食的关键原因。
缩短产程:密切监控产仔间隔(>10分钟需观察,>30分钟需助产),减少不必要的掏产。
产后护理:胎衣排出后,按深部输精方式向子宫内灌注`宫炎净100mL+林可霉素20mL(或重症混感清20mL);严重者48小时后再灌注`宫炎净50mL+林可霉素20mL。产后3天每天清洗消毒母猪后躯并保持干燥。
全身消炎:产后注射长效抗生素(如长效头孢益贞净20mL),保障3-5天无感染。
乳房炎防控:
预判:产前评估乳腺,分娩时收集初乳质量信息,保证带仔数充足(尤其一胎母猪,不低于11头)。
治疗:
输液:方案1(林可霉素30mL+VB 20mL+生理盐水500mL+缩宫素半支);方案2(黄芪多糖30mL+阿莫西林4g+生理盐水500mL+缩宫素半支)。
挤奶:彻底挤尽乳房内奶水至变软。
消炎:注射长效头孢(如益贞净15mL)。
调栏:调入更大更强壮的仔猪吸通乳道,吃净奶水。
产后虚弱护理:对产程长、虚弱的母猪,使用口服补液盐饮水三天,低成本高效促进食欲恢复,避免过度依赖输液。
六、小结
提升夏季母猪采食量需系统发力:严控环境温度、保障清洁饮水、推广湿拌料、落实科学饲喂程序、精准防控子宫炎与肢蹄病,并强化人员执行力。唯有抓住这些关键环节,才能破解热应激困局,确保母猪生产潜能最大化,为猪场效益筑牢根基。
一、健康筛查与基础护理:从源头保障食欲
1.精准分类管理(断奶母猪):断奶前严格筛选,划分为“正常、护理、待淘”三类。重点关注体况消瘦、肢蹄疾患、被毛粗乱、眼屎泪斑、精神沉郁个体。
2.专人专护与保健:对“护理”母猪实施专人负责制,针对性进行药物保健(如抗炎、补充维生素)和营养强化(如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
3.疫病监测前置:疫病不稳定场,断奶前采血检测,及时淘汰重大疾病阳性猪,减少群体健康风险。
4.强化肢蹄病防控:肢蹄病是高繁母猪普遍问题(发生率20%-70%),严重影响站立采食。处理方案:
外用:鱼石脂100g+阿莫西林5g,连续涂抹患处5天,每日两次。
内服:饲料中添加0.5%生物素(500g/T)。
消炎:注射长效头孢类抗生素(如益贞净)。
二、环境温控与光照管理:创造舒适基础
高温是夏季影响采食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舍温超过最适范围(哺乳母猪18-22℃,断奶母猪15-24℃)后,每升高1℃,采食量下降0.45-0.5kg/天/头。
降温核心措施:
通风升级:检修并加大风机功率,确保有效换气。
水帘优化:彻底清洁水帘避免堵塞,保证循环水供应;水帘水池置于地下或遮阴,防止暴晒升温;门窗严格密封,保证负压通风效果。
局部降温:哺乳母猪在喂料前配合颈部滴水降温(注意避免水流到料槽)。
喂料避高温:将70%的上午料量在清晨凉爽时(如7点前)饲喂,剩余30%在上午稍晚饲喂;下午30%的料量在下午上班时饲喂,70%在傍晚凉爽时(如下午5点后)饲喂。
保障充足光照:提供250Lux以上的光照强度,每天保证16小时光照,能有效刺激断奶母猪发情并提升采食量。

三、营养优化与饮水保障:提升摄入欲望与能力
提升饲料适口性:
推广湿拌料:水和饲料按1:3比例搅拌,可提升采食量10%-15%。相比干料或粉料,湿拌料在夏季优势显著。青绿饲料拌饲或使用发酵饲料也能有效改善适口性。
严防霉菌毒素:夏季高温高湿易致饲料霉变。必须每日及时彻底清理料槽及周边残料;加强饲料原料仓储管理(防潮、通风);在饲料中添加专业解毒剂(如酶毒清,1kg/T饲料)。
保障充足饮水:饮水量(L/d)≈4.2+2.52×采食量(kg/d)。
关键措施:
检修与调整:进猪前检修所有饮水器,确保水压达标(鸭嘴式:2-2.5 L/分钟),调整高度至母猪舒适位置(约肩高,通常80cm左右)。
防暴晒降温:室外水池、水管必须做防晒处理(覆土、包裹、遮阴网),防止水温过高。
改变饮水模式:推广使用碗杯式饮水器;夏季可在母猪吃完湿拌料后,在料槽内加入半槽清洁饮水(水料同槽),显著增加饮水量。
人工辅助:对产后虚弱、患病、无法站立的母猪,必须人工辅助饮水。
调整水盐代谢:夏季将饲料中盐分含量提升至0.5%,可有效刺激母猪饮水欲。
四、科学饲喂操作规范:步步为营促增量
产后母猪“步步高”饲喂法:
产后当天:饲喂30g食盐+200g红糖+300g麸皮拌3kg温水;8小时后湿拌饲喂1kg饲料。
产后第2天:湿拌饲喂1kg。
产后第3-8天:每天增加1kg,采用湿拌料。
产后第9天:转为自由采食。
饲喂餐次:采食量<5kg/天时,至少2次;采食量≥5kg/天后,必须增加至4次。
断奶母猪优饲方案:断奶后采取渐进式增料:第1天2.5kg,第2天3.5kg,第3天4.5kg,第4天5.5kg,第5天根据发情情况灵活调整。
强化巡栏与调料:管理人员每天固定时间巡栏,重点观察产后母猪采食情况,及时对不吃料或吃料少的母猪进行调料干预,确保按计划增量。
五、疾病系统防控:解除采食抑制因素
子宫内膜炎防控:子宫炎是导致哺乳期(尤其是高峰期)母猪发烧、厌食的关键原因。
缩短产程:密切监控产仔间隔(>10分钟需观察,>30分钟需助产),减少不必要的掏产。
产后护理:胎衣排出后,按深部输精方式向子宫内灌注`宫炎净100mL+林可霉素20mL(或重症混感清20mL);严重者48小时后再灌注`宫炎净50mL+林可霉素20mL。产后3天每天清洗消毒母猪后躯并保持干燥。
全身消炎:产后注射长效抗生素(如长效头孢益贞净20mL),保障3-5天无感染。
乳房炎防控:
预判:产前评估乳腺,分娩时收集初乳质量信息,保证带仔数充足(尤其一胎母猪,不低于11头)。
治疗:
输液:方案1(林可霉素30mL+VB 20mL+生理盐水500mL+缩宫素半支);方案2(黄芪多糖30mL+阿莫西林4g+生理盐水500mL+缩宫素半支)。
挤奶:彻底挤尽乳房内奶水至变软。
消炎:注射长效头孢(如益贞净15mL)。
调栏:调入更大更强壮的仔猪吸通乳道,吃净奶水。
产后虚弱护理:对产程长、虚弱的母猪,使用口服补液盐饮水三天,低成本高效促进食欲恢复,避免过度依赖输液。
六、小结
提升夏季母猪采食量需系统发力:严控环境温度、保障清洁饮水、推广湿拌料、落实科学饲喂程序、精准防控子宫炎与肢蹄病,并强化人员执行力。唯有抓住这些关键环节,才能破解热应激困局,确保母猪生产潜能最大化,为猪场效益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