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粕指油菜籽经预压浸提或压榨浸提法提取油脂后的副产品。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菜籽粕的产量较大,很多饲料厂使用菜籽粕作为蛋白质饲料。

1特征
1.1感官特征
菜籽粕呈黑褐色、黑红色或黄褐色,小碎片状,质脆易碎;种皮较薄,外表光滑,有网状结构,种皮与种仁相互分离;具有淡淡的油菜籽压后特有的香味。
1.2显微特征
体视镜下观察,种皮和籽仁片分离,薄且易碎,表面有油光并可见凹陷,形成网状结构。种皮内表面有柔软的半透明白色薄片附着,籽仁(子叶)为小碎片状,形状不规则,黄色无光泽,质脆。
生物镜下观察,种皮上栅栏细胞有褐色色素,为4~5边形,壁厚且有宽大的内腔,其直径超过细胞壁宽度。表面观察,这些栅栏细胞无论形状、大小都比较接近,相邻的两细胞间总以较长的一边相对排列,细胞间连接紧密。
2营养特性
菜籽粕粗蛋白质一般在36%~39%,低于豆粕的蛋白质水平,且蛋白质的消化率也低;必需氨基酸比例与组成不亚于豆粕,其赖氮酸含量与棉籽粕相似,但蛋氨酸含量比豆粕、棉粕高,且精氨酸的含量只有棉粕的一半。粗纤维的含量约为豆粕的2倍。钙磷含量与比例较合适,且磷含量较其他饼粕类高,不过可利用的有效磷含量不高。
3质量标准
菜籽粕的分级和质量标准见下表:
菜籽粕质量
4品质鉴定
4.1感官鉴定
菜籽粕有菜籽的特殊气味,不应有酸味及其他异味,外观新鲜,无发霉、结块;据种皮多少大致估测其质量好坏。
4.2显微镜鉴定
根据其种皮特征用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鉴别。详见GB/T14698-20 02饲料显微镜检查方法。
4.3化学鉴定
可测定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以及氨基酸组成和有毒成分的含最来鉴定其品质优劣。菜籽粕中异硫氰酸酯的简易检验方法:①取菜籽粕20克,加等量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过夜,取浸出液5毫升,加浓硝酸3~4滴,如迅速呈明显的红色,即为阳性;②取菜籽粕20克,加等量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过夜,取浸出液5毫升,加浓氨水3~4滴,如迅速呈明显的黄色即为阳性。
5掺假识别
菜籽粕常见掺杂物有泥土、砾石等较重的物质,使其蛋白质含量下降。
5.1感官识别
正常的菜籽粕除通过看、嗅等方法外,用手抓有疏松感觉,掺假菜籽粕颜色暗淡,用手抓感觉较沉。
5.2盐酸法识别
正常菜籽粕加入适量10%的盐酸,不产生气泡;掺假菜籽粕加入10%的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
5.3成分检测法识别
通过检测粗蛋白质含量判断是否掺假,正常菜籽粕粗蛋白含量一般在33%以上,掺假菜籽粕粗蛋白含量较低。
5.4四氯化碳法识别
称取5~10克菜籽粕放入梨形分液漏斗或小烧杯,加人100毫升四氯化碳,用玻璃棒搅拌,静置10~20分钟;分离沉淀物,放人已知重量的称量盒中,将称盘盒放入110℃烘箱中烘15分钟,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称重,计算土沙的粗略含量。
6注意事项
菜籽粕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是硫葡萄糖甙。油菜籽破碎后,在一定水分和温度条件下,通过自身芥子酶的作用,硫葡萄糖甙分解成异硫氰酸盐和唑烷硫酮,这两种物质都可致甲状腺肿,使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率降低,生长受阻。此外还含有芥酸和单宁,前者可造成脂肪在心脏蓄积,抑制生长,后者则影响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消化。
菜籽粕中戊糖含最较高,约占8%,幼雏对此无法利用,再加上又有不良成分,因此对于幼畜尽量少用或不用。不同品种的鸡对菜籽粕中的不良成分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以白来航鸡最为敏感。蛋鸡饲料中若菜籽粕的用量过大,会导致关节脱键,产软蛋、破蛋或有鱼腥味的蛋,严重者引起肝出血死亡。反刍动物对菜籽粕中的有害成分不如非反刍动物敏感,因此其用量可适当增加。不良成分含量高的菜籽粕对猪的适口性很差,饲粮中用10%~20%时可引起甲状腺和肝、肾肿大,并使生长受阻。肉猪用量一般在5%以下;母猪用量为8%时可使受胎率及窝重下降,一般在3%以下。菜籽粕的用量一般建议为:仔猪4%~5%,成猪5%~8%,青年鸡2%~5%,成鸡5%~10%,若有毒成分含量较低,则可适当提高其用量。
现在已培育出“双低型”油菜新品种即低芥酸和低硫葡萄糖甙,但产量较低。控制甲状腺肿因子活性的另一途径是在提油前对油菜籽进行预处理,以破坏芥子酶的活性。

1特征
1.1感官特征
菜籽粕呈黑褐色、黑红色或黄褐色,小碎片状,质脆易碎;种皮较薄,外表光滑,有网状结构,种皮与种仁相互分离;具有淡淡的油菜籽压后特有的香味。
1.2显微特征
体视镜下观察,种皮和籽仁片分离,薄且易碎,表面有油光并可见凹陷,形成网状结构。种皮内表面有柔软的半透明白色薄片附着,籽仁(子叶)为小碎片状,形状不规则,黄色无光泽,质脆。
生物镜下观察,种皮上栅栏细胞有褐色色素,为4~5边形,壁厚且有宽大的内腔,其直径超过细胞壁宽度。表面观察,这些栅栏细胞无论形状、大小都比较接近,相邻的两细胞间总以较长的一边相对排列,细胞间连接紧密。
2营养特性
菜籽粕粗蛋白质一般在36%~39%,低于豆粕的蛋白质水平,且蛋白质的消化率也低;必需氨基酸比例与组成不亚于豆粕,其赖氮酸含量与棉籽粕相似,但蛋氨酸含量比豆粕、棉粕高,且精氨酸的含量只有棉粕的一半。粗纤维的含量约为豆粕的2倍。钙磷含量与比例较合适,且磷含量较其他饼粕类高,不过可利用的有效磷含量不高。
3质量标准
菜籽粕的分级和质量标准见下表:
菜籽粕质量
4品质鉴定
4.1感官鉴定
菜籽粕有菜籽的特殊气味,不应有酸味及其他异味,外观新鲜,无发霉、结块;据种皮多少大致估测其质量好坏。
4.2显微镜鉴定
根据其种皮特征用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鉴别。详见GB/T14698-20 02饲料显微镜检查方法。
4.3化学鉴定
可测定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以及氨基酸组成和有毒成分的含最来鉴定其品质优劣。菜籽粕中异硫氰酸酯的简易检验方法:①取菜籽粕20克,加等量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过夜,取浸出液5毫升,加浓硝酸3~4滴,如迅速呈明显的红色,即为阳性;②取菜籽粕20克,加等量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过夜,取浸出液5毫升,加浓氨水3~4滴,如迅速呈明显的黄色即为阳性。
5掺假识别
菜籽粕常见掺杂物有泥土、砾石等较重的物质,使其蛋白质含量下降。
5.1感官识别
正常的菜籽粕除通过看、嗅等方法外,用手抓有疏松感觉,掺假菜籽粕颜色暗淡,用手抓感觉较沉。
5.2盐酸法识别
正常菜籽粕加入适量10%的盐酸,不产生气泡;掺假菜籽粕加入10%的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
5.3成分检测法识别
通过检测粗蛋白质含量判断是否掺假,正常菜籽粕粗蛋白含量一般在33%以上,掺假菜籽粕粗蛋白含量较低。
5.4四氯化碳法识别
称取5~10克菜籽粕放入梨形分液漏斗或小烧杯,加人100毫升四氯化碳,用玻璃棒搅拌,静置10~20分钟;分离沉淀物,放人已知重量的称量盒中,将称盘盒放入110℃烘箱中烘15分钟,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称重,计算土沙的粗略含量。
6注意事项
菜籽粕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是硫葡萄糖甙。油菜籽破碎后,在一定水分和温度条件下,通过自身芥子酶的作用,硫葡萄糖甙分解成异硫氰酸盐和唑烷硫酮,这两种物质都可致甲状腺肿,使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率降低,生长受阻。此外还含有芥酸和单宁,前者可造成脂肪在心脏蓄积,抑制生长,后者则影响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消化。
菜籽粕中戊糖含最较高,约占8%,幼雏对此无法利用,再加上又有不良成分,因此对于幼畜尽量少用或不用。不同品种的鸡对菜籽粕中的不良成分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以白来航鸡最为敏感。蛋鸡饲料中若菜籽粕的用量过大,会导致关节脱键,产软蛋、破蛋或有鱼腥味的蛋,严重者引起肝出血死亡。反刍动物对菜籽粕中的有害成分不如非反刍动物敏感,因此其用量可适当增加。不良成分含量高的菜籽粕对猪的适口性很差,饲粮中用10%~20%时可引起甲状腺和肝、肾肿大,并使生长受阻。肉猪用量一般在5%以下;母猪用量为8%时可使受胎率及窝重下降,一般在3%以下。菜籽粕的用量一般建议为:仔猪4%~5%,成猪5%~8%,青年鸡2%~5%,成鸡5%~10%,若有毒成分含量较低,则可适当提高其用量。
现在已培育出“双低型”油菜新品种即低芥酸和低硫葡萄糖甙,但产量较低。控制甲状腺肿因子活性的另一途径是在提油前对油菜籽进行预处理,以破坏芥子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