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page]
记者:也就是说这是你希望务工人员知道这些。
陈家顺:对对对,这些必须要搞清楚了。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工资多少,第二个是工资按不按时发,第三个是吃要多少钱,住得怎么样、要不要钱?然后就是工作时间多长,这五点是我们特别关注的。还有他们想不到的地方,比如环境问题,对你身体有没有影响,我却是很注重这一点。厂里有没有职业病史啊,如果是职业病高发的,我是不敢介绍过去的。说实在的,化工厂我们一般不提倡去送,当然现在根据我们调查,职业病高发的、工伤多的、污染重的、环境差一点的(厂)一般是工资偏高的。这些利害关系,我是特别向他们讲清楚的。
记者:你觉得这些很重要?
陈家顺:我有一句口头禅,“宁愿少出去十个人,不愿意返回一个人”。返回去的人负面影响特别大,他讲的全是(外面的)坏话,好多人壮着胆子出来了,他这样回家去了,却感觉不到外面的好,只感觉到外面的风险,不光他不会出来了,受他的影响,亲戚朋友也不出来了。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旁白:从2007年开始,陈家顺卧底工作的厂家包括食品厂,养猪场,还去一家私立的学校做了一个月的老师。
记者:卧底是上头的要求还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模式?
陈家顺:我们要做这个事情,非得这样做。
记者:见过别的地方有这样的先例吗?
陈家顺:我们是逼出来的,因为一是政府下这么大决心想把这个事情做成一个产业,第二个是农民好不容易下这么大决心走出来,想跟着政府出去,安安全全的,结果还是这么个样子,跟政府出去都这个样子,那么自己出来呢?况且出来被骗去搞传销的,被骗进黑工厂的,这些报道常常见诸报端的,这样他们根本就不敢出来了,我们只有两个想法,第一,真实地宣传,组织发动,第二,实实在在带个头。我们经常跟员工讲的是如果我做得下来,你也做得下来,因为我们做手工活也好,做体力活也好,我们是不如你们的。至于工资问题,你来找我们,保证你们能拿到。
记者:你选择去做调查、做卧底,是根据什么条件来选择企业?或者说,你希望他们去什么样的企业?
陈家顺:现在我想选择技术含量高一点的,以前我们选择的都是简单的体力活,因为我们员工整体素质是这个样子。但现在这种状况有所变化了,现在城镇乡村的新增劳动力跟原来的老员工想法不同。
记者:很多劳动部门就是管介绍人进去,进去之后怎么样,就没人管了。
陈家顺:我最害怕听的一句话就是政府在骗人。我在做员工的思想工作的时候,经常对他们讲,放心大胆地来,也许你们觉得其他政府会骗人,但是我们代表的政府不骗人。我说,你们做下来,不是我说的那样,那就来找我。
记者:你们真的像保姆似的。
陈家顺:是的,真的像保姆似的。最起码的要求是到年终了,你必须帮他们把以前的工资给清掉。
记者:你第一次卧底食品厂的情况怎么样?那个月挣了多少钱?
陈家顺:我那个月挣了1000多一点。迟到5分钟之内扣5块钱,迟到15分钟就算白做,没有钱。管理人员管理得很严格,你把这个东西做好了,再做不好就走,反正是计件工资,做不好就不要下班了。下班时还做不好,要么加班,要么扣工资。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在里面做一个月?
陈家顺:工资一般都是一月一拿,一个月看看环境是不是适应,管理是不是适应;第二看看拿不拿得到工资。直白地说,我的素质比他们高,如果说我都拿不到,他们进去也拿不到。我拿到工资也是用了很多方法,花了很大脑筋,我都动了那么大脑筋才拿到,我们的员工100%都拿不到。
记者:那你就把那个厂“咔嚓”掉了?
陈家顺:对,咔嚓掉了。绝对不进去了。
记者:经过“卧底”,一个月你总结了哪些经验教训,来决定是不是值得进这个厂?
陈家顺:最大的感觉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后来我们还说了一句话:说了不算,要干。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我们就是感同身受,我说出来的话跟你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他首先从心理上就贴近你了,第一你是我老乡,第二,你说的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第三你把事情解决以后,他感觉到你说的话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有你做着,有你在我就不怕,反正有什么事情你给我挡着,我心里就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