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肥猪出栏时间过长的浪费
(1)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
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产品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猪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猪场的成本核算就是对猪场生产仔猪、商品猪、种猪等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进行计算,得到每个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金总额,即产品成本。成本管理则是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考察构成成本的各项消耗数量及其增减变化的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在增加生产量的同时,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是猪场扩大赢利的主要方法。
为了客观反映生产成本,我们必须注意成本与费用的联系和区别。在某一计算期内所消耗的物质资料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是生产费用,生产费用中只有分摊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才构成生产成本,两者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等的。
(2)生产成本核算的方法。
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需要完整系统的生产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记录及其分类整理的结果,所以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制度、准确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是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通过产品的成本核算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我们需要了解具体的成本核算方法。
第一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指标和计算期单位。
养猪场生产的终端产品是仔猪、种猪和瘦肉型商品猪,成本核算的指标是每千克或每头产品的成本资金总量,计算期有月、季度、半年、年等单位。现以100头基础母猪、本年度存栏变化很小(如变化较大应将增减的猪群消耗剔除,消除其影响)的小型猪场为例,将商品猪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以元/千克、元/头为核算成本的指标,以年为计算期单位说明猪场成本核算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第二步,确定构成养猪场产品成本的项目。
一般情况下将构成猪场产品成本核算的费用项目分为两大类,即固定费用项目和变动费用项目。变动费用项目是指那些随着猪场生产量的变化其费用大小也显著变化的费用项目,例如猪场的饲料费用;固定费用项目是指那些与猪场生产量的大小无关或关系很小的费用项目,其特点是一定规模的养猪场随着生产量的提高由固定费用形成的成本显著降低,从而降低生产总成本,这就是规模效应,降低固定费用是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变动成本费用项目:饲料、药品、煤、汽油、电和低值易耗物品费。其中饲料包含饲料的买价、运杂费和饲料加工费等。
②固定成本费用项目:饲养人员工资、奖金、福利费用,以及猪场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费。
第三步,成本核算过程。
各类成本发生额如下:
变动成本中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原料总买价×100%原料采购成本:买价与采购费用分配率的乘积。
饲料产品加工费分配量=加工费总额/加工总量已消耗饲料产品的成本价:原料组成价÷损耗率+加工费分配量。
1、养好母猪 注意孕期管理
基本要求是:重点抓用料,空胎抓复膘,重胎抓增膘,产后抓保膘。保证母猪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提高受胎率。母猪怀孕后,加强饲养管理,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方法,即前一个月根据膘情限制饲喂和后一个月应适当加喂精料,尤其是含蛋白质较多的精料,中间两个月可适当多喂些粗饲料。
2、各段饲料喂各阶段的母猪
防止饲料营养的浪费,食喂时搅拌均匀,食槽完好,坏的及时维修,尽量避免饲料掉在地上。栋舍的温度适宜时,要关掉风扇,节约每度电。水管、饮水器漏水要及时维修,不要长流水节约水源。消毒要到位,消毒药按说明或比说明剂量稍微大点也可以,但并不是说消毒药的浓度越大越好。有的消毒药浓度过大不但起不到杀菌的作用还给病菌创造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