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禁养区和限养区不能建
禁养区:畜禽养殖禁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养殖畜禽;禁养区范围内的已建成的畜禽养殖,由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搬迁或关闭。
禁养区包括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和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法律规定的其他应该划定的区域。这些禁养区在划定后5年内不作调整,需调整的应根据指南展开工作。禁养区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止建设养殖场、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的区域。畜禽养殖关系到城镇化发展和社会民生,但选址不当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空气的污染。
限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禁止新建、改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的区域。限养区内进行畜禽养殖活动,应当符合有关规定。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区域,原则上作为畜禽养殖非禁养区。适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其污染防治措施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2、要注意土地性质
基本农田是红线,不能碰。中国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3、布局合理
养猪场的地形应整齐,开阔,有足够的面积,不可狭长或边角过多,建筑物要合理布局,自己不懂的,可找专业人员设计,设计不合理后期运营起来很麻烦。要为将来扩产留有充足的土地。
4、地势
养猪场要求地势高燥,场地的高度至少要在历史洪水的水平线以上,地下水位在2m以上,地势要求平坦但具有一定的缓坡,但是坡度不宜达大,不应超过20度,以便于排水排污。可避免地面潮湿,利于猪体的热调节及肢蹄的发育,可避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养猪场要求背风向阳,通风良好,这样可通过自然通风保持圈舍的温度及相对湿度,防止舍内有害气体大量的积滞。
5、土壤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均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力。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不能用的场地:旧猪场、血粉场、屠宰加工和其他养殖原址上重建或改建猪场,以免疫病发生。
6、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还要求根据养猪场的经营方式、生产特点、饲养管理特点等选择场址,要求猪场要距离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且要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者侧风向;距离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场以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以上,周围3000m没有大型化T厂或者其他畜牧污染源。养猪场周边的交通要方便,供电要求电压稳定,少停电。
7、水质和供水量
养猪场用水量大,每天的需水量都非常多,如果水源不足会严重影响猪场的正常生产,因此猪场的选址还要注意水源是否充足,水质是否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保护,易于净化和消毒。要求水质要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标准要求,水中的细菌含量不可超标,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也不可过高,因此在建猪场前还要到相关的机构检测该场地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是否达到标准。
8、排污
猪场排污一直以来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规模化猪场,日产粪污量大,并且污水的日产量也因清粪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建场时要确定好污水处理场的位置,一般污水处理区应该设计在猪场地形以及风向的下游,这样便于排污,并且可以保证猪场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空气质量。另外,在选址时,猪场的周围最好有较大面积的农田、果园等,这样可以将粪水处理后当作肥料使用,不但可以利于粪水的处理,还可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符合政府的环保要求。
猪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猪场的性质、规模,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对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饲料来源)、交通、销售渠道、生物安全距离、当地农田对粪污消化能力等社会条件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决定。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对养殖业的态度,直接决定猪场的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