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畜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成员 王玉斌
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曾出现过使用二层楼房养猪的案例。近些年来,伴随着用地审批难与环保要求高等多重压力,“楼房养猪”理论、技术与实践均有较快发展,诞生了诸如河南省禹州市钧龙养殖种植股份有限公司的3层楼猪场、河北省玉田县兴田园生态农场的8层楼猪场、甚至湖北宜城市王集农场的15层楼猪场……关于“楼房养猪”的报道及其利与弊的讨论,频频见诸媒体。
就已有报道实践与讨论情况看,“楼房养猪”与传统的“平房养猪”相比,并无模式或技术上的根本性变革或创新;并且,作为一种不太成熟的新兴事物,其利与弊均显而易见。普遍认为的优点,主要包括节约养殖用地和人工、便于机械化利用和治污技术集成、易于采光通风和保暖等等。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例如圈舍建造和运营维护成本高、消毒防疫难、污染感染重等突出问题。在“非洲猪瘟”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发展“楼房养猪”似乎并不合时宜;并且,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高楼养猪成效略高于平房养殖,但差异并不显著。
就目前媒体宣传和总体反映来看,有几个极易被忽视、但是又比较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思考:一是关于用地审批问题,传统的“平房养猪”用地属于设施农用地,不改变土地性质,需办理临时用地许可证,但是建设8层、10层甚至15层楼房用于养猪,该如何办理用地许可手续,在不同地区操作起来可能是个不小的问题。二是关于土地复垦问题,传统的“平房养猪”退出之后,土地比较容易复垦和变更用途;而“楼房养猪”退出之后,土地复垦以及用途变更面临极大障碍。三是土地节约可能是个悖论,基于当前环保政策发展“楼房养猪”,往往需要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且合规的地块重新办理土地征用手续,不像传统的“平房养猪”可以灵活利用不适于种植的山坡、滩涂等零散地块。四是现行环保政策规定的限养距离需要重新评估,因为高楼易于通风的同时,气味传播更远更加迅速。五是未必真正有利于种养结合和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
在对待“楼房养猪”问题上,还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根据养殖主体的实力和规模的不同加以区别对待,既不盲目鼓励提倡,也不一味干涉限制,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注意真正的节约用地,关注村庄“空心化”闲置民房、中小学“撤并”腾退校舍、企业转移腾退厂房等资源,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在适宜的地方探索发展“楼房养猪”以盘活资产和创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