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消毒是净化养殖环境,预防控制疫病的常用措施,包括生产前的消毒、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和生产后的消毒。每个养殖户都知道消毒的重要性,都做过消毒工作,但对如何科学消毒,怎样保证消毒的效果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生产实践中,消毒做的不少,但效果了了,甚至从不关心消毒的效果,下面结合生产实践谈谈农民养殖户如何科学消毒。
一、消毒药物的选择
消毒药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消毒的目的、对象、疫病流行趋势,依据高效、广谱、经济、副作用小的原则选择药物。市场上消毒药物品种繁多,要选用有一定规模的、信誉较好的厂家的产品,关键要注意消毒药物的有效成份和含量、生产日期、使用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类:氯类副作用小,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多作饮水消毒;季胺盐类,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多作棚舍、设备的消毒;甲醛对细菌、病毒均有效,但作用缓慢,有腐蚀性,多作棚舍的消毒。
二、棚舍的消毒
动物全部出栏后,用消毒药按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面喷雾消毒一次,然后把料桶、饮水设备等拆卸、移至舍外,再清除舍内、外粪便、垫料等污物,用高压水冲洗棚舍、墙壁、地面及舍外墙壁、道路,2-3天待室内干燥后,用2%-3%NaOH水溶液(水温在30℃以上,加强消毒效果),喷洒舍内所有非金属物品和空间,以及舍外道路、墙壁、门窗,雾滴不易过大,可控制在100-150μm之间。对设备用具先用水冲洗,然后用消毒药浸泡,最后在阳光下曝晒后移入舍内,作简单安装备用。
空舍一定时间,动物入舍前2-3天,封闭门窗,用甲醛或甲醛与高锰酸钾作熏蒸消毒,24小时后开启门窗,通风24小时后使用,温湿度对甲醛熏蒸消毒效果影响较大,甲醛溶液要加入2-3倍量水于铁锅中加热,既提高了室内温度,又增加了湿度,加强消毒效果。在生产实践中,要掌握加入水的量和炉中煤的用量,尽可能达到在炉火熄灭时,水刚好蒸发完毕。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伤人。